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9年级下】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山东省菏泽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三个大题,22个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考生须在答题卡规定的相对应的答题区域作答,须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一、古诗文(30分)(一)经典诗文积累。(12分)1.(1)默写唐代诗人岑参的《逢人京使》一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依据课文填空。①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②______,故克之。(《曹刿论战》)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④君于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_______,_______。(传统文化《论语·颠渊》)(3)根据提示默写。①杜甫在《春望》中通过花鸟,以拟人手法抒发悲愤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②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表达“季节依旧,神州已换新颜”意思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1)故园东望路漫漫(2).双袖龙钟泪不干(3).马上相逢无纸笔(4).凭君传语报平安(5).(2)①静影沉璧(6).②彼竭我盈(7).③佁然不动(8).④四海之内(9).皆兄弟也(10).(3)①感时花溅泪(11).恨别鸟惊心(12).②萧瑟秋风今又是(13).换了人间【解析】【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名句的默写。需要注意“龙钟”、“璧”、“竭”、“佁”、“萧瑟”的书写。理解型默写(3)抓关键词“花鸟,以拟人手法”,“季节依旧,神州已换新颜”。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柳桥晚跳陆游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注]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答案】2.我无聊的坐在小溪边听着鱼儿跳水的声音,在杂木丛生的树林边等待着白鹤的归来。3.借景抒情。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抑郁。【解析】【2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首先要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所展现的画面:“小溪之滨,能听到鱼儿跳水的声音,纵横交错的树林,静候着白鹤飞回。”据此理解作答。【3题详解】《柳桥晚眺》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家居山阴时作的一首写景小诗。这首诗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绘诗人黄昏时分所眺望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绪,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淡淡悲情。译文:小溪之滨,能听到鱼儿跳水的声音,纵横交错的树林,静候着白鹤飞回。几片闲散的浮云哟,总难汇成小雨,只好贴着那碧绿的山腰,缓缓飘飞。【点睛】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写景物“闻鱼跃”、“待鹤归”、“闲云”等,抒发了赋闲不用、壮志未酬的淡淡哀思。首联写自己赋闲无聊的情景。次联以闲云自喻,“故傍碧山飞”,是出于不得已,曲折地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哀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己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3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①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②也。(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有改动)【注】①稼穑(sè):指农业劳动;②训:教诲,教导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①无冻馁.之患矣()②假.诸人而后见也。()③余朝.京师()④是.甚可怪()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皆集于.此。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B.不必若余之.手录。吾妻之.美我者C.与.之论辩。蹴尔而与.之。D.言和而.色夷。人不知而.不愠。6.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今诸生学于太学”相同的一项是()A.莲,花之君子者也。B.帝感其诚C.咨臣以当世之事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撰长书以为贽。②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8.【甲】【乙】两文的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各是什么?【答案】4.(1).①饥饿(2).②借(3).③朝见(4).④这5.B6.C7.①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②为什么带去的那么多钱都花完了。8.甲: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希望儿子花钱要节俭,学习要刻苦,要有所得。【解析】4【4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无冻馁.之患矣”翻译为“没有冻饿的忧虑了”,“馁”意思是“饥饿”。“假.诸人而后见也”翻译为“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假”意思是“借”。“余朝.京师”翻译为“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朝”意思是“朝见”。“是.甚可怪”翻译为“这很让人觉得奇怪”,“是”意思是“这”。【5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意义。A:在/比。B:都是用在主谓之间。C:和/给。D:表并列/表转折。故选B。【6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式。例句“今诸生学于太学”属于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今诸生于太学学”。A:判断句,翻译为“莲,是花中的君子”。B:被动句,翻译为“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C:倒装句,正常的语序为“以当世之事咨臣”。D:省略句,应该是“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故选C。【7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1)“撰长书以为贽”句中“撰”意思是“写”,“贽”意思是“礼物”。(2)“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句中“何”意思是“为什么”,“皆”意思是“都”。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8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甲文中“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告诉我们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以此勉励马生好好学习。乙文中“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告诫儿子钱应该花在适当的地方。“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②也”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据此作答。译文:(甲)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5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乙)你从离开国家到现在,不过四个月的时间,为什么带去的那么多钱都花完了?这很让人觉得奇怪!你这次出国,目的是求学.求学应当以刻苦为先,不必去在乎交友应酬的事。你带去的费用,也是足够用一年多的,为什么四个月不到就花完了呢?你如果花在了应该用的地方,即使一天百金,按财力我也足以供得起你。不过你不应该是像这样的,何况这样的浪费,一定不是花在饮食起居上,一定是另有其他的事耗费的。你仗着有父亲我的保护,不需要这样,但是你应当知道劳动的艰辛,尽你求学的本分.如果不这样,即使学成回国,也一定是一件事也做不了.你现在这样,我今后可能对你没有指望了!花钱是小事,但因为钱而荒费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就是大事了.我之前曾写信告诫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你怎么就忘了?光阴可贵,求学不易,这中间的甘苦,你应该自己去体会,不要辜负老人的一番教导。二、现代文(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读书的三种姿势孙绍振①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他自己并不一定实行的办法;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就是这样读得,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目的,真所谓博览群书。这种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那就是读着玩的,读得顺就读下去,读不顺干脆就睡着了也无所谓。这种读法,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日积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但是,除非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人,一般人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水平,是不可能这样轻松地达到目的的。②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古人讲的“正襟危坐”,不但是一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那就是求知的态度,通常我们说求学问,为什么要说“求”呢,那是意味着追求。要追求就得认真、严肃,注意力非常地集中,和躺着相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这是最基本的一种读书方法。大中小学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③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上下左右联6系,前后贯通思考,力求全面、准确掌握。正襟危坐的姿势表现出一种精神,那就是钻研,不满足停留在表面上。一般说文字的表面是很完整的,甚至给你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即使坐着,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坐着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古人说的虚怀若谷,大致可以形容这种心灵状态。④这种读书的方法虽然很好,但还不是最好。因为坐着钻研,全盘吸收,就意味着你承认所读的书本是绝对正确的,不包括任何错误的。但是这样囊括绝对真理的书是没有的。任何作品都免不了有某种历史和个人的局限。毛泽东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已经死了的人,一种是还没有生出来的人。对于书,也可以这样说。坐着钻研的时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的思路是被动的。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人生,而这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因而你要主动地用你自己的体验和智慧去检验它,或者用马克思的术语说,“批判”它。这时候,你就用不着虚怀若谷了,你也不用把书上的每一句话都当作天条,在追求真理的时候,任何的自卑感都是多余的。⑤这时,你得改变一下读书的姿势,当然绝对不能躺着读,也不能满足于坐着读,你得站起来,也就是用俯视的姿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当你发现书中所说哪怕是有一点与实际不符时,你就要揪住不放,因为这就意味着你的认识有了提高,你已经发现了问题,而发现问题往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你已经比书本的作者稍稍高明了一点。这时你当然还要反复思考,但是千万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要有任何的谦虚,这时候用得上孔夫子一句话,叫做当仁不让。这是一个机遇,你和权威平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