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要求的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探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基于新课程要求的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探索2023/X/XX新课程明确了高中教育的定位,提出高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着力发展核心素养,让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由此可见,在高中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丰富他们学科知识,更要注意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校长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促使学生提升家国情怀,形成爱国爱民的情感。一、高瞻远瞩,探析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一)熟悉灿烂文明,强化民族信念新课程改革认为,学校和教师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认识到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系统”。校长要积极联动各个学科的优秀教师,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编写能体现爱国主义思想的校本课程,适应学生的需求。首先,可以在课程中介绍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提升学生民族信念。其次,学校组织历史、语文、美术等相关学科的优秀教师,一起商讨编写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校本课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系统地了解中国文化。再次,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课件可以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将图片、文字、视频等整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内容设计上,涉及诗词歌赋、传统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历史发展、传统民风民俗、戏曲艺术等不同的内容,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除了安排设计课程以外,教师可以结合课件内容,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呈现自己的探究结果。最后组织相关的竞赛活动,以此来了解学生掌握了多少相关知识。这样就构筑了多元化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校在编写校本课程时,要注意内容的丰富性、知识的系统性、形式的多样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的民族信念,继而产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积极情感。(二)铭记屈辱历史,深化责任担当除了让学生了解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以外,在校本课程中也要适当地给学生介绍中国的抗战历史,并引导他们思考探究,认识到中华民族在近代经历屈辱和压迫,并思考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探究自己要如何融入建设祖国的行列中。在编写校本课程时,学校不仅要完善课程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反思社会现实,展开实践探究的活动中。在设计课件时,安排学生自主搜索相关的资料,探索中国近代历史,了解在近代曾经签署了哪些丧权辱国的条约,分析造成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原因是什么。此后,再由各个班主任带领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通过社会调查、采风采访等活动,深化其责任意识。如让学生搜索历史资料,参观历史博物馆,接触历史实物,了解当时的社会状态等。最后在合作讨论中,让他们畅谈自己的感受,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以此激发信念,要更好地学习,建设国家。《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三)树立远大理想,根植报国精神新课程具有生成的课程观、整合的课程观、实践的课程观,学校在编写校本课程时不仅要让学生整体了解中国历史,同时也要挖掘生成资源,引导其参与实践活动,促使其逐步树立远大理想,积极报效国家。学校在设计校本课程时,要特别安排理想教育类课程,让学生思考自己将来能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些什么。在课程设计时,首先让学生通过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社会上有哪些不同的职业,它们的任务分别是什么,相关领域有哪些杰出的人物。此后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思考一下,说说自己将来打算从事什么职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希望自己能为社会发展做哪些贡献。此外,校园广播台和校报等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设计一些和职业、理想有关的专题节目,让学生得到激励。最后,每一个班级都要召开和理想有关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促使其树立报效国家的思想。同学们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想法,端正思想,坚定信念。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学情组织他们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让他们了解社会,思考自己要在社会发展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引导其反思要如何树立远大的理想。这样才能将爱国主义教育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建构积极向上的人生。二、躬身实践,拓展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一)融合学科教学,潜移默化新课程改革强调要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精神,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升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学校在设计爱国主义教育途径时,也要从这几个角度入手。要注意知识运用的综合性,将语文、历史、美术、音乐等学科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学校要联系广大教师,由学科带头人带领任课教师进行调研活动,思考如何才能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语文、历史、美术等文科课程比较容易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如在语文课上可以安排学生诵读爱国诗歌,体会诗人的高尚情怀;在历史课中则可以了解中国悠久的文明历史,感受社会的发展变迁;在美术方面则可以欣赏展现社会新风尚的绘画作品。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看似和爱国主义的关系不大,但是也可以巧妙渗透,如在设计应用类题目的时候,可以将背景设定为现代化建设,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数理化知识,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建设国家。通过这样一系列活动,就将爱国思想和学科教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提升了教学效果。学校领导要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活之间的相互渗透,要采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融合的方式,将爱国主义教育和各种学科融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树立民族自豪感。(二)借助传媒平台,做好宣传学校要强化正确的舆论导向,振奋师生的精神,提升其爱国凝聚力。