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底线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范例通用3篇2023/X/XX坚守底线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党的纪律就是党的生命线。党的十九大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突出了纪律建设这一治本之策。加强纪律教育是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环节,也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这对开展纪律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日前,陕西省纪委监委宣传部围绕加强纪律教育,就如何更好促使“党员干部树牢纪律意识、明确纪律要求、强化纪律约束、严守纪律规矩、养成纪律自觉”开展调研。遵守纪律方面的主要问题从调研情况,特别是结合近年来查处的大量违纪违法案件来看,有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遵守纪律方面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纪律观念淡薄。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纪律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经济发展、轻纪律教育,重业务培训、轻纪律培训,个别甚至存在“改革要上、纪律要让”“纪律太严、搞不活经济”等错误认识;有的以工作忙为由不组织、不参加教育活动,敷衍应付、瞒天过海,没有真正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以纪律规矩从严律己,骨子里缺乏对纪律应有的敬畏。纪律遵守松懈。有的党组织不能把严守纪律作为一贯要求,对党员干部要求时紧时松、时严时宽。案例显示,在党的十八大后,有的党员干部依然无视纪律的严肃性和刚性约束力,拿党的纪律规矩当儿戏,不收敛、不收手、不知止,顶风违纪、我行我素,一而再再而三地越界越线。纪律监督缺失。有的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缺乏斗争精神,不敢红脸出汗,不敢较真碰硬,好人思想严重,甚至对显现的违纪问题视而不见、装聋作哑,放任自流、姑息纵容,没有真正负起监管责任,导致一些干部由小错走向大错,由违纪滑向违法。纪律执行不力。一些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执纪偏软偏轻,处理敷衍了事,或小恶不纠带来大患,或开天窗搞例外,没有体现出执纪执法“零容忍”要求,查处震慑作用发挥不够。当前纪律教育开展不力的突出表现实践表明,纪律教育与纪律执行互为促进、相辅相成,没有有效的纪律教育,结果只能是“惩一”而不“儆百”。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正是纪律教育工作不力。纪律教育内容泛化。与单位实际脱节,缺乏剑指问题的现实对照;与教育对象脱节,缺乏分层分类的精准施教;与党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疑点脱节,缺乏令人信服的深度解析;与推进整改脱节,缺乏立行立改的有效措施,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欠缺。纪律教育方式僵化。有的纪律教育习惯以集体学习、讲座报告、知识竞赛等传统方式开展,拘泥于“我说你听”的填鸭式灌输、施压式沟通,热衷于宣传造势,看似形式多样、热热闹闹,实则缺乏新意,缺少说服力、公信力,实际效果不佳。纪律教育重点淡化。领导干部不论级别高低,历来都是被“围猎”的重点,当然也是纪律教育的重点。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剖析自身装聋作哑、避实就虚,要求下级居高临下、官气十足,“上面有病、下面吃药,领导得病、群众吃药”,教育重心下移的问题依然存在,“关键少数”带头接受教育、带头执行纪律的示范导向作用发挥不力。纪律教育制度虚化。表面上看,一些单位纪律教育制度比较健全,但“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编在册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如,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详实具体但落实不力,纪律教育效果评价仍简单停留在工作有计划、会议有记录、活动有图片、学习有笔记等“痕迹管理”上。纪律教育力量弱化。一些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片面认为纪律教育主要是宣传部门的事情,对外与党委组织、宣传部门和党校、媒体等协作配合不力,对内与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视巡查等的贯通融合不够,导致纪律教育“一家忙”、组织实施“单打一”,缺乏整体合力。纪律教育责任形式化。对于纪律教育的组织实施,一些党组织要么“提起来重视、工作中忽视,说起来重要、忙起来忘掉”,要么不敢管、不敢抓,对违纪问题不敢亮剑、不敢瞪眼,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包括纪律教育责任落实不力,存在做样子、走过场、简单应付等问题,没能真正把纪律教育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致使纪律教育效果打折扣。加强纪律建设努力提升纪律教育实效纠正和克服纪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并牢牢抓住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不放松,着力加强纪律教育。要在基础上抓“教”。知纪明纪,才能遵纪守纪。我们党不搞“不教而诛”,严管之前都须先“教”。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批示精神、权威读本、党内法规、法律法规,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让党员干部真正意识到约束是对自己的保护,使纪律意识深植于灵魂深处,把党章党规党纪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在时机上抓“早”。纪律教育必须立足于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坚持点面结合,针对“面”上问题即存在的普遍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共性教育;针对“点”上即党员干部个人问题,要发现苗头及时提醒纠正,有的放矢加强个性教育,让游走在违纪边缘的党员干部悬崖勒马、迷途知返。要在过程上抓“常”。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必然要求不断推进纪律教育向常态化制度化转变。要充分认识纪律教育必须警钟长鸣、久久为功,长期抓、抓长期,将纪律教育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贯穿于纪检监察各项工作全过程,体现在党员干部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监督管理全过程,渗透在党员干部工作、学习、生活各个方面,抓在平常,融入日常。要在震慑上抓“警”。警示教育是审查调查的“后半篇文章”。“半篇文章”就要用足“半篇”功夫,决不能前紧后松,虎头蛇尾。要立足于查处一案、警示一片,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德、以案说责,把警示教育做深做透,把以案促改抓细抓实,以活生生的教训警醒党员干部“见不廉而内自省”,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患于未然。