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供参考!1/11平均数【范例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平均数【范例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教学目标:【第一篇】1、继续复习巩固条形统计图的学习。2、将条形统计图的认知与平均数的概念有机结合,进一步延伸对多组统计数据的整理、分析及计算。3、向学生灌输简单的平均数计算概念,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平均数。平均数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从而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平均数》教案【第二篇】第一步:课堂引入设计的几个问题如下:(1)、请同学读P140探究问题,依据统计表可以读出哪些信息(2)、这里的组中值指什么,它是怎样确定的?(3)、第二组数据的频数5指什么呢?(4)、如果每组数据在本组中分布较为均匀,比组数据的好文供参考!2/11平均值和组中值有什么关系。第二步:应用举例:例1:为了解5路公共汽车的运营情况,公交部门统计了某天5路公共汽车每个运行班次的载客量,得到下表:载客量/人组中值频数(班次)1≤x<2111321≤x<4131541≤x<61512061≤x<81712281≤x<1019118101≤x<12111115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多少?分析:根据上面的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时,统计中常用的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把各组频数看作相应组中值的权。例如在1≤x<21之间的载客量近似地看作组中值11,组中值11的权是它的频3,由此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思考:从表中,你能知道这一天5路公共汽车大约有多少班次的载客量在平均载客量以上吗?占全天总班次的百分比是多少?分析:由表格可知,81≤x<101的18个班次和101≤x<121的好文供参考!3/1115个班次共有33个班次超过平均载客量,占全天总班次的百分比为33/83等于39、8%活动:使用计算器说明,操作时需要参阅计算器的使用说明书,通常需要先按动有关键,使计算器进入统计状态;然后依次输入数据x1,x2,…,xn,以及它们的权f,f2,…,fn;最后按动求平均数的功能键(例如键),计算器便会求出平均数的值。例2:下表是校女子排球队队员的年龄分布:年龄13141516频数1452求校女子排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可使用计算器)。答:校女子排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为14、7岁《平均数》教案【第三篇】第一步:引入新课:在某次数学测试后,你想了解自己与班级平均成绩的比较,你先想了解该次数学成绩什么量呢?(引入课题)第二步:讲授新课:1、引例:下面是某班30位同学一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各小组讨论如何求出它们的平均分:95、99、87、90、90、86、99、100、95、87、88、86、94、92、90、95、87、86、88、86、90、90、99、80、87、86、好文供参考!4/1199、95、92、92甲小组:X==91(分)甲小组做得对吗?有不同求法吗?乙小组:乙小组的做法可以吗?还有不同求法吗?丙小组:先取一个数90做为基准a,则每个数分别与90的差为:5、9、-3、0、0、-4、……、2、2求出以上新的一组数的平均数X’=1所以原数组的平均数为X=X’+90=91想一想,丙小组的计算对吗?2、议一议:问:求平均数有哪几种方法?①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个数x1,x2,……,xn,那么,叫做这n个数的平均数,读作“x拔”。②加权平均数:如果n个数中,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k出现fk次,(这里f1+f2+……+fk=n),那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这n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这样求得的平均数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f1,f2,……,fk叫做权。③利用基准求平均数X=X’+a问:以上几种求法各有什么特点呢?公式(1)适用于数据较小,且较分散。公式(2)适用于出现较多重复数据。好文供参考!5/11公式(3)适用于数据较为接近于某一数据。《平均数》教案【第四篇】一、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2、掌握求较复杂的平均数的解题方法,会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求平均数。3、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4、使学生认识到求平均数这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二、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较复杂的平均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三、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找准问题与条件,条件与条件之间相对应的关系,运用所掌握的方法灵活解答相关问题。教学对象分析低年级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针对这一特点,利用多媒体这一新颖、直观的现代教学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讨论探究,观察分析,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意识及创新意识。好文供参考!6/11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教学时有意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演示,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运用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规律,将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1.多媒体教学运用微机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自觉发现、意识到问题存在,可激活学生思维,促使问题意识的产生,又可以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2.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寻求多种计算方法,同时运用多媒体,变静为动,直观形象,再结合语言表述,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内化。四、教学过程1、复习较简单的平均数问题出示复习题。求平均数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怎样求平均数?把复习题稍微改动一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较复杂的求平均数问题。2、学习例题①(1)指名读题。(2)启发提问。好文供参考!7/11①例题①的已知和问题与复习题的有什么不同?②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必须先知道什么条件?③怎样求全班共投中多少个?怎样求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求平均数?,(3)列综合算式并解答问题。3、学习例题②(1)指名读题。(2)启发提问。①例题②与刚学过的例题①有什么异同?②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必须先知道什么条件?③怎样求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人?怎样求全班一共有多少人?怎样求平均数?(3)列综合算式并解答问题。(教师应告诉学生,求得的平均数有时不能恰好除尽,这时只要根据具体情况取近似值就可以了。这道题中已知数只有一位小数,因此得数取一位小数就可以了。)(4)例题①与例题②有什么不同,解答时应注意什么?(再次强调例题①与例题②的区别,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死套公式。)4、完成书后“做一做”好文供参考!8/11五、课堂练习●基础练习1、填空。(1)平均数=()÷()(2)()×()=总数量(3)总份数=()÷()2、选择题。(1)五年级两个班为希望工程捐款,一班42人共捐168元,二班45人共捐210元,平均每个班捐款多少元?正确列式为()A.(168+210)÷2B.(168+210)÷(42+45)(2)一个工厂前3天烧煤4、8吨:后4天烧煤7、8吨,这个工厂一星期平均每天烧煤多少吨()A.(7、8+4、8)÷(4—3)B.(4、8+7、8)÷(4+3)●综合练习1、劳动实践。(1)同学们在校办工厂里糊纸盒。第一小组10人,平均每人糊7个;第二小组8人,平均每人糊6个;第三小组5人,平均每人糊4个。三个小组平均每人糊多少个?(2)春光小学五年级同学参加春季植树,领来白杨树苗140棵,梧桐树苗60棵,桑树苗25棵,共分给5个班种,平均每班种多少棵?好文供参考!9/112、下表是四年一班各组同学寒假阅读课外读物情况统计表。全班平均每人看多少本课外读物?(得数保留整数)各组人数12141312平均每人阅读本数64、555●实践与应用王华同学五次语文、数学单元练习成绩如下:第一次:语文92、5分数学100分第二次:语文88分数学97分第三次:语文94分数学98、5分第四次:语文98、5分数学100分第五次:语文99分数学97分先分别算出五次语文、数学两科的平均分,再制成统计表。王华同学五次语文、数学单元练习成绩统计表年月好文供参考!10/11板书求平均数①五年级一班分成3组投篮球第一组10人,共投中28个;第二组11人,共投中33个;第三组9人,共投中23个。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1)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个?28+33+23=84(个)(2)全班一共有多少人?10+11+9=30(人)(3)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84÷30=2、8(个)综合算式:(28+33+23)÷(10+11+9)=2、8(个)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2、8个。②下表是五年级二班3个组投中篮球情况统计表。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各组人数121110平均每人投中数2、53好文供参考!11/113、2(1)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个?2、5×12+3×11+3、2×10=95(个)(2)全班一共有多少人?12+11+10=33(人)(3)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95÷33≈2、9(个)综合算式:(2、5×12+3×11+3、2×10)÷(12+11+10)≈2、9(个)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2、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