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效果的调查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效果的调查报告2023/X/XX引言xx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新一轮高考改革拉开序幕。这是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高考改革,也是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出台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专门文件。截至目前,先后有4个批次共计21个省市实施新高考改革方案,首批试点省市已有4届新高考学生进入高校。后续批次改革省市不断吸取和积累经验,进一步深化改革,尤其是第三批8个试点省份较前2批次作了较大调整,选考模式从“3+3”调整为“3+1+2”。第三批试点省份高考改革成效如何,将直接影响后续省份的改革方案。当前,针对新高考改革综合评估的相关研究主要涵盖改革方案、改革内容和改革成效3方面:在改革方案方面,主要针对试点区域改革方案进行宏观解读,或针对试点省份的改革方案进行政策分析或比较;在改革内容方面,主要围绕关键改革举措进行评价研究,如对选考科目方式、综合素质评价、志愿填报模式、等级赋分等方面的措施及其影响的研究;在改革成效方面,主要集中于探究某省市高考改革实施效果对学生学习、高中教育和高校招生的影响。从已有文献来看,针对第一批和第二批试点省市的研究较多,针对第三批改革试点区域的研究则较少。以xx为例,xx作为我国的一个教育大省,其高考改革方案一直受到社会舆论的密切关注。x年,xx省按照《实施意见》出台《xx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xx方案》)。xx年,xx首届新高考生源已经顺利招录进入高校,但学术研究仍主要集中于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解读与分析,缺乏对新一轮高考改革效果及影响的研究。鉴于此,本文以xx省新高考首届录取新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小组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旨在探究高考综合改革对xx首届新高考生源的科目选择、志愿填报、学习压力及其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影响,调查了解xx新高考改革的实施效果,分析高考综合改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完善xx新高考改革方案,并为后续新高考改革省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1.研究方法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分组访谈建立数据样本,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和AXQDA进行分析,通过实证研究调查xx高考综合改革的实施效果。数据来源本研究以参加xx年xx省高考并被省内不同层次和类型的5所高校①录取的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发放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754份。研究工具根据研究目标,课题组设计了xx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共有30个题目,围绕新高考选考科目的方式、志愿填报的模式、对改革新措施的认知、对学生学习和生涯规划的影响、改革成效及满意度5个维度展开。其中,新高考选考科目的方式包含与选科组合、选科信息来源、选科自主性等相关的7个问题;新高考志愿填报的模式包含对志愿填报模式的认知、志愿填报的心理、志愿填报的方式、志愿填报对其他因素的影响等相关的5个问题;对改革新措施的认知包含与等级赋分和综合素质评价这2项改革措施相关的4个问题;新高考对学生学习和生涯规划的影响包含与学习兴趣、文理不分科、生涯规划发展等相关的4个问题;改革成效及满意度包含与满意度、新高考适应性、缓解高考压力、分分计较等相关的5个问题。所有题目均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正向计分,用1~5分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一般”“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运用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课题组于xx年10月至xx年10月对xx省部分高校招办教师(9人)、高中校长(11人)、高中教师(36人)和学生(117人)共计173人进行小组访谈,涵盖省属重点本科高校教师、省级示范高中及普通高中的学校管理者、班主任和高中生。访谈方式采用焦点小组访谈和电话询问相结合的形式,将访谈录音整理成文字资料,运用MAXQDA定性分析软件进行文本分析。信效度分析信度分析主要通过Cronbach␋sAlpha系数进行检验,分析问卷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通过SPSS统计分析,整个问卷量化部分的CronCbach␋sAlpha系数为,5个维度问题的系数分别为、、、、,表明该问卷稳定性较高,信度较好。效度分析主要通过探索性因素进行检验,分析问卷量化问题的结构有效性。通过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分析,问卷KMO值为,显著性p2.调查结果与分析从学生科目选择、志愿填报、改革认知、学习压力及生涯规划5个维度分析xx新高考改革所带来的影响。新高考科目选考方式大多数学生能够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和扩大高校的自主权是本轮高考综合改革的核心特点。对学生而言,选择权首先体现在对选考科目的自主选择方面。xx方案吸取前2批改革省市的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将选考模式由“3+3”调整为“3+1+2”,为学生提供了12种选考组合。本调查显示,%的学生选考科目组合文理兼顾,传统文理选考科目的学生不到1/3(传统理科占比为%,传统文科占比为%)。比例数据的显著差异表明,传统的高考方案限制了学生依据个人兴趣进行科目的自由选择,使学生单一地依据文理分科进行高考应试,而新一轮高考改革促进了文理科目交融,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个性化的选择,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在推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依然明显,应确保指挥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式是恰当的。影响学生选考科目最大的因素是学科成绩学生选考科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3个因素是学科成绩、科目难易程度和学习兴趣,均超过80%。一方面,表明大多数学生在选考科目时,学科成绩是第一考虑因素,同时也会结合学习兴趣,这充分体现了高考综合改革以人为本、学其所长、考其所长的原则;另一方面,%的学生会视科目难易程度进行选择,表明他们有功利性的选考倾向。究其原因,当前高校录取坚持分数优先的原则,促使学生看重学科成绩。相比之下,学习难度大、难以得到高分的科目就相对受到冷落。其结果就是,一些学生为追求高分,选科时避难就易。这种田忌赛马式的竞争与选考制度设计的初衷相背离。