要在方式上抓“新”。在理直气壮开展正面教育的基础上,要周密计划、精心谋划、善于策划,进一步创设互动学习载体,变“一人讲”为多元载体,变“一阵风”为系列活动,在思想碰撞中触动心灵;创设网络传媒载体,适应融媒体时代受众需要,营造方便快捷、生动活泼、润物无声的在线学习、在线交流教育氛围;创设现场教育载体,营造身临其境般的课堂和情景教育模式;创设廉政文化载体,推出廉政文化精品力作,实现以文化人、固根铸魂。要在执行上抓“严”。加强纪律教育是基础,强化纪律执行是保证。没有严格执行纪律作保证,纪律教育就会软弱无力。要确立“查处就是教育,而且是更有效的教育”理念,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到言出纪随、寸步不让,实现无病预防、初病早治、有病快治、重病严治,真正让有问题的快查快纠、严惩严治,没有问题的受到震慑、得到警示,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确保党的纪律始终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要在根本上抓“行”。建立健全管用有效的制度约束机制、无处不在的监督制约机制和导向鲜明的奖惩激励机制,促使党员干部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其内在素养和日常习惯,实现由从严自控到清醒自律,再到遵守纪律高度自觉的不断提升。要在落实上抓“责”。夯实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扛起政治担当,强化责任追究,通过“抓党委、党委抓,抓领导、领导抓”,促使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敢抓敢管、严抓严管,更要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立起标杆、当好表率,为党员干部作出示范。坚守底线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四项总要求是找到差距。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根据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望,对照先进典型,认真观察和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不足。着眼于严格遵守政治规则,增强内心党性,找出知敬畏、存戒畏、守底线的差距。敬畏是中国传统经典中常用的概念。今天,中国共产党人强调的敬畏对象不同于古代对个人的敬畏。习近平总书记指。:“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这三种敬畏对象的提出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原则和党性要求,为党员干部行使权力提出了重大前提条件。之所以敬畏人民,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来源于人民,植根于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之所以敬畏组织,因为这是团结广大党员和实现政治目标的载体,拥有巨大的政治能量和光辉的历史成就。作为一名成员,当然要对寄托自己政治生命、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组织充满敬畏。之所以敬畏法纪,因为法律是维护社会公正、制裁罪恶的主要工具和强制力量;纪律是维护党的整体利益、惩处各类错误尤其是政治错误的主要标准和关键力量。党员干部在知敬畏上找差距,首先应该“反观自照”对人民、对组织、对法纪有没有敬畏之心。极少数领导干部不自觉地把群众当作乌合之众,把组织和法纪视作可有可无、可轻可重,这意味着已经到了不知敬畏的地步,到了必须“棒喝”的时刻了。其次,即使对人民、对组织、对法纪存在敬畏之心,还要评估一下这种敬畏是否深厚绵长。如果自我感觉浅薄寡淡,或时断时续,这就意味着与一个合格党员的标准存在差距。此时必须深深反思自己对人民、对组织、对法纪的认识是否正确,是否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符合。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如果能够自觉地在知敬畏上找差距,说明其党性修养还是存在的。反之,如果连敬畏之心都没有了,则意味着其政治生命面临着相当大的危险。戒惧指的是警戒恐惧,其对象往往是规矩和原则。“存戒惧”着重强调对党的纪律的严格遵守,强调外在的准则应该内化于党员的内心之中。党员干部在“存戒惧”上找差距,首先要测试自己对于党的纪律的了解程度,看一下是否全面、准确和深刻;其次是观察自己对于纪律“惧”的程度,也就是对于纪律尊重和谨慎的程度。通过这两个方面,党员干部可以看到自己与中央要求、与党章党规的差距。底线指的是人们能够接受、容忍的最后边界,这往往关联着组织和社会个体的根本原则。底线思维成为共产党人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党员干部在守底线上找差距,就是看一看在这四个方面有否违背基本规范的地方:一是看一下自己的内心是否存在突破四种底线的思想,在四种底线面前是否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二是看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存在突破四种底线的做法,如果真有突破,要评估一下“走了多远”“可否回头”。从思想本质上说,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解决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是通过“知”“存”“守”的功夫把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内化于心的问题。从主要内容上来说,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解决的是法律、道德和党纪这些规范内化于心的问题。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上找差距要解决的实际是“三观”上的差距,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把自己的思想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标,看一看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是否存在不足的地方;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上找差距要解决的实际上是对社会规范的违背问题,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是否有过违纪违法或背德的问题。此处的关键是党员干部对于共产党人的“心学”这门必修课修得如何的问题,即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在自己身上达到什么程度、有效还是失效的问题。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上找差距主要是党员干部个人针对自身情况自觉进行的一种反思和“诊断”,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和必要内容。除了极少数违纪违法涉及组织处理司法处理外,绝大部分党员干部都是在自己思想深处进行“自我斗争”和“自我革命”,通过这些“革命”提高党性修养、消除差距。在此有四点需要把握好:第一,部分党员干部身上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是正常的,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这些差距和不足在多数时候或一般情况下对于正常工作的影响是不大的或不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