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纺织服装学院精品课程建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编号浙江纺织服装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申报表推荐分院纺织分院所属专业家纺课程名称织物组织与分析所属一级学科名称轻纺食品大类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纺织服装类课程负责人祝永志申报日期2007年11月10日2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二ΟΟ七年十一月十日3填写要求一、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二、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凡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41.课程负责人[1]情况姓名祝永志性别男出生年月1962年11月最终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电话0574-86329913学位职务教师传真1-1基本信息所在分院纺织E-mailzyz@zjff.net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一、讲授的主要课程1、《织物组织与分析》专业基础课6学时/周4届105人2、《机织设备与工艺》专业方向课6学时/周3届236人3、《机织物面料》专业方向课4学时/周3届225人4、《织物设计》专业方向课8学时/周1届90人5、《纺织品设计》专业方向课6学时/周1届120人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织物组织上机实验2002.9—2007.7105人2、认识实习、生产实习2002.9—2007.7320人3、织物综合应用设计实践2005.9—2006.136人4、毕业实习2002.9—2007.783人5、毕业论文(设计)2002.9—2007.751人三、主持的教学研究1、机织物面料院级教材建设2003—2006年主持人2、中药保健床上用品的设计与开发院级科研项目2004—2006年主持人四、教学相关论文撰写的《Tencel牛仔布的开发与生产》发表于《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竹纤维弹力牛仔布的开发与生产》论文发表于《山东纺织科技》2004年第3期。《Tencel弹力牛仔布的开发与生产》《竹亚麻毛弹力牛仔布的开发与生产》论文发表于《上海纺织科技》2004年第4期、2005年第4期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1、2007年获首批院级“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51-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一、教学研究课题1、机织物面料院级教材建设2003—2006年主持人2、中药保健床上用品的设计与开发院级科研项目2004—2006年主持人3、参与编写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家纺生产管理与成本核算》主编3、参与编写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家纺织物设计与应用》中“七(三)章(节)”部分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二、发表的学术论文1、论文《中草药保健织物的开发和生产工艺》发表于《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独著)。2、论文《GAMMA型剑杆织机边撑疵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措施》发表于《棉纺织技术》2003年第12期。(独著)。3、论文《纯棉色织细号高密异号纱小提花织物同织轴生产实践》《芳香家用纺织品的应用与开发》《GAMMA剑杆织机生产牛津纺织造工艺探讨》论文发表于《山东纺织科技》2004年第4、6期、2005年第1期。(独著)。4、论文《竹纤维羊毛弹力牛仔布的开发与生产》发表于《纺织科学研究》2004年第4期及全国毛纺织年会《论文集》。(第一)。5、论文《芳香家用纺织品的应用与开发》《家用纺织品药枕的开发与应用》《中草药保健织物的开发和生产工艺》发表于首届中国功能性家用纺织品论坛会《论文集》。(第一)。[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2.教学队伍情况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祝永志男1962年11月副教授家纺设计负责人,主讲杜群女1968年6月副教授家纺设计主讲、习题集编制林建萍女1962年5月副教授家纺设计主讲、习题集编制邵灵玲女1969年5月讲师纺织检测与贸易主讲、习题集编制陈建祥男1962年10月讲师纺织品设计课件制作吴佩珍女1979年9月助工纺织工艺实习实训(外聘)2-1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付岳莹女1980年6月助讲家纺设计课件制作62-2教学队伍整体情况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本课程教学队伍由7人组成,成员职称构成比例为:高级以上职称(副教授、高级工程师)3人,中级职称(讲师、工程师)2人,助讲1人,助工1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2人,1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教师年龄构成比例为:40岁以上4人(57%),30—40岁3人(43%),平均年龄42岁。教学队伍中有4名课程讲授教师,1名实验实训课教学教师,2名网页与课件制作教师。队伍成员均有较长的教学经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本课程主讲教师均长期从事纺织专业教学,教学严谨,思路开阔,历年年终考核成绩优良。课程负责人祝永志副教授从2002年起任教于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主讲《织物组织与分析》、《机织设备与工艺》、《织物设计》等专业课程,承担过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经验丰富,效果良好。课程组发扬传帮带作风,使年青教师很快能胜任本职工作。教学队伍中各成员年终考核均在合格以上,并有多人多次被评为优秀。2-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近年来,课程组本着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基础性和对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作用的同时拓宽专业方向知识背景、扩展知识覆盖面的原则,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作了大量的调整、修缮的实践尝试。具体建设工作如下:修改教学大纲、教学进度;针对课堂传授教学环节缩减的调整,提炼教学内容;探求丰富多样教学形式与手段的有机结合;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制作多媒体课件,提高理论教学的直观性,补充课堂教学外的信息量;吸纳国外同类课程教学的精华,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查阅三结合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空间。