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导入课文•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经历的是怎样一件事吗?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莫顿·亨特(MortonHunt)(1927~1983),美国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第一课》,等等。课文导语同学们,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当你在生活中战胜了困难,你想过这其中包含什么道理吗?如果把这道理推而广之,就会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本文是叙事散文。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自然美、人情美、哲理美相融合,迅速、广泛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加点字注音,蓝色词解释:训诫耸立迂回啜泣纳罕嶙峋头晕目眩小心翼翼屡次灰心丧气弹子闷热峭壁颤抖•••••••••••••••••jièsŏngyūchuòqìhănlínxúnyūnxuànyìlǚsàngdànmēnqiàochàn心惊肉跳动弹tán•思考1、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事件可分为哪两部分?2、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人物有哪些?3、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4、“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5、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1、本文作者是谁,哪个国家的?莫顿·亨特,美国。2、课文的体裁是?叙事散文3、文章是以第几人称写的?第一人称4、课文除了“我”以外还有哪几个人物内德,杰利,父亲等。5、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美国哪个城市?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费城。6、那悬崖有多高?岩石架又有多高?悬崖约20米,岩石架约7米。7、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在一个闷热的下午,我去冒险,最后脱险的故事。把故事分成二部分:1.冒险;2.脱险。1.冒险:开头……不能动弹。2.脱险:暮色苍茫……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冒险•1、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五个孩子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内德建议去爬悬崖。因为“我”八年来一直有病,母亲也不让“我”冒险,因为“我”怕伙伴们瞧不起“我”而铤而走险。冒险•第一阶段•冒险第二阶段•第三阶段2、把冒险部分分成三个阶段,找出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词语,说说作者当时的心情怎样。爬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咚咚直跳蹲心惊肉跳哀求啜泣头晕目眩伏恐惧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心情:委屈、后悔1、找出这部分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想想有什么作用。2、找出父亲指点“我”脱险的语句。3、“你能办得到的。”“这似乎能办得到。”“我能办得到的。”三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后两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变化?1、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烘托“我”恐惧害怕的心理。肯定——不能确定——肯定。从信心萌发到信心大增。脱险•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心情:把脱险部分分成三个阶段,找出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词语,说说作者当时的心情怎样。啼哭毫无信心害怕会摔死探、移萌发信心似乎能办得到啜泣信心大增能办得到的感激、激动害怕顿时有了信心信心大增成功后的喜悦在征服悬崖“脱险”的过程中,我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可圈画出表现心理变化的对话和字词。人物刻画分析“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分析“我”爬下悬崖时心理经历过几个变化过程?继而:最初:随后:最后:毫无信心“我下不去…..我会摔死的!”信心萌发“这似乎能办得到”信心大增“我能能办得到的”激动啜泣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爬下悬崖时的语句和我走第一步时的动词,这几个动词突出了我的什么心理?•写我爬下悬崖走第一步时的动词是(伸、探、踩),这几个动词突出了我的(小心翼翼)的心理。“探”可否换成“踩”?•不可。“探”有“试探”的意思,呼应“小心翼翼”。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为什么脱险后还要“啜泣”?这次“啜泣”和上次“啜泣”原因相同吗?•不同,第一次是(恐惧、伤心)。•第二次是(百感交集。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欢悦,有先前的委屈,有对父亲的感激,有战胜困难后的巨大成就感)。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仅仅是爬下了几米高的石架,为什么还说“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产生了巨大成就感是因为我完成了一件起先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主旨研讨•2、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作者童年“脱险”的经历,告诉我们在遇到巨大困难时,既要冷静,又要化整为零,循序渐进,把危险和困难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然后把着眼点放在构成大目标的一个个小目标上,一步步战胜困难。1、找出本文点明主旨的段落。最后一段走一步再走一步你能办得到——这似乎能办得到——我能办得到走一步——再走一步——再走一步毫无信心——顿生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小悬崖:不着眼岩石——走一步再走一步——抵达目的•大人生:不害怕困难——积小胜渐成大胜——取得成功复述内容小结人生启示:我们难免会因前路漫长、目标远大而产生畏难情绪,把可能但不必然发生的风险扩大化,从而畏缩不前,甚至逃避。这时候,把事情化整为零,不要去想最远的目标,而是先从最切近的事情做起,只关注近期目标,一步步做来,积小步而成大步,慢慢就能达成最远的目标。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到道理。哲理是有普遍意义的,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课文主旨通过一件小事,来阐明一个道理以小见大以事喻理直接突出中心(冒险、脱险)与中心有关,但不很重要(去爬悬崖)与中心无关(杰利去叫父亲)根据中心考虑详略——略——舍——详板书设计(一)“我”跟小伙伴去爬悬崖。(二)“我”爬到半途陷入困境。(三)“我”在父亲的指点下爬下悬崖。(四)童年经历留给“我”的人生经验。毫无信心信心萌发信心大增详写略写详写议论叙事以小见大以事寓理改写《我的好友——杰利》详略舍安排参考爬悬崖的原因我爬上去的心理杰利去叫父亲父亲指导我下悬崖略略详略/舍1、叙事技巧娴熟,前后呼应,巧设伏笔。议论结尾,画龙点睛,深化文章思想感情。2、以小见大,以事喻理3、详略舍得当4、描写准确恰当,成功地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多角度阅读1、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父亲还可以怎样救“我”从悬崖上下来?这些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3、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4、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父亲•慈爱。•教子有方:•①帮儿子克服自卑,增强自信;②巧妙的引导,一次成功受益终生“我”自卑—接受指导—自信杰利关心朋友;贪玩内德等贪玩,缺乏责任感;幼小,崇尚勇敢1、“杰利看来有点不放心”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是为下文父亲的出现埋下伏笔。•下文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前有伏笔,后有照应,结构严谨。质疑问难2.父亲是怎么知道我陷入困境的?课文中几次写到杰利?是详写还是略写?能否略去不写杰利?为什么?•杰利告诉父亲的,3次,是略写,•不能略去不写,因为杰利不是主要人物,是次要人物,与中心关系不大,所以要略写。不写杰利,父亲就无法知道“我”陷入困境的。拓展延伸整体感悟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还给你哪些启示呢?(可以从父亲、“我”、杰利、内德等人谈)本文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这篇课文,特别是“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一句,说的是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分解的,一个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就不难克服了。这篇课文,它启发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写作文,也有东西可写,在不起眼的题材上也能写出好文章(以小见大)。父亲:不溺爱孩子,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立自理能力•“我”:要有自信心,要勇于克服困难,学会克服困难的方法•杰利:要关爱同学(或朋友),有责任心•内德等:要勇敢,有责任心和爱心。默读课文,请学生复述。默读完课文,请大家复述课文内容。要求:按照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来复述课文内容,重点放在“脱险”的过程。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同学们大致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写“我”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既是“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呢?其中又蕴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下面的问题。a.“我”陷入怎样的险境?又是怎样脱险的?b.这件小事给你哪些启示?摘自汪国真的诗意志倒下的时候生命也就不再屹立歪歪斜斜的身影又怎耐得秋叶萧瑟晚来风急垂下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从别人那里我们认识了自己摘自汪国真的诗旅程无论走向何方•作业:•结合课堂讨论内容,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写一篇读书笔记,或仿照课文的写法详细记述自己战胜困难的一件小事(注意心理描写)。体验反思•《在山的那边》的作者一次次翻过无数座山,战胜困难,才看到全新的世界。如果联系你的学习与生活,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战胜困难,实现理想的?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学习了《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两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思考呢?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