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机械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发布时间:2008-05-26信息来源:行业发展处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是科学技术物化的基础,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载体,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工业,也是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消费类机电产品的行业。机械工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需求弹性大,对经济增长带动促进作用强,对国家积累和社会就业贡献大等特点。大力振兴机械装备制造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2005年底,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是指导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法规性、纲领性文件。山东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大的战略决策,结合我省实际,做出了建设制造业强省的部署,为了全面推进我省制造业建设,结合山东省有关工业发展的规划意见,特制订山东省机械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一、“十五”期间我省机械工业发展回顾山东省机械工业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经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了实力雄厚、门类齐全的制造体系,已成为全省工业的支柱产业,在全国机械行业中位居前列。龙头产品及优势行业已具备较大规模,汽车制造、电工电器、农业机械、机床工具、工程机械、建筑及环保机械已形成比较优势,各类专用机械协调发展。“十五”期间,是我国机械工业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机械工业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作为全国机械行业的优势骨干省份,山东省机械工业在“十五”期间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五年来全省机械工业增加值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递增,高于山东GDP的增长速度,也超过全国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年均增速。(一)“十五”规划目标已全面实现工业增加值:2005年完成1403亿元,比2000年增加916亿元,增长188%;比“十五”计划指标600亿元增长134%;产品销售收入:2005年完成4833亿元,比2000年增加3108亿元,增长180%;实现利税:2005完成460.5亿元,比2000年增加320亿元,增长228%;比“十五”计划指标246亿元增长87%;产品出口:2005年实现出口总额55.3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33亿美元,增长149%;比“十五”计划指标32亿美元增长73%;资产总额:2005年行业资产总额达到3121亿元,比2000年增加1307亿元,增长72%。(二)在全国全省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加强“十五”期间,我省机械工业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保持和加强了在全国同行业的优势骨干地位,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次前移。全省机械行业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00年居全国同行业第5位,目前全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已升至全国第3位,前移2位;全行业实现利润、税金等经济效益指标由2000年的第7位升至第4位,前移3位。我省机械行业通过“十五”期间的结构调整,适应市场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市场急需的产品发展提速,产品结构趋向合理。市场需求较好、产业带动性强的产品已突破发展瓶颈,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汽车和电工电器成为带动全行业发展的龙头产业;农机行业“九五”期间落后于江苏居全国第二位,近几年已跃居全国第一位,工程机械行业产品门类齐全,产能及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二位;金切机床居全国第二位,大型锻压设备及大重型数控机床产能及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首位。在各个小行业都形成了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优势特色产品,全省20余种产品产销量在全国同行业居前三位。如:低速货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三轮汽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重型汽车、轻型卡车、大型锻压设备、推土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机动植保机械等的产能及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重型汽车产能达到15万辆,低速汽车产能150万辆,大中型拖拉机产能5万台,小型拖拉机(含手扶)60万台,内燃机产能4500万千瓦;活塞、曲轴等配件产品产能及技术水平也稳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全省中国名牌、山东名牌、驰名商标的数量分别达到11个、178个和4个。机械工业在全省工业中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0%左右,已成为全省工业的支柱产业,为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被省政府列为全省重点鼓励发展的骨干产业。(三)技术创新能力达到新的水平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省机械行业的重点企业普遍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技术引进或技术合作,重型汽车、轿车、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内燃机、制冷设备、印刷机等主机产品基本上采用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或先进产品,通过多年的消化吸收,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开发水平明显提高,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大增强。在部分代表行业核心技术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产品领域,我省拥有国内唯一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为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了重要的技术优势。中国重汽根据市场及用户不断提高的需求和愿望,在全面继承斯太尔重型汽车优势、吸收国际著名重卡优点的基础上,自主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斯太尔王系列重型汽车,该车多项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实现了当年投放市场、产销量突破万辆大关,出口量占到全部整车出口的50%以上。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在国内外高端市场上,在与10多家世界顶级压力机制造商的竞争中夺魁,向世界级冲压商——美国德纳公司出口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5000吨重型多工位压力机、1000吨重型落料压力机,再创中国数控锻压设备出口新纪录,两年内连续3次赢得世界一级冲压商的重复订单,标志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锻压产品成功地进入了世界高端市场。潍柴动力研发成功的我国第一台10升、12升大功率欧Ⅲ发动机,其基本性能和各项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型先进产品水平,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自主品牌,填补了国内大功率高速环保发动机的空白,比全国统一实施欧Ⅲ排放标准的预定时间提前了3年左右。我省丛林集团根据生产急需,经过对国外同类装备的采购咨询,毅然决定投资3亿元,以市场运作方式,与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上海重型机器厂等联手,研制成功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万吨油压双动铝挤压机,并正式通过国家级的技术鉴定,顺利投入生产。