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供参考!1/17《丝绸之路》优秀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丝绸之路》优秀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丝绸之路》【第一篇】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班超经营西域的史实,丝绸之路的路线2、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3、学习张骞不辱使命,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坚强意志。学习重难点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知道葡萄、核桃的原产地在哪儿吗?这些都和两汉时期一个叫“西域”的地方有关。那么西域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什么地方?古时候西域是什么样的?你知道“丝绸之路”吗?是好文供参考!2/17谁打通了这样一条连接中西的交通要道?二、自主探究、梳理知识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和以西,即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沟通西域各国年,第一次出使西域,转到达大月氏张骞过程通西域年,第二次出使西域,访问许多国家意义: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时间:设西域都护职责:意义:陆路:长安→今新疆地区→→丝绸之路海路:以后,西汉商人开辟了丝绸之路影响:经营西域好文供参考!3/17班超经营西域出使大秦年,大秦访问东汉三、合作探究1、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2、阅读“丝绸之路”图:请回答:(1)请你根据地图说出其主要路线。(2)对开通这条路线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谁?想象他在出使西域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挫折?应学习他的什么精神?(3)这条路线为何叫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意义?四、达标检测1、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a、张骞b、玄奘c、马可•波罗d、鉴真2、史学家翦伯赞盛赞张骞说:“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出好文供参考!4/17类拔萃的人物也。”那么,张骞的主要历史功绩是()a、派班超经营西域b、统一蒙古草原c、开通西域d、公元前119年带兵大破匈奴3、西汉的版图比秦朝的版图大大增加,这主要是因为()a、西域地区归属西汉政府管辖b、东北地区归属西汉政府管辖c、西藏地区归属西汉政府管辖d、内蒙古地区归属中央政府管辖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以上古诗中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区在汉代被称为()a、关西b、新疆c、西域d、西藏5、XX年6月19日,由陕西省雕塑院设计监制,历时8个月建设完成了“张骞出使西域”雕塑,为文化名城再添标志性建筑。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好文供参考!5/17a、从侧面进攻匈奴b、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c、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d、与西域各国进行商业贸易6、有一句广告词:“XX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XX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XX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为丝绸成为“中国名片”作出最大贡献的人物是()a、张骞b、郑和c、鉴真d、玄奘7、当时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凯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的时尚。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8、丝绸是中国的特产,受到人们的喜爱。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丝绸贸易的情况,当时中国的丝绸最远销往()a、欧洲b、中亚c、西亚d、阿拉伯半岛9、下列对丝绸之路作用的认识,错误的是()好文供参考!6/17a、有利于发展同西域的友好关系b、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c、有利于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产情况d、有利于加强中西经济、文化联系10、在当代,东突恐怖势力企图分裂新疆的行径不得人心。下列史实中能充分说明新疆地区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a、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b、昭君出塞c、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d、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11、下列事件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张骞出使西域②班超经营西域③西域都护府的设立④蒙恬出击匈奴a、④①③②b、①③②④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12、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实地探访古代北方“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a、四川b、陕西c、甘肃d、新疆好文供参考!7/1713、班超出使西域与张骞出使西域所起的不同作用是()a、直接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b、使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起来c、使中国同西方的贸易开始发展起来d、为以后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条件14、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阅读下列图片:请回答:(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机构?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4)从政治角度分析我国加快西部地区开发的意义。《丝绸之路》【第二篇】丝绸之路,一条古代贸易交流路线。又名丝路,是穿越中亚、翻过帕米尔高原、抵达西亚的线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丝绸之路能更名吗》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丝绸之路能更名吗》阅读原文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好文供参考!8/17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因为他通过考察,认为当时路上运输的主要货物是丝绸。