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服务业发展浅析专题调研报告供借鉴为进一步理清业内现状、挖掘发展潜力、明确发展重点,实现我区三产服务业发展新的突破。根据按照主题教育调研工作安排,我们对此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召开了相关乡镇、部门和企业参加的座谈会,结合相关统计数据资料,对全区三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制约瓶颈等进行了粗浅分析,并初步提出了明年发展思路、目标及重点,现交流汇报如下:一、三产服务业发展成效今年以来,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做大三产的工作部署,抢抓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重大机遇,加大政策扶持,创新工作举措,狠抓关键环节,强化辐射带动,三产服务业呈现出各产业稳步推进、多业态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1.发展思路更为清晰。近年来,我区不断完善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先后制定出台了以“1115”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以“74362”体系构建和“五区”建设为内容的文化旅游商贸融合发展意见,以及城乡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规划方案、水利风景区建设规划,还有即将实施的东片区文化旅游联动发展实施意见和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六个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意见及规划,为今后三产服务业快速发展、科学发展提出了工作重点,明确了主攻方向。2.产业规模持续扩张。前三季度,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0.5亿元,增长6.64%,占GDP的比重达到51.9%,预计2023年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可达到93.8亿元,增长11%,占GDP的比重达到56.6%,较上年增加16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了快于经济增长的好势头。2023年三产服务业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57.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9%,连续4年保持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的地位。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单位GDP能耗下降3%,以较低的能耗增长支撑了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速,其中服务业发展加速、比重提升是重要支撑因素。3.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加快构建商业聚集区,实施智慧农业博览中心、国际电子商贸中心等商贸流通项目62个,华润万家超市、苹果概念酒店等已建成运营,万达广场、义乌商贸城完成招商运营,新增商业面积19万平方米。健全完善市场体系,新建了2个蔬菜批发市场、2个乡镇农贸市场和5个蔬菜零售市场。稳步发展国际贸易,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将达到3.9亿元,增长7.5%。着力激发消费潜力,依托现代农业物流港和电子商务产业园两大平台,成立电商服务中心,积极开展电商商务,注册电商达到80家,交易额达到13.5亿元。4.融合发展初见成效。紧紧围绕“74362”文化旅游发展构建,组织实施了文化旅游项目16个,以此带动核心景区和旅游名镇创建,青少年去游未来综合体验、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等一批大项目建成或即将投入运营,预计年内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27亿元,增长30.3%;梦天堂休闲城等3个项目在相关节会签约,签约金额达到47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后劲增强。成功举办了马拉松赛、石文化论坛、自行车邀请赛、戈壁徒步、乡村文化旅游节、滑翔节等节会赛事10余场次。完成**村等35个乡村舞台、160个组级文化室等建设。预计年内接待游客475万、创收36.3亿元,分别增长30%和26%。5.新兴服务蓬勃发展。金融业稳步发展,全区新增金融机构3家,商业银行在农村新增网点5处,商业银行存贷额分别增长31.2%、35.4%。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呈现供销两旺的良好局面,全年房地产投资较上年净增46%,新增商品房销售面积11.7万平方米。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在“双创”政策推动下,全区新增注册市场主体1716户,带动信息咨询、房屋租赁、科技服务等营利性服务业发展,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165亿元。与此同时,广覆盖、多层次、便利化的城乡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家政等一批民生服务业较快发展,新型消费方式和消费热点不断涌现,成为三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二、全区三产服务业业内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区三产服务业发展的规模不断壮大,增速明显加快,贡献不断提高,这得益于区上的高度重视、发展基础和力量的不断夯实,使发展的后劲持续增强;得益于认识的普遍提高、发展思路和重心的及时转变,使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更是得益于部门的协同推进、发展政策和措施的有效落实,使发展的成效更为显著。前两年,我们分别从**区发展现状、机遇挑战,与周边县市对比等方面,就全区第三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究。今年我们力求从三产内部发展方面进行比对分析,对今后尤其是明年的发展形成较为明确的思路。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制约我区三产服务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进一步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和质态提升,需要高度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龙头带动作用不强。目前全区三产服务业有各类市场主体近2.3万户,而纳入统计调查监测范围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只有23户,集中在仓储运输、邮政通讯、商务服务等8大行业,201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48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23户企业中只有6户营业收入超过5000万元,占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量的76%,贡献率达到47.8%,部分企业甚至处于低收入、负利润运行状态,特别是能纳入统计监测的规模以上文化旅游企业占比不到3%,大部门以文化产品销售、旅游出行服务等小、散、低类型为主;餐饮行业中,存续期5年以上的业户不到20%。由此可见,我区三产服务业行业间还呈现发展不均衡的态势,培强、扶重、做大是今后我区三产发展的一个主攻重点。二是传统服务仍占主导。