好文供参考!1/19数学教学经验总结(精编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数学教学经验总结(精编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数学教学经验总结1关键词:教育结构;国民经济;线性回归一、变量与数据的选取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告诉我们,产出主要取决于资本存量,劳动力和技术水平。而这三者都与人口及其素质有很大关系。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综合代表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它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可以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被解释变量。教育结构的则可用各层次学校的的在校生人数来描述。所以,我选用普通本、专科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及普通中学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为解释变量。考虑到我国各地区的学校尤其是大专院校分布极为不均,东西部生产力差异巨大,而且人口流动相当迅速,采用截面数据已不能够说明不同的教育程度即教育结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因此,我选取了从1985年至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85年以前由于改革力度较大,故不宜采用。所用数据均来好文供参考!2/19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二、模型设定可把该模型设定为双对数模型,β系数为受教育程度不同规模对人均GDP的弹性。经济意义仍然成立。因此,可设定模型为:lnY=β0+β1lnX1+β2lnX2+β3lnX3+μ其中:Y: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X1: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人数X2: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人数X3: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人数三、模型检验与修正(1)协整检验对lnY,lnX1,lnX2,lnX3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它们都是非平稳序列。而且,lnY,lnX2是二阶单整序列,lnX1,lnX3是一阶单整序列。因此,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用OLS方法得到估计的回归模型为:logY=-+X1+++e对残差项e进行ADF检验从检验结果看,在1%,5%,10%三个显著性水平下,单位根检验的临界值分别为-,-,-,t检验统计量值-小于相应临界值,残差e不存在单位根,从而表明变量之间是协整的关系。所以,模型设定应是正确的。好文供参考!3/19(2)异方差ARCH检验(n-1)R2=,在a=下,查卡方分布表的临界值χ(1)=,(n-1)R2(3)自相关检验及修正对样本为25,三个解释变量模型,5%显著水平,查DW统计表可知,dl=,du=,模型DW=采用广义差分法对自相关进行修正。得到回归结果为:经过广义差分法修正后,DW值有所提高,自相关得到一定消弱现在样本为24个,dl=,du=,DW=采用科克伦-奥克特迭代法进行修正。经过三次迭代后,得到回归方程为:四、模型分析与建议从模型方程中可看出:首先,模型的可决系数,修正可决系数及F值都很高。这说明该模型的拟合优度效果不错,即各层次学校在校生人数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联合影响是显著的。其次,X1X2X3的系数均为正,且t值都较为显著,即各个不同层次学校的在校学生数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有一定的贡献。其中,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弹性为,说明中等职业教育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有规模效应。普通本专科教育的规模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弹性为,说好文供参考!4/19明高等教育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普通中学的教育规模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弹性为,这与人们的普遍认知是一致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的变化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弹性最大,而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的规模的变化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规模的变化弹性均很小,这与西方一些国家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德国的发展经验是一致的。因此,国家应当大力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升到普及中等职业教育,这样才能更大的促进GDP的增长。此外,模型还表明高等教育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明显不足,这说明高等教育的成果并未能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国家应当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以期使高等教育发挥其对国民经济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1]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数学教学经验总结2《数学课程标准》将以往的“双基”变为“四基”,即除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增加了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至此,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成为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因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比数学知识更具有生命力。正如日本教育家米山国藏所说的:“学生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好文供参考!5/19业后若没什么机会去用,一两年后,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职业,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作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数学课堂上应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下面,我以“覆盖现象中的规律”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一、找准起点,激活已有经验教学片断1:师:你们能直接算出111111111×111111111等于多少?(生摇头)师(课件依次出示以下算式):如果告诉你们下面各算式的结果,你们能知道111111111×111111111的积吗?1×1=1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11111×1111=123454321……生(大多数):111111111×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师:你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生:根据规律推算的。师:你们是怎么找到这个规律的?好文供参考!6/19生1:先从小数开始。生2:从简单的开始想起。生3:多举一些例子。……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学习数学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有自己的活动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置之不理,应在学生已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习,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二、设计活动,生成新的经验教学片断2:师(出示例题):下表粗框中的两个数的和是3,在表中移动这个框,可以使每次框出的两个数的和各不相同,需要平移多少次?