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旅局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聚焦“坚定文化自信”,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围绕“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不断提高全市公共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全面聚焦“文化强国、强省、强市”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今年培育13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辅导培训300名群众文艺骨干、开展3000场(次)公益性惠民演出、持续开展“送戏下乡”380场(次)、发放20万张文旅惠民卡(券),提升惠民精准度。提高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效能。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基层文化站、网络服务站”三方基层资源整合,推进智慧广电乡镇(街道)建设,深化全市图书馆联盟合作,充分发挥剧院联盟作用,健全完善博物馆总分馆机制,争创国家一级博物馆,高质量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以主城区优化改造为契机,加强公共文化场馆软硬件设施建设,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活动质量,为群众提供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扎实推进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主客共享模式,结合空间实际风格,打造一批“颜值”和“气质”兼具的最美空间。聚焦“秉持开放包容”,更加注重优秀文化传承发展。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运河文化带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参与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持续擦亮标识鲜明的城市名片。注重厚植城市文化底蕴。依托我市漕运中心的区位优势,加强对漕运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及其衍生的漕运指挥、河道治理等文化元素的研究,鼓励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文艺创作,探索淮扬文化兼容并蓄、南北包容的精神内核。注重增添城市文化符号。深入实施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打造提升大运河百里画廊标志性项目,持续开展好清口水利枢纽遗址考古调查工作,推动打造河下古镇历史街区、里运河文化长廊等精品文化工程,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游京杭运河、览漕运文化、看河工奇观、赏江淮风情”的最佳目的地。注重筑牢城市文化根基。结合国家、省大运河文化带文旅规划建设项目,依托洪泽湖大堤、清江大闸等河工文化资源,突出运用数字科技手段解读我市独特的河工文化,加快中国水工科技馆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阐释运河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时代精神。聚焦“坚持守正创新”,更快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以深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学习贯彻为引领,加大促进我市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建设国家级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持续提升“讲好红色故事”沉浸体验。实施红色旅游景区环境和配套设施提升工程,完善游客中心功能,规范景区标识、明晰总分区导览和交通指示,推动4A级以上景区充电桩全覆盖;强化电信大数据和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加强对全市红色旅游的市场监测和数据分析,提高红色旅游管理、分析和决策的精准度和科学性。持续提升“用好红色资源”工作水平。科学划定革命旧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加强周恩来故居、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等重要红色资源管理,开展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馆藏革命文物修复,推动周恩来纪念馆主入口综合功能区提升改造、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周边提升等工程,争取新增2个国家4A级景区。持续提升“赓续红色血脉”发展动能。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刘老庄村、太山村分别创建全国、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依托华强方特最前沿的技术支持,将我市方特东方欲晓建成江苏旅游示范性红色文旅科技项目;打磨提升儿童剧《新安旅行团》等精品剧目,组织专业队伍沿着新旅足迹在国内开展巡演活动,着力传播、唱响我市红色文化时代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