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在主题教育中强党性敢担当建新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此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就是要通过主题教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进入新时代,要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作为党员干部,如何在主题教育中强党性、敢担当、建新功,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主题教育具体要求,我讲三点体会,与大家共勉:一、维护权威,以站位诠释“强党性”党中央发布的《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最重要的就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发展历程决定必须维护权威。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也见证极不平凡的奋斗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励精图治、攻坚克难,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历史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及时提出,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密集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相继推出,一系列重大工作务实推进,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得到解决,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终于办成。实践证明,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根本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就在于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同志这个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的坚强引领。“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有谋略、有思想、有担当、有成就、有威望,充分展现了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领袖风范,充分彰显了心系国家、情系人民的人格魅力,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政治智慧和雄才大略。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做人民的勤务员的人民情怀,凝聚起中华民族的磅礴之力,让党、国家、人民有了主心骨。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领航者,无愧为全党拥护、人民爱戴的领袖,无愧为国家的掌舵者、人民的领路人。前进方向决定必须维护权威。总书记告诫全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的道路上,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种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依然存在,发展短板亟待补齐,风险挑战尤须防范。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迫切需要我们激荡新气象、激发新作为,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共同富裕。各国历史实践证明,权威强则无往不胜,权威弱则一事无成。只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捍卫“两个确立”,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一步紧跟一步行、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汇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篇章。党员站位决定必须维护权威。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强化认同,不断增强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不断完善保障“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等党内法规。要以正确的认识领悟“两个确立”、正确的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决不允许对党中央阳奉阴违做两面人、搞两面派、搞“伪忠诚”。二、牢记宗旨,以温情诠释“敢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什么我们党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能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腥风血雨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明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只有心系于民,才能掌握好手中的权、用好手中的权,才能做让人民满意的好公仆。但是,我们部分党员干部还存在为民观念不强、公仆意识、宗旨意识、群众意识淡薄等问题,思想观念不能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存在党政机关自我评价与群众感受不尽一致等问题;个别公职人员对一些群众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造成工单处理周期过长,增加当事人负担;对待群众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细心,甚至个别领导干部把公权视为己有,对群众缺乏感情,缺少热情,“生、冷、横、蛮”的现象还有发生,影响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明初心、担使命,建新功,要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宗旨,做到时刻怀有爱民之心、忧民之心,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勤务员。一是要通过解决问题传递温情。“党政机关不是冷冰冰的,所做的工作都是有情有义有温度的”。当好一名党员,一定要具有仁心,不仅要用行动维护公正公道,更要用爱心传递人间温暖。我们的工作不是冷冰冰的照章办事,它需要为民情怀,需要有一颗为群众着想的心。无论是接待群众,还是处理工作,都要让群众相信机关的公职人员是真心实意帮助他们在解决问题,是值得他们信赖的人。要用心了解群众背后的真正诉求是什么?我们依据的不是冰冷的法律法规,我们解决的不是单纯的纠纷问题,我们的职责在于让冰冷的规章制度拥有温暖群众内心的温度。二是要善于运用群众能理解的语言、能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党政机关的公职人员不仅是懂法规知法纪的专家,还应是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能站在群众角度换位思考,不仅以理服人,而且让人感到温暖。实现问题的解决,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必须高度重视群众的诉求,做到民有所需,我有所应。即使一些不合理的诉求,也要耐心做好解释疏导释明,不能漠视、置之不理,要通过各种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做到案结事了、问题解决。三是要大力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问题纠纷体系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实现一站式纠纷解决、一站式诉讼服务,切实提升党政机关化解矛盾纠纷和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水平。这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愿望,是我们的重要职责,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党性、敢担当、建新功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最大限度凝聚群众智慧力量,破除工作中的各种障碍,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三、锤炼党性,以知行诠释“建新功”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理论宝库中,党性教育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性教育的核心作用,强调党性教育直接关系党的事业发展全局。传承中国的修身养性文化,着力构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心学”,为广大党员在复杂严峻的斗争背景下自觉、自信、自律,坚定理想信念,挺立道德自我,不为名利所惑,勇于担当作为,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老革命陈岩石在省委常委会上讲了一堂特殊党课——1945年,他火线入党,申请了背炸药包炸毁敌人碉堡的共产党人“特权”。共产党人有“特殊”吗?有!这种“特殊”在于享受勇于牺牲奉献的“特权”。这种“特殊”以身先士卒和牺牲精神擦亮党员的先锋底色,既是共产党员的荣誉标签,也是共产党员终身践行的必修课题。此类“特殊待遇”享受越多,先进性越强。《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指出:党内决不允许存在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组织和特殊党员。这要求共产党员必须坚守精神高地,强化政治担当,摒弃特权思想,远离特权待遇,不能脱离群众也不能搞特殊。因此,共产党人的“特殊”应在于不搞特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坚强的党性原则和崇高的价值追求,定位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共产党员是平凡的,平凡在人人都是党组织中的“普通一员”;共产党员又是特殊的,特殊在平时让人一眼看得出来,关键时刻顶得上去。共产党人所追求和享受的唯一“特权”,就是人民的信任、群众的口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对每一个党员而言,要充分认识加强党性修养的重大意义,就是要把党性修养贯穿到业务工作的全过程,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记在心里、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一是要兼顾实体与程序公正。执法公正是一个过程和结果的融合体,既要求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坚持通过正当程序来解决问题,也要求最终结果符合实体正义的基本要求。对每一名党员干部来说,一方面要坚持客观中立、不偏不倚,与矛盾纠纷双方保持同等的距离,平等对待双方,坚持理性思考、公允判断,用自己的智慧去准确查明事实,正确适用法律法规,依法依规依纪独立作出判断,最终达到公正公道的结果;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和保障群众的正当权利,严格落实回避、公开等制度,通过有条不紊、张弛有度的举证、质证、听证,确保通过公正的程序取得公正的结果,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二是要坚持质量、效率、效果三个维度的统一。临近年末,工作进入收官冲刺阶段,但是我们面临工作态势依然严峻,党员同志要切实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敢于亮剑、勇于担责,凝心聚力、勠力同心,共同确保年度工作任务圆满完成。首先,要把工作质量放在首位,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历史使命,在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实践中担当作为、奋勇争先。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履行岗位职责、推动事业发展上,争取把每一项任务都办成精品。其次,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积极探索高效工作方式,与时俱进掌握新的科技手段,严格遵循时限,高效地解决问题、服务群众。最后,要做到法、理、情有机融合,争取良好效果。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思路举措,扎实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三是要保持定力。当前,党员干部等公职人员履职行为往往处在聚光灯下,舆论压力很大。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没有“定力”是不行的。在一些重大敏感复杂工作任务过程中,既要充分尊重民意,倾听人民的呼声,更要做到不为各种纷繁所扰,不为各种噪音所惑,不为各种压力所阻,确保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事实、法律和历史检验。不断提高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本领,不断积蓄前进动能,释放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