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项目,被誉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万吨水压机研制成功后,国产重大技术装备和特种材料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和突破,荣获了全国机械行业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山推股份吸收世界先进技术,自主研发成功国内最大功率的推土机,该机配备了山推自主设计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控变速箱、驾驶室、燃油自动加注系统等装备,将国内大功率推土机的开发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烟台冰轮的新型高效螺杆压缩机是国内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全新设计开发的产品,经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制冷效率等主要指标高于国际同类高端产品,它的成功开发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六个具有自主开发螺杆压缩机能力的国家。(四)企业装备水平大大提高“十五”期间,我省机械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及技术引进,全行业“十五”总投资1400亿元,其中2005年投资540亿元,引进了300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技术及工艺装备,其中新增设备投资的50%以上用于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各类重要加工及检测设备。目前一大批国债等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进一步增强了行业发展后劲。通过改造,行业工艺装备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达到了全新的水平,全省机械行业50%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25%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约30%企业的关键设备及工艺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骨干企业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设备或生产线,如重型汽车、轿车、数控机床、柴油机、装载机、液压挖掘机、交联电缆、干式变压器、制冷压缩机、活塞、曲轴等产品的主要生产设备均为引进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或关键设备。部分薄弱工序引进了生产线,如引进了自动铸造生产线、焊接机器人等,多数企业的关键精加工工序都使用进口先进设备,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五)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资源向优势企业的转移,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批实力较强、具有核心竞争力、在全国同行业位居前列的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中国重汽集团在全国汽车行业产销增长趋缓、利润降幅较大的形势下,经过顽强拼搏,保持了稳步发展,利润实现较大增长,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达到212亿元,列全省机械企业首位,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105%,再次创造了骄人业绩;时风集团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16亿元,连续5年居中国农机行业第一名;低速汽车和三轮汽车产销量实现全国同行业“八连冠”,经济效益实现全国同行业“十连冠”。“十五”期间,一批成长性良好的企业迅速崛起,福田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仅7年,就由一个销售收入2000万元的小厂跨跃为年销售收入40亿元的行业龙头,形成了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车辆三大主导产品,其大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已连续几年居全国同行业首位,装载机生产仅用一年时间就跨过年产3000台大关,进入主要生产企业行列。机械工业的集群化发展初现雏形,以产品或关键工艺(铸造、锻压、机加工)为龙头,在部分市县形成了各具特色、专业化生产、集中经营的产业群体,如潍坊的农业机械及印刷机械、临沂的小汽油机、烟台的汽车配件、临清的轴承等,大大促进了机械行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六)存在问题及成因“十五”期间,我省机械工业取得了较高的发展速度,整体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1、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我省机械工业总量居全国前列,但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距沿海发达省市还有一定差距,2005年我省机械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利税率为5.58%,而同期上海机械行业达到7.76%;全员劳动生产率我省为11.99万元/人,上海达到14.42万元/人,比我省高出20%以上。2、产业及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目前产品结构不能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要,骨干行业支撑力度不强;汽车行业尚未形成经济规模,未形成足够的行业带动优势,这是我省与上海、广东机械工业的主要差距。农机产品由于受市场购买能力所限,价格一直偏低,而我省农机所占比重较大,也是影响行业整体效益的原因之一;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较低,产品总体水平档次较低,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名牌产品较少,新产品产值率不足20%,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3、技术进步与创新步伐有待加快。目前我省主要机械产品技术来源的50%依靠引进,原创性技术和产品少,重大技术装备自主研究开发与制造能力不足;在产品升级日益紧迫的情况下,创新能力薄弱的矛盾趋于尖锐化;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也较低,全省机械企业平均技术开发费投入不足销售收入的1.5%,直接影响到一些重大创新项目的实施和开发工作的开展。4、行业组织结构有待优化调整。目前多数龙头企业尚未达到经济规模,能够支撑和带动行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企业较少,特别是缺少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性强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我省年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和100亿元的企业仅各有1家,销售收入40亿元以上企业共计10家,骨干企业规模偏低;而众多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分工程度较低,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固有模式仍未突破。5、对外经贸发展较慢。目前我省机械行业出口总额列全国第五位,外贸出口占销售收入仅为10%,远低于全国同行业22%左右的平均水平。出口实绩差距更大,2005年广东省机械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015亿元,浙江1109亿元,江苏1100亿元,而我省仅有457亿元;这与我们机械大省所处的行业地位,以及我省所处的地理和开放环境极不相称。二、“十一五”期间发展趋势分析(一)世界机械工业发展趋势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需求弹性大、对经济增长带动和促进作用强、对国家积累和社会就业贡献大等特点。机械工业是工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国家经济实力的集中表现,也是军事现代化和国家安全的基础。即使是迈进“信息化社会”的工业化国家,也仍然高度重视机械工业的发展,机械制造业主导产业和战略产业的地位依然牢固。美国、德国、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机械工业,包括这三大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