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岳阳楼记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滕子京是很有才学的人,在岳阳楼落成之时,他凭栏远眺,不禁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词:“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60个字写景抒情,很有气势。但是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为岳阳楼作记,写得就更好。《岳阳楼记》共368字,文情并茂,感人肺腑。文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更为人所传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岳阳楼记》。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26岁进士及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2)背景链接《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2.生难字词(1)字音谪.守(zhé)滕.子京(téng)衔.远山(xián)浩浩汤.汤(shāng)朝晖.夕阴(huī)潇湘..(xiāoxiāng)迁客骚.人(sāo)淫.雨(yín)霏.霏(fēi)怒号.(háo)樯.倾楫.摧(qiáng)(jí)山岳潜.形(qián)薄.暮冥.冥(bó)(míng)波澜.不惊(lán)沙鸥.翔集(ōu)宠辱偕.忘(xié)(2)词义【谪守】贬官。守,指做州郡的太守。【越明年】到了第二年。【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增其旧制】扩大它原有的规模。制,规模。【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横无际涯】宽阔无边。际涯,边际。【朝晖夕阴】早晚阴晴多变。晖,日光。【迁客骚人】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来也称诗人为“骚人”。【连月不开】开,指天气放晴。【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芒。【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樯倾楫摧】桅杆拿倒下,船桨断折。【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冥冥,昏暗。【去国怀乡】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忧谗畏讥】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1)听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2)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3)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明确:全文共5段,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全文的主体)第一层(第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第二层(第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第三部分(第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点明作“记”的时间。(这是全文的核心)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明确: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达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2.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明确: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3.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明确:(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4.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明确: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5.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明确: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6.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明确: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步骤四深层探究探究写法(一)深层探究1.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2.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明确: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3.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明确:“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4.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明确: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5.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明确: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二)探究写法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美好的感受。2.拓展延伸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色?引导要点:句式整齐,如有很多四字句,有一些对偶、排比、错综手法,使文章既有气势又富于变化。3.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相应练习。(2)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通过本文的教学,我认为“读”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诵读的方式很多,针对本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同时,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多积累字、词、句以及重点句、难句的理解等;还要收集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