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家国情怀,培养时代新人”专题研讨会发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厚植家国情怀,培养时代新人”专题研讨会发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研讨发言两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研讨发言稿供借鉴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社会治理领域的生动实践,也是科学把握治理规律、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探索。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同时也是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选择。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立足实际研判矛盾纠纷滋生引发规律。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大经验,其核心在于走好群众路线,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我区是全市典型的老工业基地,自重钢环保搬迁之后,就走上了转型发展之路,这里既有老城区遗留的历史问题,也有转型发展遇到的新问题,包括各类传统的民事、行政纠纷,以及新兴产业、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区法院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把预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民生服务团”下社区调研民情民意,认真倾听发现可能引发群众纠纷的端倪,扎实推进院长进企业等工作方法,主动问需企业提出法律风险防范建议,特别是合同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劳资纠纷等问题。充分发挥司法建议的预防作用,通过专业法官会议、审判委员会会议等工作机制,及时梳理发现矛盾纠纷的隐患,并进行分析研判,认真撰写司法建议,为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参考。全面深化构建司法参与诉源治理格局。诉源治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理念延展和具象呈现。依托区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充分发挥司法确认司法调解快捷、高效、权威的优势,通过提高调解效率、丰富调解方式促进更多的矛盾纠纷实现事了人和,预防矛盾纠纷进入诉讼程序,减轻人民群众的诉累,解决好诉讼的源头问题。推进“一镇街一法官”司法服务机制,让员额法官与街镇加强沟通联系,参与所在街镇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对争议较小的民事纠纷开展释法明理,参与重大案件、群体性纠纷、突发性纠纷的调处工作,特别是对涉及群众较多的消费纠纷、物业纠纷等。突出“一镇街一法官”的专业价值,定期对村干部、人民调解员、网格员进行培训,增强该部分基层治理力量的法治素养、普法能力。强化“无讼社区”建设,以诉源治理为切入点,把“无讼社区”建成集纠纷调处、巡回审判、法治宣传、社情民意收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工作平台,让法官积极融入社区、了解民情民意,真正实现止纷、解纷、减纷,最终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无讼目标。注重宣传发挥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作用。创新社区普法宣传,激活基层社会治理。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发掘和培育工作,通过新闻发布会、车载便民法庭、院坝谈心会等平台,选取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开展警示宣传活动。刑事审判部门选取近期办理的电信诈骗、养老诈骗等类型的案例,通过现场讲解分析、现场解答问题、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引导群众守好自己的钱袋子。民事审判部门选取常见的婚姻家庭、房屋买卖、公司治理等类型的典型案件,通过微信公众号、融媒体平台、优化营商环境平台等发布推送,同时积极争取参评全市、全国范围内的典型案例,扩大典型民商事案例的传播力影响力。执行部门选取具有现场感、强制性的典型案例,通过展示现场强制执行的规范性、坚决性,彰显法院执行的善意文明,彻底打消抗拒执行、逃避执行行为人的侥幸心理。争取支持健全党委领导多部门协作平台。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强化党建统领作用,由政法委牵头督导,将“诉调、警调、访调、律调、行政调”等多种调解进行有机整合,实现“多调对接”、分层过滤,更好推动平安城区、法治城区建设。做优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加强与区银保监局、相关银行机构的对接力度,完善互相沟通、互相配合的协调机制,推动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服务高质量发展。做优行业纠纷多元化解,充分发挥劳动争议、物业纠纷、消费纠纷等行业性调解组织的力量,将责任压实到各部门,明确各行业组织司法确认案件的数量占比,让涉众纠纷实现集中治理、化在诉前、止于未诉。建立行政争议化解中心,联合行政执法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化解涉及行政争议的纠纷,促进更多的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会同检察院、司法局制定《关于协同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组织机构、工作机制、保障措施。行政机关在作出重大行政决定前可以邀请法院、检察院派员介入,推进行政争议的源头治理。发言完毕,谢谢大家!供参考“厚植家国情怀,培养时代新人”专题研讨会发言稿供借鉴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为中华民族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凝练,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特有的文化标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新时代传承家国情怀,始终是思政教育的应有之义,是新时代育人的必然要求。下面,我谈几点浅见,以供同志们参考。提升家国情怀自我涵育能力。新时代青年学生要立足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家国情怀自我涵育能力。一方面要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中汲取营养。一是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家国情怀的最高目标追求。青年学生要把个人理想抱负、价值实现与历史使命融合为一个整体,将个人梦的实现熔铸在中国梦的大潮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质上是爱国情怀,青年学生要厚植对故土家园以及文化制度的深厚情感。三是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开放包容的世界胸怀是家国情怀发展的时代要求,青年学生要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培育现代青年必备的“共同体意识”。另一方面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家国情怀的精神力量。在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始终有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信念。当代青年唯有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才能实现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丰富家国情怀教育场域。家国情怀教育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各种教育场域中润物无声地发生。当前数字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要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丰富教育场域,提升家国情怀教育效果。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最新技术手段。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实现思政课堂场景转型升级,探索情景式、沉浸式、体验式等教学模式,增强家国情怀的体验感。二是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教师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积极实现高质量教育资源共享,增强学习效果。三是在内容上不断创新。必须利用数字技术,将文字、图片、视频等结合起来,创造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家国情怀作品。构建家国情怀培育的协同机制。青年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是系统工程,应当建立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协同机制。其一,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父母要做到言传身教,用良好的言行举止影响孩子。其二,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学校是青年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主阵地,校方应当统筹规划,将家国情怀的培育体现在德育教育、教材建设、校园文化、学生活动等各个方面,要提高教师家国情怀的教育能力,同时丰富校园文化环境,浸润青年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其三,以社会教育为依托。家国情怀教育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要加强家国情怀的宣传,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优化博物馆、纪念馆等特定场所的教育功能,加强社会监督制约,积极引导和规范青年学生的民族情怀和国家认同。加强家国情怀培育的社会实践。社会实践能够外化青年学生家国情怀的理论认知,要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家国精神。一是学术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家国为主题展开学术调研、田野考察,让青年学生在学术交流、总结、反思中深化爱国认知。二是社会志愿服务。青年学生可通过各类社会志愿服务了解民生、体验民情,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情感联系,明确责任与担当。三是生产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设立“双创”平台与孵化基地,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青年学生通过参与生产性实践活动,能更好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伟大梦想之中。发言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供参考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