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谈谈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特征3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000字]谈谈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特征3篇2023/X/XX谈谈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特征1000字1科学确定五年规划的主题主线,是每一份五年规划纲要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明确了新的五年规划纲要主题。相比“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纲要主题,既一脉相承又有所创新。那么,全会为什么将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题?我们看到,“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深刻调整,外部环境日趋错综复杂;从国内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因此,科学确定“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显得尤为重要。全会将“十四五”发展的主题确定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当前和“十四五”时期,我国的制度优势进一步凸显,治理效能将会进一步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这些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的重大事项,都要求我们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更明确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是发展的根本主题。“十四五”时期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一主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部署要求,保证是“十四五”时期,以下这些重大任务能够如期落地: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等。以上这些重大任务,也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和战略路径。进一步来说,整体上看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推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当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说就不重视需求端了,我们还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值得指出的是,创新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十四五”发展时期,我们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同时,要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谈谈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特征1000字2高质量发展内涵丰富,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内容。2018年青海首次指出“一优两高”战略部署,2022年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新青海,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青海基于“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秉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依托特殊区位、资源禀赋、生态地位,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产业四地,并将产业四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和行动路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的现代特色优势产业,助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以构建体现地方特色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开启具有青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总体而言,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具备以下几点特征:1、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增速稳中趋缓“十二五”以来,在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人口红利减弱、土地出让下降、内生动力偏弱等因素影响下,青海经济呈现出与全国一致的下行趋势,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但放缓幅度趋小,青海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11-2013年,青海经济增速保持两位数但呈递减态势,分别为%、%、%;2014年以来,青海经济增速进入个位数阶段,增速持续放缓但放缓幅度边际减小;2014-2021年,青海经济增速依次为%、%、%、%、%、%、%和%,其中2020年疫情冲击下经济增速下滑幅度较大;2021年以来,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渐减弱,青海经济总体呈现稳步恢复态势,经济增速向长期稳定增长水平收敛。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十二五”以来,青海深入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符合省情实际的特色化、现代化经济体系,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有力支撑青海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调整为2021年的∶∶,第一产业占比有所下降,2021年较2011年下降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保持在40%左右,2021年较2011年下降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总体提高,2021年较2011年增加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基本保持在高于50%。其中,2021年受疫情散发频发影响,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体育娱乐等聚集性、接触性服务业发展受限,第三产业占比略低于50%,但产业结构总体呈现出“三二一”的发展格局,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和持续性显著增强。3、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增长质量逐步提升“十二五”以来,青海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以加快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为发展路径,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长质量逐步提升。为更好发挥生态优势,青海以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为抓手,积极挖潜农牧业增长点,大力发展牦牛、青稞、藏羊、枸杞、沙棘等高原特色农牧业,在延伸产业链方面下功夫,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2011年以来农牧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左右的水平,农牧业对经济发展的基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李秀阳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本文以青海省为考察对象,阐释了青海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特征,在分析该省存在的创新驱动能力偏弱、新旧动能接续不畅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产业四地建设为路径、以创新驱动战略为引领等建议。础作用持续增强。为更好利用特色资源,青海积极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生物医药等工业十大优势产业,2011年以来工业优势产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保持在60-80%左右,其中2020年达73%,占比较高,对工业经济的带动作用较强。4、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十二五”以来,青海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消费结构得到优化。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10030元增加到25919元,增加15889元,年均增长10%;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11%,农村高于城镇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比2011年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2011年的9035元增加到19020元,增加9985元,年均增长%;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年均增速分别为%、9%,农村高于城镇个百分点,居民消费能力持续增强。2021年城镇及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较2011年下降、个百分点,城乡居民食品类支出下降,用于提高生活质量的升级类消费支出占比提升,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谈谈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特征1000字3目前,我市发展遇到的困境,主要症结是新旧动能接续不足,旧动能使不上劲,新动能顶不上来,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出现了空档期。要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动员全市干部群众转理念、转方式、转作风,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动能转换上紧紧围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制造向创造转变、速度向质量转变、产品向品牌转变。一是对高端产业进行精准扶持。编制完善十大产业规划,按照一个重点产业、一名责任领导、一套工作机制、一个工作团队、一打扶持政策,整合各类扶持资源,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综合施策、统筹推进。二是对重点企业进行梯度培育。一手抓领军型大企业打造,一手抓“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实施企业成长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个产业培育3--5家行业领军企业、10家骨干企业、50家产业延伸配套的中小企业。三是对产业进行换挡升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工业生产由“制造”向“智造”的方向升级。不断拓展数字消费、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新兴服务业,扩大“消费在XX”的品牌效应。四是对园区平台进行优化重组。按照“一县一园、一园多区、各有特色、相得益彰”的要求,推动园区转型发展。建立完善创新、环保、产出效率等要素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促使园区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路。二、把推动发展的主攻点放在优化投资结构上摒弃依靠资源、规模扩张的“老路”,走优化结构、提高投效的“新路”。一是转变投资理念。重点优化提高民间投资比例、产业投资比例以及高新产业投资比例。推动投资向依靠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转变。二是把准投资方向。抢抓信息化加速推进契机,围绕“十大”产业,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试点、节能环保等新技术、新项目、新产品,紧盯中石油石化公司、中国中铁、中铁建、港中旅、比亚迪、华大基因等中字头和行业领军企业(项目),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好“首都带首府、首府带县乡村”效应,推动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三是聚焦项目建设。统筹推进项目策划、储备、招引、建设、资金争取等各项工作。强化政策梳理,指导、协调、督促企业和部门开展项目谋划;紧盯国家、自治区预算内资金,想方设法积极争取中央资金。三、把推动发展的切入点放在加快推进XX都市圈建设上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合力推进,放大现有优势,辐射带动“两市一地”组团发展。一是系统思维,整体推进。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树立“一盘棋”思想,集中精力建设“三中心、一窗口、一高地”——金融商贸、科技创新、文化交流中心、对外开放窗口和人才高地,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融合发展。二是项目带动,全面发力。多措并举争取自治区建设投资基金,推动建立都市圈投资基金股权项目库,全方位支撑都市圈建设。着力实施银西铁路、包银高铁、都市圈西线供水、石墨烯、银和半导体等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三是打破壁垒,重点突破。对外,建立合作交流机制,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营造国际化、便利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对内,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加快研究制定促进都市圈户籍改革,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其它城市延伸。四、把推动发展的关键点放在加快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创新型城市发展上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目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释放创新发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