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演讲逐字稿范例(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最后一次演讲逐字稿范例(4篇)最后一次演讲逐字稿篇【第一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本文语言通俗平易而犀利,句子简短,多样而有力的口头语体特色。2、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3、引导学生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二.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语言通俗平易而犀利,句子简短,多样而有力的口头语体特色。2、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三.教学难点3、引导学生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引导学生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著名作家臧克家曾经写过纪念恩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对闻一多有了很多了解,那么《最后一次演讲》又表达了怎样情感呢?(二)、温故互查:1、指名读课文。2、纠正字音。(三)、设问导读活动一:倾听爱国心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这篇文章,这位同学读书的时候,请同学们思考:闻一多先生在演讲内容有那几个方面?生:痛斥敌人卑劣无耻,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号召人们斗争。活动二:品思爱国情师:题目是最后一次演讲,作者是谁?闻一多,他在为谁做这一次演讲?我们找一位同学来读文章的第一段?生:读文章后,学生说这是闻一多为李公朴做的一次演讲。师:大家对李公朴的事迹除了书本上的介绍外,还有其他的了解吗?学生看:课件补充资料李公朴是著名的民主爱国人士、学者、社会活动家。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呼吁抗战,是著名的抗日救国七君子之一。1942年移居昆明,从事民主文化活动。宣传抗日救国和民主进步思想。一二一运动中,站在爱国学生一边,多次撰文抨击国民党,痛悼烈士。?1946年7月11日晚,李公朴先生与夫人张曼筠在回住所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师:一个一心一意为国家前途思考,全心全意为民族前途寻找方向的人,就这样被无情的杀害了。刚才这位同学读的文章十分的流畅清楚,只是其中的感情我们应该从重读上再来更好的表达一下,应该重读那些句子和字词呢?老师来范读一次后大家来思考?生:最卑劣最无耻,中国人,这成什么话?原因是只有重读这几个句子和字词更能表达心中的愤怒。师:好,同学们自己尝试重读这几个句子和字词,体会一下当时作者的心情。然后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师:找学生读,然后引领学生齐读。师:演讲是和观众面对面的,我们来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二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生:可能有反动派在现场。学生看:李夫人带着悲泣走到台上,愤怒地控诉国民党反动派卑劣的罪行,报告时泣不成声,一千多听众大都愤然泪下。而竟有一些歪戴帽、戴黑眼镜的特务分子不顾纠察队一再止,在会场中抽烟、说笑,无理取闹,想造成混乱,趁机杀闻先生,但因为人多不敢下手。闻先生本来并不准备讲话,现在看到敌人这样猖狂实在抑不住心头的愤怒。师:那么我们应该带着一种什么情感来读出这种情感呢?生:一种愤怒,一种痛恨,一种痛斥。师:同学们来试一试,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师:在历史上敌人都有一个比较强大的时刻,现在就是这个时刻,能从文中找到根据吗?生: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最后一次演讲逐字稿篇【第二篇】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分层理解内容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3.每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讲演者感情的浪涛又是怎样向前推进的?明确:这篇讲演单刀直入,一开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杀的事件。词的分量用得极重:“最卑劣最无耻”“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一个反问,激起听众共鸣。接着大声呵斥,挥戈直指国民党反动派。“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一褒一贬形成鲜明对照,揭露反动派是道道地地的黑暗动物。闻先生情绪激动,不可抑制,因此讲演的第2段突然改换人称,厉声怒喝:“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运用感叹句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对特务的憎恨。“……又……还……”的句子,揭露了贼喊捉贼,嫁祸于人的无耻行径。“无耻”“光荣”,贬得痛快,褒得正确,长人民志气,灭敌人威风。两个“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讴歌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两代爱国者,讴歌昆明的无限光荣。第二部分讲演者从揭露敌人的卑劣行径进入到剖析他们色厉内荏的心理状态。“怎么想法”“什么状态”“怎样长的”,不仅揭露深刻,而且启发听众展开想象,认识这班丑类的蛇蝎心肠。“慌”“害怕”“恐怖”,一步一步揭穿敌人的阴暗心理,“完了,快完了”,把他们必然灭亡的本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部分阐述了李公朴殉难的意义,用斩钉截铁的语句说明人民必胜,真理永存。充满激越的感情,充满胜利的信念。请学生齐声朗读:“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第三部分着重阐述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集中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三个部分贯串了强烈的爱憎,讨伐敌人,似钢刀利剑直指敌人心窝;伸张正义,如催征的战鼓,进军的号角,激励革命者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感情的浪涛在褒贬扬抑中向前推进,由悲痛而愤怒而充满必胜信心。表达时运用了短促有力的句式,时而感叹,时而责问,时而反诘,形成了一泻千里的气势,极其畅达地表达了极其愤慨的感情,对比、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加强了表达的气势。目标导学二:梳理文章,体会讲演情感1.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动派的末日来临的?明确: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慌、害怕、恐怖。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2.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明确: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三、板书设计第2课时一、导入新课鲁迅先生说过:“倘在诗人,则因为情不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众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闻一多先生这篇怒斥敌人的讲演,就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佳作。备课笔记最后一次演讲逐字稿篇【第三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2、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四段、第五段和第八段。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2、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3、学习演讲的一些技能技巧。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文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难点: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教学设想1、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2、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3、练习给课文加旁注是高中生学习语文理应进行的一项专门的基本训练。本课在练习当中设了一道作旁注的题,是一种引导,以后每学一课都最好照此办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上课之前呢,先请同学们拿出一支笔,一张纸。今天上课之前呢,先让同学们做个知识竞猜题。请根据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①他聪颖过人,“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6岁时中举人,被誉为“岭南奇才”②他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③他是广东新会人。④他著作颇丰,著有148卷,长达1000余万字的《饮冰室合集》。同学们都有答案了吗?是的,他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主人公――梁启超。那说起梁启超,想来同学们对他并不感到陌生。初中时候历史书上见过他的名字,我们学《再别康桥》的时候也知道,徐志摩的“情敌”梁思成是他的儿子。那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梁启超有哪些事迹啊?(戊戌变法、云南起义、康梁)。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赴北京参加会试,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次年主讲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1898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戊戌变法后逃亡日本。初编《清议报》,继编《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受到民主革命派的批判。但介绍西文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对当时知识界有较大影响。辛亥革命后,以立宪党为基础组成进步党,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后又组织研究系,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五四时期,反对“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学等。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从历史书上,我们知道,梁启超是个叱咤政坛的人。但同学们知道吗?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那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益世报·文学周刊》《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一度主编《新月》月刊。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著作尚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原名:梁治华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作品:《雅舍小品》(续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莎士比亚全集》《远东英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