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东干部学院培训学习交流研讨材料、调研报告——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两篇调研报告——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在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虽然能够轻易获得多样化的信息资源,但其也面临信息泛滥、信息虚假等问题,这对他们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和使用者,其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文章研究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对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思想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一、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概念(一)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和影响新媒体时代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基础,涌现了各种各样的新型媒体平台和工具,如微信、微博等。这些新媒体平台和工具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使得高职学生可以迅速获取海量的信息资源。新媒体互动性强,高职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新媒体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特点,高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通过新媒体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然而,新媒体时代存在的信息泛滥和信息虚假等问题,使高职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很难准确判断信息的真实性。新媒体时代存在的网络暴力、网络欺凌等问题,也使高职学生容易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和网络攻击。新媒体时代的信息过载和碎片化现象,容易使高职学生陷入浅层次的阅读和思考,从而缺乏系统性和深度性的学习。(二)高职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需求和挑战高职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职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正确的信息获取和评估方法,以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其次,高职学生需要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以提高媒介素养和思维能力。再次,高职学生需要具备自我保护和网络安全意识,以防止受到网络攻击。最后,高职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新媒体时代给高职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挑战。首先,新媒体时代信息更新速度快,高职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其次,新媒体时代存在信息碎片化和信息过载问题,高职学生需要学会筛选和整合信息。最后,新媒体时代存在个人信息泄露和隐私保护问题,高职学生需要学会合理使用和保护个人信息。二、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现状分析(一)高职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情况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短视频等。他们通过这些平台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分享生活,新媒体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普遍较为频繁。他们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和分享生活,如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浏览新闻、观看视频等。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高职学生每天花费在新媒体上的时间达3—5小时,新媒体已经成为高职学生获取信息、娱乐和社交的重要途径。(二)高职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现状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指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具备抵御各种错误思想的能力[6]。然而,目前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缺乏针对性。当前,高职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较大,思想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然而,现有的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往往只停留在思想教育层面,缺乏对高职学生特殊需求的重视。这导致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第二,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缺乏实践性。现有的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缺乏实践性的教育活动。这导致学生对正确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弱,无法真正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第三,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缺乏及时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不断涌现,高职学生容易受到新思潮的影响。然而,现有的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往往滞后于时代潮流,无法及时引导学生对新思潮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虽然高职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较为频繁,但是对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高职学生对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没有意识到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具有一定的误导性。一些高职学生对新媒体传播的信息缺乏辨别力,容易受到低俗、虚假信息的影响。另外,个别高职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表达个人观点时,可能存在偏激情况,缺乏对他人观点的尊重和包容。三、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新媒体时代,多元价值观的碰撞使得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面临更为复杂的环境。与此同时,一些教育者的教育方法和媒介素养却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一)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环境亟待改善新媒体时代,网络中的每个人均可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与传播者。当前,信息的传播方式越来多样化,大量的信息如空气般充斥网络空间。这虽然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但是也导致各类错误思想在网络空间中广泛传播,严重影响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环境。(二)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缺乏时代性高职学生作为网络主力军活跃在微信、微博和抖音等各大新媒体平台上,其愿意在网络空间中交流思想观点。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这需要教育者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丰富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当前,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缺乏时代性,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很少结合网络语言或采用高职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因此很难引起高职学生的兴趣。(三)主客体媒介素养亟待强化从教育客体来看,在新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高职学生思想活跃,对未知事物有探索劲头,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与个体意识,但其思辨能力弱,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从教育主体来看,意识形态教育实质上就是针对人的思想工作,复杂的网络环境需要教育者在掌握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关知识的同时,具备较好的网络媒介素养。