学校宣传部门要积极完善校园互联网、广播站、校报等传媒平台的建立,做好爱国主义宣传活动,可以围绕各种纪念日、传统节日等设计主题活动,也可以结合社会时事新闻组织学生深入探究。这样就能发挥传媒平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学校领导老师要和学校广播站、校报社进行协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设计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在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设计专题节目或者专题报道,着重介绍该传统节日的来源是什么,有哪些相关的民风民俗,有多少与之有关的民间故事或历史人物。在这一系列宣传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将会有更深入的了解,提升了自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上网搜索和传统文化相关的信息,探究传统文化的发展,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和现当代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判断是与非,在网络搜索的时候要注意明辨是非,要将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思考,进而提升认识。除了强化校园传媒平台的完善以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互联网,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开展实践活动,震撼心灵新课程认为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造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课程的学习要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学校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和谐发展。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空间,构筑起校内外多元结合的活动氛围。在校内设计课后兴趣小组,学生可以参与到爱国诗歌创作、爱国歌曲演唱等活动中,还可以用画笔将自己对祖国的情感倾诉出来。在校外活动中,则联系社区及有关部门、文化馆、博物馆等,组织学生参与到“探究中国文化,激发爱国情怀”的主题活动中。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参与到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中,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怀。同时各科任课教师要积极配合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专业的辅导和帮助。如在绘画创作类活动中,美术老师要给学生展示各种绘画作品,展现美好的祖国山河,这样就能让学生进入到唯美的情境中,感受祖国山河之美,从而提升爱国情怀。结合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高中生接纳的信息范围不断拓展,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提升综合能力,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三、三维一体,完善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一)建设校园文化,提升思想认识新课程改革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也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特点,学生的需求,建立多元互动教学体系。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利用三维一体的方法,将学校、家庭、社会整合在一起,构筑完整的教学体系。在校园建设中,要强化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提升学生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提升思想认识。学校可以设计“创建美好校园,美化学习环境”的主题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建设校园文化的行列中。学生围绕校园黑板报、文化角、广播站、校刊等方面入手,构筑和谐的校园文化,并提升爱国认识。如在创编黑板报的过程中,学校围绕各种纪念日设计了一系列主题,每一个班级都要选出代表,围绕其中某一个纪念日入手,寻找资料,收集信息,并创作黑板报。如在“抗战胜利纪念日”那天,学生可以来到抗日山烈士陵园,追寻先烈的足迹,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并将自己的感悟写成文字,设计成黑板报。这样其他同学看到后也会受到启发和感动,感受中华儿女的英勇,从而提升自己的爱国情怀。学校要引导学生参与到重大节日的庆典活动中,建立规范的礼仪制度,传播主流价值观念,这样能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构筑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二)形成联动制度,加强家校共建家庭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要积极联系学生家长,构筑家校共建的教育体系,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这样就能正确引导家庭教育,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联动,进而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学校要构筑层层深入的家校联动机制,设立校园网和学校邮箱,家长可以就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和校领导、班主任等沟通,还可以提出自己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想法。在这个基础上,学校可以安排每个班主任设立班级沟通群,让家长参与其中,探讨和教育有关的各种问题。如有家长就利用邮箱向学校提出,升旗仪式是一个能进行爱国教育的途径,但是学校的升旗仪式太过于形式化,缺乏实质性内容,每次的时间也比较短,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校领导十分重视这个建议,经过讨论和协商,丰富了升旗仪式的内容,添加了讲述爱国故事,分享生活经历等环节。利用家校联动制度,家庭和学校的沟通更紧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孩子的思想。所以教师要引导家长身体力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行为,并加以引导。这样才能构筑家校结合的教育体系,优化爱国主义教育的环境。(三)联系社会机构,升华价值观念学校领导要强化学校和社会的协同作用,有目的、有组织地让高中生参与到社会生产、参观学习、军训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认识自我、自我发展的能力。此外,还可以联系社区,让学生深入社区服务,在提升实践能力的同时,反思人和社会的关系,提升价值观念,从而优化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可以积极联系社区居委会、文化馆、应急管理局等相关机构和部门,并设计了一系列有助于提升学生价值观念的实践活动。如与应急管理部门联系,组织了“最美逆行者”主题活动,让学生来到应急管理局参观,了解各种消防器械,倾听消防官兵讲述扑灭火灾的过程,体会他们保护民众生命财产的高尚情怀。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感悟到人生的价值并不以生命的长短或者掌握的金钱来决定,而要以人们对社会的贡献来决定。这样学生也坚定了信念,认识到要向消防员学习,在自己未来的工作中也勇往直前,勇于担当“逆行者”,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国家。在联系社会机构,组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在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思想意识,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使其树立为国家无私奉献、英勇献身,为国家安全而奋斗的理想、信念,让他们思考如何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和礼仪,提高民族凝聚力,促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在高中学校管理工作中,校长要基于新课程的要求,关注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爱国主义教育体系,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