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主题研讨材料汇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主题研讨材料汇编(3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内涵极其丰富,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条件下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力指导和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拓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篇章,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高度。本文试从新发展理念、资源配置论、发展主线论、保护生产力论、根本目的论等方面,论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和紧迫任务,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和发展大势基础上,围绕解决好我国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发展理念作了全面深入系统的阐述,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发展新优势提供了行动指南。习近平阐述新发展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发展作为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第二,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和社会之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之间、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关系,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推动各方面均衡协调发展。第三,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第四,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化人文交流,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对外贸易布局、对外投资布局,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发展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第五,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必须坚持共享理念,推进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坚持在发展基础上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第六,坚持“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全局”。新发展理念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和引领性,要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与安全,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协同发力、形成合力。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其一,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精髓。它系统考量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揭示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理论精髓,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其二,新发展理念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它针对我国社会实践中出现的发展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相互关联的重大问题,综合考量并提出解决方案,因此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是引领高质量发展、打造发展新优势的基本遵循,必须统一贯穿经济活动全过程。其三,新发展理念是一个重大理论突破。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发展全局、发展导向的一场革命。新发展理念的提出,首次给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增加了“理念”这一层次的范畴,从而改变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过去不涉及理念层面问题的状况,将催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框架体系的创新和重构。其四,新发展理念是科学解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奇迹的新的理论因子。新发展理念不仅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红绿灯,同时也给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了对其作出学理阐释的重大任务,从而为科学解码中国发展奇迹注入了新的理论因子。由此,将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张力,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二、“使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资源配置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围绕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行了接力探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的作用由党的十四大以来“基础性作用”的定性修改为“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述了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并多次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这个定位,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探索上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习近平阐述资源配置的主要观点包括:第一,确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意义重大。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为进一步厘清市场和政府的作用边界,让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从根本上解决好政府职能的错位、越位和缺位问题,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也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第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其中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只有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才能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遵循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市场配置资源已被理论和实践证明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第四,既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方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要更多发挥政府作用,而是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着力弥补市场失灵。同时,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起来,而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两方面有机统一起来、协同发挥作用,才能使经济发展既有效率效益、又体现公平正义要求。第五,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无论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都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任何想否定掉公有制经济或者非公有制经济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习近平关于在资源配置中如何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作用的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深入阐明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新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资源配置论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其一,恢复了市场经济的本来面目。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明确为“决定性”,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再认识的结果,使市场经济的本义得以归位,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其二,明确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一个有机整体。避免二者相互否定、相互割裂、相互取代,为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深化市场化改革,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有力理论支撑,有利于优化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及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使市场、政府“两只手”的耦合效应最大化,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市场经济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主线论面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中供需关系出现结构性失衡的突出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论断,并多次加以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管理和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此成为我国解决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的重大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习近平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论述的要义主要有:第一,关于背景。“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周期性、总量性的,但主要是结构性的。结构性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重大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等,导致经济循环不畅,急需改善供给侧环境和机制,创造新供给、满足市场需求,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第二,关于方法。在深入研究市场变化,分析把握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的基础上,找准供给市场定位,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定政策,“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增强市场主体内生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潜在增长率。政府要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规划、法治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第三,关于路径。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从生产端入手提高供给质量,“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通过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整体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不断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市场需求。第四,关于总要求。即“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就是要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第五,关于目的。通过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破解供需结构性失衡突出矛盾,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习近平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论述,针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新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求在重视需求侧管理的同时,改革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强供给侧管理,重点解决供求关系错配的矛盾,特别是供给侧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这既是关于供求管理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政策创新,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创新点在于:其一,拓宽了传统经济学宏观经济理论研究视野。首次把供给管理纳入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体系,从而超越了西方经济学中一直侧重于需求管理和短期调控的宏观经济理论。其二,突破了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理论。这一理论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从供给侧入手调节经济运行的先河,是对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理论的重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