但是当前一些教育者的网络媒介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对各种网络现象、网络热点、网络新“梗”和网络风潮了解不足,自然很难有效培养高职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四、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对策结合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文章认为提升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效应从创设良好教育环境、更新教育内容和强化媒介素养三个方面着手。(一)为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创设良好教育环境第一,健全网络立法,促进网络道德建设。有关部门要切实健全网络立法,强化网络道德建设,引导新媒体平台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第二,强化对网络舆情的引导。政府和主流媒体应利用大数据技术跟踪和监控社会热点事件,积极引导网络舆情,从而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第三,建设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基地。高职院校可以建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心或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和学习的场所。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可以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为载体,以微博和抖音为平台,积极传播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构建校园新媒体传播矩阵,使高职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熏陶。(二)更新教育内容,使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与时俱进高职院校和教育者应及时关注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了解新兴的网络技术和平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更贴近学生的需求。新媒体环境下所发生的重大社会热点事件,给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材料,教育者应着力推动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增强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针对性。教育者要全面了解高职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高职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正视高职学生的需要,回答高职学生心中的疑惑。从教育方法上看,教育者将VR技术、AR技术和MR技术等虚拟技术灵活应用到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能使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为“潮流”。(三)强化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主客体媒介素养增强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客体媒介素养,指高职院校要提高教育者和高职学生在媒介使用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主体指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教育者,包括教师、家长、社会工作者等;客体指接受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高职学生。从教育主体来看,在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教育者应针对高职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养的基本原理、实现途径、方法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并充分挖掘网络媒介的交互性特征,营造教学信息化课堂氛围,引导高职学生提升信息化意识,增强高职学生应用网络信息技能的能力。从教育客体看,在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高职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课程资源及各大网络平台上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加强对各种网络信息的筛选能力,并在参与网络活动过程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约束自身网络行为。另外,高职院校还应积极开展与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有关的实践教学活动,发挥高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加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了解。为此,提升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效应从创设良好教育环境、更新教育内容和强化媒介素养三个方面着手。通过应用这些对略,高职院校和教育者可以提高高职学生对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认可度,培养高职学生的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增强他们的网络素养和媒介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供参考在浦东干部学院培训学习交流研讨材料供借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这为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乡村要全面振兴,乡村建设是重点,必须要摆在重要位置,突出重点、强化举措,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十三五”期间,镇安县下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先手棋”,打好农村人居环境“主动仗”,做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文章”,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让乡村面貌有了显著变化。基础设施得到提升,建成集中安置点59个、搬迁群众8043户,累计建成饮水工程3000多处,改造提升高低压输电线路510千米,新建改造乡村公路2470公里,实施危房、民居改造1.79万户,实现所有农户安全饮水达标、安全住房保障、生活用电通达及所有行政村通动力电、通硬化路“五个全覆盖”。乡村环境明显改善,不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省级生态镇8个、生态村5个,桃园、西川两村被评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丰收村荣膺“全国文明村”;我县“335”农村改厕模式入选全省十大典型案例,喜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荣誉称号。民生福祉不断提升,民生支出占比一直保持在83%以上、累计达到129亿元,新增公益岗位安置1.69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36万人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净增4840元,成功创建全国综合医改示范县、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和全省健康促进县、食品安全示范县。乡村治理更加有效,探索推行的矛盾纠纷调处“以奖代补”、平安建设助力精准扶贫、“六长管理”三项机制被评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渔坪村被认定为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在“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1844”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出一批具有镇安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经验做法。文明新风逐步形成,积极开展征集“好家风家训”、“晒家风家训”活动和“十星级文明户”、“好公婆、好媳妇、好儿女”、“文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推行“一约四会红十条”移风易俗,这一做法被纳入《陕西省脱贫攻坚培育内生动力工作导引》并在全省推广。镇安县的有益探索及实践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镇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一、存在问题近年来,镇安在乡村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农民的需求相比,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历史欠账多、城乡差距依然明显。(一)村庄规划比较滞后。面对各村的情况千差万别等新形势、新需求,村庄规划编制的一些新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是科学性不足,原有规划普遍偏重于村庄内各类建设用地的布局,一味强调村庄的“发展”,对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研究较弱,对“一户一宅”政策落实、农村闲置废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盘活办法不多、破解无术,不能满足生态集约发展与土地精准利用的要求。二是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