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电大2023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理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的理解。【附答案】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是在冷战结束后逐渐流行起来的,但它所表达的经济发展势早已开始出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这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萌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技术、资本、商品等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流动,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答:经济全球化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由微观经济单位追求最大利润的企业行为过程所驱动的过程。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次大的变革,也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要的阶段。经济全球化对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负面效果。全球化的弊端在发展中国家体现的尤为明显,这使得很多的学者认为经济的全球化其实就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对于经济全球化,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现在都还没有一致认可的界定,对其实质,说法也不一样。我们以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有着多方面和多层次内容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它的本质属性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它是人类杜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是商品和生产跨越国界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又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向全球扩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的经济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向全球扩展的产物。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信息产业等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到目前为止,经济全球化确实又是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扩张同时并进。作为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符台社会生产发展的历史进步性。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经济全球化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它是以全球性的市场经济为特征的。现在,世界除个别国家外,都在为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而努力。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统一的经济体制的基础。前苏联和东欧的剧变使市场经济真正地具有了全球的性质。第二新一轮科技信息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信息一技术基础。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趋势即使在过去已经出现,但是,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全球化却有着与过去不同的技术——信息基础。正是这种建立在新科技革命基础上的新的信息技术使信息、商品和资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第三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迅速发展在组织上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网络。跨国公司内部的资金和商品流通使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具有一种比外部商品变换更加紧密和深刻的内容。经过全球化表示的不仅是经济联系的外延的扩大,而且是这种联系的内容的深化。二者加在一起,意味着国际间经济联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台阶。第四,目前,在有形的商品和生产全球化继续发展的同时。无形的信息和金融全球化来势更加迅猛。在这种情况下,只看到生产的国际化是不够的。金融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第五,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的。从历史的角度看,目前的经济全球化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它还带有很大的不完善性。三、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经济的全球化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通过世界贸易、跨国投资以及国际金融流动的作用不断的加强各国的联系,实现一体化的过程。自从冷战结束后,世界结束了两级对峙的状态,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全球化的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这种发展的结果将使得市场的能力逐渐的扩大,最终将超过国家的地位和能力。由于世界市场存在其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介入其中的国家将受到相应的负面影响。但是由于我们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较弱,因此我们将因为市场的不稳定受到的损失最为严重。1997年发生在亚洲的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证明。面对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应该逃避。目前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迅速增长的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处于世界经济边缘的发展中国家,全球化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遇,我们可以获得比其他中小国家国际资金和新技术。因此面对这种形势,我们最好的选择是主动的融入市场,而不是等待全球化浪潮的冲击。2023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的理解。【附答案】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列宁在谈到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的理解。答: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原则的一般性与具体实际的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列宁在谈到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这些论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揭示了各民族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特殊性的深刻内涵,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的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实践表明,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起点的生产力状况虽然都比较落后,但是,各国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别。这就决定了各个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不同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其进行活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各个民族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不同,决定了每个民族都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根据自己民族的特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民族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根植于本国的土壤之中,才能取得成功。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也必然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从世界范围来说,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应该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具体的国家来说,同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也应该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适时地调整、选择适合世情和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