尽管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丝织品,但这只说明“丝绸之路”确实运送过丝绸,而不能说明运送的主要物品是丝绸。今天“丝绸之路”大名鼎鼎,也是西北旅游的黄金招牌,但仔细想来,这个名称只是一个西方人站在西方的立场和角度提出来的。一条路的货物流向应是双向的,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从西向东运什么?社科院考古所的巫靳华先生和同事们所进行的“玉石之路”考察,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如果说“丝绸之路”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大量的事实证明,从西向东运送的重要货物是玉石。历来的考古发掘中,都会发现大量的玉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经鉴定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这说明至少在商代“玉石之路”就运行了。殷商以后,新疆的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形成一个又一个用玉、赏玉的高潮。汉代中央政府统治西域,为玉石进入中原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更为奇特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服药成风,玉的功用竟然在饰品、礼器、艺术品之外,又添一项:口服。当时服用的药主要是用玉屑制成的“五石散”。著名思想家、药学家葛洪说:“玉亦仙药,但难得……当得璞玉,乃可好文供参考!9/17用也,得于‘于阗’(古时于阗下辖和田县)白玉尤善。”可见,一般的玉勉强可用,如果能服用“和田玉”,那就相当于今天服用“脑黄金”了。唐宋元明清,新疆和田玉一直是中原最受欢迎的紧俏商品,甚至一直到今天,如果你到北京的民间文物市场潘家园去看看,就会发现新疆和田玉仍然紧俏如初。至此,可以认为“丝绸之路”似乎叫做“丝玉之路”更为贴切。无独有偶,与西北“丝绸之路”相对应的是蜿蜒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这名称是一个年轻的中国学者李旭和他的5个朋友首先提出来的。李旭解释说:茶是古道上远输的主要物品,马是远输的主要工具,因此谓之为“茶马古道”。有意思的是,还有1篇讲茶马古道的文章,作者是一位藏族学者格勒,但他对“茶马古道”的解释是“茶马互市”。“茶马互市”是指从宋朝开始,朝廷在四川等省设茶马司,专门负责用茶叶与少数民族交换马匹,因此“茶马古道”是茶与马互换的通道。这种解释与李旭等的解释有些差别,这种差别也许双方都没有意识到。然而正是这种无意识的差别,蕴含有深层的文化内涵。“茶马古道”四个宇在李旭等汉族学者脑海里唤起的画面是,大山褶皱中艰难跋涉的马帮和马背上的茶叶,而在藏族学者格勒眼前推出的却是高原草地上纵横驰骋的骏马和以马易茶的场景。好文供参考!10/17《丝绸之路能更名吗》阅读题目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丝绸之路”应该更名的原因的一项是()A.“丝绸之路”这一名称是由西方人首先提出来的。B.至今无法证明丝绸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货物。C.考古资料证明玉石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货物。D.“玉石之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对中原甚为重要。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货物流通的双向问题,而且揭示了“丝绸之路”命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B.“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丝绸之路”的命名问题,而且揭示了“玉石之路”命名所反映的文化背景。C.“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货物流通的双向问题,而且揭示了“玉石之路”命名所反映的文化背景。D.“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丝绸之路”的命名问题,而且揭示了“丝绸之路”命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3.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考古表明,至少在商代,玉石已经成为运行在“丝绸之路”上的一种重要的货物。B.“丝绸之路”虽然举世闻名,但它运送的重要货物不仅是丝绸,因此很有更名必要。C.“丝绸之路与“玉石之路”在命名上的差别,实质上是命名者的文化背景的差别。好文供参考!11/17D.由于双方存在无意识的差别,致使汉、藏学者对“茶马古道”做出了不同的解释。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出土文物和“玉石之路”的考察表明,自古以来,玉器便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B.根据对“茶马古道”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断,起码从宋代开始,藏族人民就有爱好饮茶的习惯。C.由于“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所运送的货物并不同,因此两者的知名度也就不能相提并论。D.李希霍芬、李旭和格勒等的“命名”现象说明,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离不开各自的文化背景。《丝绸之路能更名吗》阅读答案1、A2、A3、D4、C《丝绸之路》【第三篇】学习目标:1、课8个生字,灵活运用,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2、感受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3、生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好文供参考!12/17教学重点: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课前准备: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教学方法:朗读感悟,讲解讨论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二、整体感受课文。1、小组合作,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2、课文采用的什么样的叙述顺序?插叙1、12、13写现在,2-11回忆过去3、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课堂讨论交流:好文供参考!13/17(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三、走进“丝绸之路”。1、朗读课文第2-11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2、讨论交流。(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好文供参考!14/17(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3、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壶知道·》隆重,热情。“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有感情地朗读第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