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教案(精编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好文供参考!1/25《莫高窟》教案(精编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莫高窟》教案(精编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莫高窟教学设计1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进入课文: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同学已经解决了“莫高窟是什么的问题”,说能说说答案?(学生回答后,出示电脑投影,通过网络上介绍的图片与音乐,让学生浏览,总结莫高窟是“艺术宝库”)2、大家说说看,这个艺术宝库里有什么呢?(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3、请大家自由练读课文2、3、4段,感受一下这个艺术宝库。二、个体感知,潜入课文:1、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课文读给大家听听!2、指名2——3位学生读课文。3、每读完一次,引导学生评论一次。(阐述喜欢的理由)过渡:课文读得很流畅,老师觉得大家离敦煌越来越近了,下好文供参考!2/25面让我们走得再近些来欣赏这个艺术宝库。首先是彩塑——三、分层感悟,精读课文:1、读课文,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2、学生找出课文的重点句,教师随机出示投影片“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的……有的……有的……”3、指导朗读:①谁先来读读?视情况引导尝试读。②教师在投影上圈划重点词,结合图片让学生对比读。相机观察课文插图,体会“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考古学上所谓“佛像有三相”,出示一些佛像雕塑图片,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哪些佛像?)③谁能把不同彩塑的神态读出来?④谁能语气优美地再超过他?⑤齐读后,引导游人看到这样的彩塑是?(啧啧赞叹),我们同学现在就在莫高窟,谁来赞一下?过渡:中国的石窟很多,敦煌最有名是因为莫高窟不光有彩塑,里面还有大量的壁画。4、同学们练习读课文,读完由大家提出问题a、飞天是什么?(看课件进行描述,注意神态、动作等)壁画上都画了些什么?(看挂图说)b、有哪些佛教故事?为什么要画这些壁画?5、师生讨论,出示投影。好文供参考!3/256、找出印象特别深、感觉特别美的句子,教师相机出示投影片:(用一段音乐衬托出现飞天排比句,重点字词加上加号,)7、指导朗读好排比句。8、伴随课件教师再泛读,让学生聆听品味。过渡:1900年,也就是一百多年前的一天,王道士打扫洞窟,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中国历代最灿烂文化的大门,这就是敦煌莫高窟中的藏经洞。四、感情升华,总束课文:1、自读课文,说说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注意。2、学生自由质疑,集体讨论。出示投影片(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认识敦煌的近况与敦煌恢弘的艺术成就,激发情绪,结合文中语句指导读悟)师:读了投影片上的话,你作何感想?3、师总结提高:同学们要努力学习,建设强大的祖国。无愧先人,无悔后人。五、总结本课,重点巩固:1、用“有……有……还有……”造句2、写一写学了《莫高窟》后的读后感。教材分析:这是苏教版第九册语文的课文,我曾自己制作了ppt,尝试用多媒体技术来执教,当然课堂上也使用了挂图、小黑板等好文供参考!4/25传统教具,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学生借助投影演示对“飞天”一段(课文重点)的描写感悟很透,容易接受美的熏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2、通过逐步的指导,让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图文结合的感悟,让学生养成读书疑思的和好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敦煌艺术宝库”的文化内涵。教学难点:通过逐步的指导,让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教具准备:敦煌的ppt演示文稿,一段背景音乐(mp3)莫高窟教学设计2教材解读莫高窟也叫“千佛洞”,是我国著名的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甘肃敦煌东南。现存壁画和雕塑作品共四百九十二窟,计有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二千一百余尊,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教材通过对莫高窟里彩塑、壁好文供参考!5/25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的介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穿透力,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教育的理想教材。设计理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让学生的情感与课文共振,和课文一起心跳。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学习目标1、知识能力: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了解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特点。2、情感态度:感受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清王朝腐败无能憎恨的情感。3、过程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的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确立小组研究的问题;学会搜集、筛选资料,对资料进行加工、组合,学会写研究报告。教学准备好文供参考!6/25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莫高窟的资料,如相关图片,文字说明等,为课文学习作好铺垫。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走进生活1、同学们,你看过寺庙里的佛像吗?欣赏过墙壁上的绘画吗?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你玩过泥塑吗?喜欢绘画吗?能谈谈你的创意吗?2、今天,我们要学习1篇和泥塑、绘画有关的课文《莫高窟》。设计意图:从生活经验出发,缩短学生与课文的心理距离,把学生带入语文学习情境。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激疑导思: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2、初读课文,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2)结合具体的语句理解词语的意思。(3)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哪些方面的情况?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1)用一两句话说说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指读课文:你想读哪段就读哪一段。好文供参考!7/25(3)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哪些方面的情况?