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师: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生1:可以动手去移一移。生2:可以一个一个列举出来。生3:这样太麻烦了!师:那怎么办呢?生4:能不能把数的个数减少一些,去找一找其中有什么好文供参考!7/19规律呢?生5:可以先把数的个数变成5个数、8个数、10个数……教学片断3:师:谁来说说我们刚才的发现?生1:平移的次数=数的总个数-每次框的个数。生2:不同和的个数=平移的次数+1。生3:不同和的个数=数的总个数-1。师:如果每次框3个数、4个数、5个数……还有这样的规律吗?(学生自主探究)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生4:平移的次数=数的总个数-每次框的个数。生5:不同和的个数=平移的次数+1。生6:不同和的个数不等于数的总个数-1。……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次次的实践、一次次的发现、一次次的验证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获得经验的积累,从而获得发展。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不同和的个数=数的总个数-每次框的个数”的结论,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去验证、去完善自身的经验。学生的活动经验,就是在一次次发现、验证、完善的活动中不断丰富和积累的。三、巩固应用,改造新的经验好文供参考!8/19教学片断4:师:会议室里有一张50人座的圆形会议桌,张华和李明想坐在一起,并且张华在李明的右边,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生1:49种。生2:不对,这道题和刚才的不一样了。刚才是在一条直线上,现在是一个封闭的图形,不能用刚才的规律了。生3:50种,我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生4:我的答案也是50种。如果圆形会议桌是3人座就是3种,4人座是4种,5人座是5种……座位的总个数和不同的坐法是一样多的。生5:我还发现如果有3个人坐在一起,只要座位顺序不变,座位的总个数和不同的坐法是一样多的。生6:4个人坐在一起,只要座位顺序不变,座位的总个数和不同的坐法是一样多的。生7:5个人、6个人坐在一起都行,但不能超过座位的总个数。……数学学科就是以经验为基础并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所以数学教学也应该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在巩固提升阶段,不仅要让学生用获得的经好文供参考!9/19验解决问题,而且要引导他们改造、完善自身的经验,甚至创造出新的经验。四、反思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教学片断5:师:学到这儿,让我们回过头来总结一下,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的?其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生1:遇到复杂问题,要先转化成简单、容易的问题。生2:举例时要多举一些例子,不能只举一个例子。生3:规律在一定条件下是对的,如果条件变了,规律就有可能不对了。生4: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重在积累与提升。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与发展,离不开教师有意识的点拨和训练。引导反思是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一个重要渠道。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一般都是模糊的、零散的,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将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清晰化、条理化、系统化。如上述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总结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忆数学知识产生和技能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主动反思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并能将这些经验表达出来。只有通过这样的反思,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良好的培养与发展,才能逐步提升和完善他们的数学活动经验。好文供参考!10/19数学教学经验总结3一、认真备课,做到既备学生又备教材与备教法。本学期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教学,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预先考虑到,认真写好教案。首先,我认真阅读新课标,钻研新教材,熟悉教材内容,查阅教学资料,适当增减教学内容,认真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真正做到重点明确,难点分解。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向老教师讨教或在备课组内讨论。其次,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我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校内外听课,教学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操作调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我追求课堂讲解的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努力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深知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课堂上讲得尽量少些,而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好文供参考!11/19三、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在教学上做到有疑必问。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有经验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给自己不断充电,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并常请备课组长和其他教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教学工作。四、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一些问题困扰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下面一方面下功夫。1、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思想观念,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我给他们讲清楚,大家其实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谁先跑,谁跑得有力,谁就会成功。对较差的学生,给予多的关心和指导,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骄傲的学生批评教育,让他们不要放松学习。2、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开始,有些学生有不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作业字迹潦草,不写解答过程;不喜欢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不会总结消化知识;对学习马虎大意,过分自信等。为了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我要求统一作业格式,表扬优秀作业,指导他们预习和复习,强调总结的重要性,并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写章节小结,做错题档案,总结做题规律等。对做得好的同学全班表扬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