从全区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各行业增加值占比较大的是以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为主的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21.8%),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21.6%),批发和零售业(13.8%)等传统服务业。金融、房地产和文化旅游等现代服业虽发展速度较快、发展趋势较好,但目前占比均在10%以下。尤其是近些年区上狠抓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出政策、强支撑,但目前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比仍只有6%左右。从对三次产业的扶持性投入看,一产、二产基础建设方面占比较大,而用于三产类基础建设的投入不到20%,对社会资金力量的吸引和带动不强。今后应在稳步发展传统产业的基础上,一方面加大基础性建设投入,另一方面鼓励引导和壮大新兴产业,为第三产业发展赢得新的机遇,推动三产现有优势巩固提升、新兴业态繁荣壮大,实现三产各业长久永续发展。三是文化产业增长乏力。2023年,纳入文化产业统计范围的文化产品制造业、文化产品批零业、文化服务业等行业法人单位达到280户,实现营业收入7亿元,其中,文化服务类企业154户,含传媒、广告、培训等业态,创收3.8亿元,对产值贡献达到54%;文化用品批零类企业23户,主要含图书、文具、乐器批零等,创收1.4亿元,对产值贡献达到20%;而受法人单位数量有限、规模不大、附加值低等因素制约,可拉动产值大幅增加的文化用品制造、影视图书出版等企业创收低,对文化产业增加值贡献仅有10.6%。从消费拉动来看,由于消费方式、理念和主体的转变,加之没有地方性专业演出团体、大众化数字影院较少,文化消费不足,助推作用不明显。与此同时,受文化体育场馆和设施缺乏影响,没有衍生出更多的配套产业和消费内容。今后应在引导文化企业转型做强,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供更多消费品上下功夫、做文章,为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基础、增后劲。四是旅游服务层级较低。从今年前十个月看,全区实现旅游收入32.4亿元,其中一日游收入14.3亿元,占到了总收入的近一半,所有来肃游客中,有37%的去往金塔、航天城和嘉峪关等地、34%去往敦煌、11%的从西而来经**去往**等地,将**作为唯一目的地的只有25%左右,说明我区旅游的驻足性不强,游客逗留时间不长。从旅游收入的各要素构成来看,吃、住、购分别占到了32%、20%、19%和,而游、娱、行分别仅占到2.8%、7.7%和14.9%,一方面说明我区在旅游要素配套上相对健全,集散作用发挥比较到位,而另一方面说明作为旅游重要支撑的游和娱方面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满足游客消费需求。同时,全区还没建成功能齐全、发挥作用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与互联网结合不紧密,智慧旅游系统、三维实景导览、无线网络覆盖等没有普及应用,与**等地差距较大,如何通过区域联动,打造核心景区,发挥比较优势,做好游客集散,将更多的游客引进来、留得住、送出去,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和努力的方向。五是三产服务人才缺乏。目前,全区三产领域从业人员13.2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54.3%,主要集中在商业批零、餐饮服务、交通物流、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五个领域,占到了三产从业人员的77%,而科技服务、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行业只占16%,其他属公共服务领域。依从业人员素质来看,具有较高学历的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科技服务、创意设计等行业,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受旅游消费方式转变等影响,旅游服务类人才数量在逐年减少;4000多名文化领域从业人员中,从事文化产品研发、制造、设计等服务的不到300人;全区商贸流通领域专门从事外贸进出口的国际贸易人才不到50名,人才缺乏是制约三产发展的一个致命短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尽快探索建立以政府主导、市场参与为主的三产服务类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为三产服务业发展储备人力资源、提供智力支持。三、今后及2024年三产服务业发展重点今后及2024年三产服务业发展思路是: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商业聚集、餐饮美食、娱乐休闲、道路通达、智慧旅游“五区”建设和“74362”文化旅游体系构建,发挥区域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打造区域性商贸文化中心和旅游集散地,主动引领、融入**东片区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推动三产服务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7%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5%以上,使三产真正成为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引擎。1.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增强商贸流通辐射能力。抢抓国家区域性流通节点城市等建设契机,按照突出集散化流通、促进便利化消费的思路,在规范打造好以鼓楼、购物中心、商贸综合体为主的3大商圈基础上,培育新建商业街、李林商厦等一批商业聚集区和专业街区,并积极引导做好招商入驻运营工作。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组织实施好健康产业园、商贸聚集区三期、高铁片区综合商贸服务区等45个商贸流通新续建项目。按照政府主导和市场参与等方式,抓好6个蔬菜零售市场建设和1个乡镇集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新增营业面积2万平方米,积极谋划2个建材批发、1个活禽交易专业市场建设,促进集聚发展和规模经营。2.实施区域联动战略,提升文化旅游发展水平。认真贯彻落实东三县(市区)文化旅游联动发展和全区文化旅游商贸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组织实施雨露水世界游乐中心、太岁宫等15个文化旅游新续建项目。以汉唐文化新区建设为平台,加快建设汉唐文化主题公园、西汉胜迹、梦天堂等市级文化旅游大景区;依托植物园、境内湿地等,打造自然生态及丝路体验旅游线路;完成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全力抓好区域湿地整体开发,启动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和湿地景观大道建设。抓住通用机场建设机遇,开发低空飞行体验、滑翔跳伞等旅游项目,满足高端游客需求;加快旅游要素配套建设,完成旅游集散中心、智慧旅游专网、景区停车场等设施建设任务,满足个性化旅游需求,主动融入文化旅游经济圈。3.实施基础推动战略,夯实现代物流综合实力。认真贯彻实施“6873”交通突破行动,着力推进农村公路网和旅游道路网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90公里,启动实施33公里的湿地景观大道建设工程。全面实施40公里的公里改建项目,配合市上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项目,推动城郊20公里以内乡镇通邮、通快递、通公交工作,并逐年延伸,为促进商贸流通和文化旅游联动发展提供交通保障。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跟进物流中心和定均物流信息中心项目建设,争取早日建成运营,构建更为高效便捷、功能完善的物流运输服务体系。4.实施消费拉动战略,持续繁荣假日节会经济。积极适应新型消费方式,着力培育更多消费热点,充分利用节假日、“双十一”等节点,引导商贸企业、汽车销售网点、品牌服装店、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