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上 记承天寺夜游 (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件01课文导读03课文赏析02字词学习04课文总结主目录第一部分课文导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相关标题文字课文导读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者简介课文导读写作背景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这一时期,写下了许多动人的散文和词,如有名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课文导读文----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词----苏辛:苏轼辛弃疾诗----苏黄:苏轼黄庭坚书法---宋四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才华横溢的苏轼课文导读课文简说本文写于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小片段。课文导读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第二部分字词学习•添加相关标题文字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相关标题文字字词学习•给加点字注音。解()衣藻荇(g)遂()至未寝()jiěxìnsuìqǐn第三部分课文赏析•添加相关标题文字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相关标题文字课文赏析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课文赏析解释词语,翻译句子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思考于是,就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高兴、愉快的样子门课文赏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卧,睡共同,一起徒步徐行庭院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清澈透明交叉错杂原来是,连词课文赏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个夜晚没有月色?那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连词,只是,不过而已,罢了课文赏析找出分别运用了以上表达方式的句子一、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研习课文课文赏析•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承天寺中庭“我”和张怀民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二、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课文赏析三、贯穿全文线索的是_____,描写庭中月夜景色的句子是: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课文赏析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绘景修辞作用特点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比喻生动形象如临其境皎洁、清澈透明、优美课文赏析四、作者因景抒怀,“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何谓“闲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1、虽有远大政治抱负却抑郁不得志的人,即政治生活清闲之人。2、具有闲情雅致的人。闲人课文赏析问题探究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①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②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第四部分课文总结•添加相关标题文字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相关标题文字课文总结记承天寺夜游感慨---月色入户夜游赏月闲叙事---写景--月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情景交融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自我排遣的乐观谢谢您的观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件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