设计意图:从整体上把握课文,遵循学生“整体——部分——整体”的认知规律。“你想了解什么”激发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针对课文不明白的地方,你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2、学生汇报,老师相机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当即解决,有些问题可供学生课堂选择研究,如:莫高窟彩塑、壁画有什么特点,藏经洞的文物是怎样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的,为什么说莫高窟艺术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等。3、那么,你打算怎样去解决问题?4、我们不急着去回答这些问题,先把描写莫高窟彩塑、壁画、藏经洞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设计意图:课程改革的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进行探究性阅读,会让我们的课堂学趣盎然。四、精读品味,点拨提高1、你想读哪一段内容?(根据学生情况随机进入)2、品读“彩塑”一段。(1)朗读感受:莫高窟彩塑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好文供参考!8/25(2)欣赏影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莫高窟的彩塑。(3)品味体验:欣赏了彩塑,再读读课文,说说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为什么?(4)对话追问:同学们,我们学会品味语言还不够,还要学会和课文对话,课文这样描写想告诉我们什么?学会追问我们的古人,他们塑造这惟妙惟肖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他们怎样的内心世界呢?(5)感悟:你能把自己对莫高窟彩塑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6)配乐朗读“彩塑”这一段。(7)想象说话:如果你站在莫高窟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称赞?3、总结言语感悟的策略:朗读感受→品味体验→对话追问→美读感悟。4、自主品读“壁画”一段,读后汇报交流。5、欣赏莫高窟壁画的影片:品读了课文,欣赏了影片,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最想做的是什么呢?6、品读“藏经洞”一段。(1)你读懂了什么?(2)观看关于藏经洞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夺的影片。(3)了解到这些情况,你有话想说吗?你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好文供参考!9/25(4)带着这种情感读读课文。7、语言积累:你喜欢哪一段就读一读、背一背。设计意图:设计富有层次的阅读、感悟、欣赏等环节,让学生在读中倾注自己的感情,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五、确定主题,深入探究1、通过品读课文,我们感慨万分,情绪高涨,激情飞扬。面对这些问题,仿佛有满肚子的话,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去研究。2、老师为你们研究问题提供了一些资料,面对这些资料,我们该怎么做呢?(1)围绕研究的问题,学会浏览性阅读,搜集与自己研究问题有关的资料。(2)围绕研究的问题,学会筛选性阅读,确定哪些资料是需要的,哪些资料是不需要的。(3)围绕研究的问题,学会创造性阅读,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加工、组合,特别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理解与感受。3、小组确定研究的问题,分工、合作研究。4、汇报研究的成果,举行“敦煌研究报告会”。5、课后进一步完善研究报告,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布到网站上,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好文供参考!10/25设计意图: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决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在此基础上深化延伸,沟通课堂内外,升华学生的阅读体验。该环节的设计目的还在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搜集信息探究问题的能力。六、总结谈话最后,我想用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的话来结束我们今天的畅谈: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赋予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们走进神话、走进寓言。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我们是飞天,飞天就是我们!设计意图以富有激情的朗诵结束全课,让学生的情思随课文一起跃动,再一次浸染在艺术的海洋中。自我评点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了体现“全面”和“综合”,无论是“总目标”还是“阶段目标”,都要从“情感、态度、价值好文供参考!11/25观”“知识、能力”“方法、习惯”这三个维度提出。为此,努力做到:让学生学文章本身,让学生说自己要说的话,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本设计言语感悟的策略是:朗读感受——品味体验——对话追问——美读感悟。让学生读出情感,通过启发想象,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情感积淀,启动情感,学生读起课文来才能找到感觉,读出味道。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诵读,让语言所抒发的情感溢出纸面,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我们作了如下设计:如果你站在莫高窟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称赞?品读了课文,欣赏了影片,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最想做的是什么呢?等等。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改变阅读学习的方式。“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潜心读书,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设计时,注意让学生进行各种层次的读书,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进行探究性阅读,进而引导学好文供参考!12/25生进行合作性阅读,以此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总之,在我们的课堂上,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努力使学生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激情燃烧,自始至终和课文一起心跳。莫高窟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有……有……还有……”造句。过程方法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