新高考志愿填报模式“院校+专业组”志愿填报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院校+专业组”的志愿填报模式是《xx方案》的重要改进措施之一。《xx方案》规定,学生可在本科普通批次填报40个平行志愿,每个平行志愿可填报6个专业,最多可填报240个专业。在苏招生的高校根据人才培养要求设置专业选考科目,具有相同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可编为一个专业组,学生可以报考1所高校的1个或多个专业组,且仅允许组内调剂。这种志愿填报模式不仅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提前做好生涯规划。本调查结果显示,%的学生对“院校+专业组”志愿填报模式较为了解,%的学生填报志愿时更看中专业,表明多数学生的关注点不仅限于学科成绩,对于职业规划的主动意识也在逐步提升,对专业选择具有较明确的定位。半数以上学生选择符合自己生涯规划的专业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学生的选考科目组合与生涯规划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显著性p对新高考改革措施的认知大多数学生认为选考科目的赋分制度较为公平由于涉及高考的公平性,赋分制度一直受到很高关注。《xx方案》采用“3+1+2”选考模式分为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首先,首选物理或历史则直接用原始分进行赋分,保障了物理和历史在基础知识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其次,再选科目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4门科目中任选2门,由于科目难度不同和报考人数的差异,不能直接用原始分计入总分,而是按照统一规则转换成等级分再计入总分,这就解决了不同选考科目之间成绩的可比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计分方式的相对科学与公平。本调查结果显示,%的学生认为赋分制度较为公平,能够相对公平地体现自己的学科成绩。有研究者提出,由于第三批试点省份的赋分制度采用等比例转换法将原始分转换成等级分,其精确程度整体上要优于前2批试点省市普遍采用的固定等级比例赋分制。大多数学生认为综合素质评价能够真实反映自身的综合素质《实施意见》指出,要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即“两依据一参考”。这是本轮新高考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旨在改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本调查结果显示,%的学生认为综合素质评价能够真实反映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归因于xx较早探索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用于高校招生录取,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基础和改革创新经验;加之又吸取了前2批次改革省份的经验,摒弃了一些招致社会争议的做法,xx综合素质评价政策相比之下更加规范科学,整体制度化水平有所提升。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对于综合素质评价的认知有所不同。从均值来看,省级示范高中的学生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认知度较高(均值为)。进一步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省级示范高中与普通四星级高中(p=)和普通三星级高中(p=)均呈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省级示范高中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设比较完善的综合素质评价指导课程;二是大多数重点高校的自主招生将高考成绩、校内考核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按照一定比例计算综合分,省级示范高中有更多学生参加重点高校的自主招生,更重视维护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材料。新高考对学生学习和生涯规划的影响近半数学生认为新高考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本调查中有关新高考改革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调查显示,%的学生认为通过自身兴趣和学科优势选择选考科目,激发了学习兴趣;仅%的学生认为新高考没有调动自己的学习兴趣,如1名普通三星级高中的学生所言,他只关心选择哪种组合能获得更高分数。由此可见,这类学生的选科组合并非源于自己的兴趣,更多地参照科目的难易和可报考专业的覆盖面等因素。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提前规划未来发展方向%的学生认为新高考改革取消文理分科,赋予自己更多选择权,必须提前规划生涯发展。%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生涯规划课程较为完善,能够提供较全面的指导,有助于初步确定生涯发展方向。组间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省级示范高中的学生对生涯规划教育的认可度高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详见表3。进一步分析发现,省级示范高中与普通四星级高中(p=)和普通三星级高中(p=)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反映出省级示范高中更重视生涯发展课程体系建设。新高考改革的成效与满意度对新高考改革成效及满意度的调查主要涉及对5项措施的认可度。针对选科组合,%的学生对自己的选科组合表示满意,仅8%的学生选择“不太符合”和“完全不符合”。针对“3+1+2”选考模式,%的学生选择满意。值得注意的是,针对“走班制”,近15%的学生选择“不太符合”和“完全不符合”,%的学生选择“一般”,表明学生对走班制教学模式的认可度不高。1名普通四星级高中的学生坦言:“我们班只有几位同学走班教学,选择他们科目组合的人数很少。”学校往往根据选科组合人数设置套餐式的科目组合行政班,仅对个别选科组合的少量学生采取走班制教学模式。另外,近半数的学生认为新高考改革措施有助于自己考入满意的专业,但%的学生选择“不太符合”和“完全不符合”。针对新高考改革的满意度,学生选择满意的人数达到%,表明学生总体上对本轮高考改革的认可度较高。调查还发现,%的高中教师对新高考改革的各项措施认可度较高,存在争议较多的仅是选科组合人数不均引发的教学资源调配问题。另外,在对家长进行访谈时发现,%的家长对于新高考改革的各项措施基本满意,但其满意度要低于学生和教师,究其原因可能是部分家长对高考改革措施的内容解读不够深入,更习惯于用传统认知来衡量新高考的各项措施。3.存在问题分析从调查数据分析及访谈情况来看,xx高考综合改革整体较为平稳,总体认可度较高,可以说基本达成目标,但也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部分学生选科存在功利性有些学生在选考时相对比较盲目,为追求更好的成绩,他们往往会选择更易获得高分的科目。由于xx方案将物理和历史作为首选科目,相比前2批试点省市,选考功利性倾向有所改观,但仍出现化学科目遇冷的情况。仅%的学生选择化学科目,最受学生青睐的3个科目是物理、地理和生物,选考人数占比分别为%、%和%。选考物理的学生可填报90%以上的专业,物理为专业覆盖面最广的选考科目,所以选考人数最多。另外,地理和生物是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