教学改革之后,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我校“家纺设计”专业成为宁波市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祝永志老师参加编写了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家纺生产管理与成本核算》;杜群老师编写了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家纺织物设计与应用》;邵灵玲老师参加编写了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纺织品设计》。教师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织物结构模型,编写了实验实习大纲和习题集,基本解决了本课程教学与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保证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改教研论文:1、“学创结合”培养技能型家纺设计人才的探索与实践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评估特刊杜群第一作者2、《纹织物设计》课程的改革实践浙江纺织服装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评估特刊杜群独著3.课程描述3-1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织物组织与分析”课程是家纺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自纺织学科建立以来就创建了这一课程。它是纺织产品设计的基础,也是纺织工程专业有关产品设计的基础。该课程通用性广,可适用于纺织、家纺设计、纺织品设计、纺织品检测、纺织机电、服装工程、服装设计等专业。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有较宽的基础专业知识,培养出纺织专业实用型人才。经过几十年努力,“织物组织与分析”课程已成为一门教学历史悠久,基础厚实,教学体系完整,教学大纲合理可行,教学内容精练,教学辅助文件规范齐全,教学方式手段灵活,教学梯队合理,实验条件、实习基地齐备的课程。纵横比较,我校的“织物组织与分析”课程的教学水平和建设成效在全省同类课程中处于领先地位。3-2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一、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本课程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课程总学时(不含实习实训)90学时,其中理论课60学时,实验课30学时(织物分析14学时试织小样16学时)。本课程以织物组织为主线,主要内容为:(一)第一章织物的基本知识概述(二)第二章织物分析与上机图(三)第三章原组织及其织物(四)第四章变化组织及其织物(五)第五章联合组织及其织物(六)第六章色纱与组织的配合(七)第七节复杂组织及其织物(八)第八章试织小样二、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织物组织与分析》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融理论知识传授、操作能力培养于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知识的基础性和对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作用;同时为适应拓宽专业方向知识背景的需求,还对知识的覆盖面做了相应的扩展。理论教学以讲授、示样为主,全面系统地讲授本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而实践教学则采取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自主训练的方法。两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互相促进,互相弥补,恰好是织物组织的学习和织物分析设计的完整结合,能够较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在获取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相关技能的训练。在教学组织上还不断将学科最新成果引入教学,如新型织物的组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织物等。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也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三、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30学时的实践性教学。教学内容有织物分析实验、织物组织分析实验和小样试织实验三类实验项目。织物分析实验的设计目的是使学习者掌握织物分析的步骤、内容和方法,它是织物仿样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是纺织品设计人员必备的技能。织物组织分析实验的设计目的是让学习者掌握各类组织的结构特征和分析方法,尤其是复杂组织织物的结构特征。小样试织实验的设计目的是使学习者掌握织物上机织造的全过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组织与设计的织物相结合,并试织出来。通过试织,使学生了解影响织物外观的因素,组织与织物外观的关系等。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表明:通过三类实验项目的实施,能使学习者系统地掌握织物与织物组织的分析方法,织物的设计试织方法,较好地具备纺织品分析、设计、试织的能力,能适应生产实际的要求,教学效果好。3-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一、教材使用与建设采用我们自编的《织物组织与分析》作为授课教材。该教材内容具有科学性、完善性、规范性和前瞻性,符合大纲要求。围绕课程内容,多次修订了教学大纲,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增加了新的教学内容,兼顾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删去了和行业要求不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有些内容启发学生自学。二、其他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1、配有与课程教材相配套的习题集和实验实习大纲。2、配有《织物CAD》软件用于多媒体教学。3、配有与课程教材相配套的织物结构模型。4、发放典型织物样品供学生分析,进一步认识教学内容。5、布置一定量的课外资料查阅(包括书刊资料和网上资料)的任务。6、不定期布置学生走访市场、搜集样品的课外学习任务。三、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课程组结合教学改革、教学内容与授课时数的调整以及教材不断更新修订,不断修缮制订实验内容,修编新的实验教材,从而收到较佳的实验教学效果。1、小样试织实验使学生对课堂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并使他们具备一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