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11.1雨水管渠系统的布置原则11.2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11.3雨水管渠水力计算11.4城市防洪工程规划11.1雨水管渠系统的布置原则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只有一部分沿地面流入雨水管渠和水体,这部分雨水称为地面径流,在排水工程中常简称径流量。雨水径流的总量并不大,在同一面积上,全年的雨水总量和全年的日常生活污水量相近,而径流量还不到雨水量的一半。但是,全年雨水的绝大部分常在极短的时间内降下,形成数十倍、上百倍于生活污水流量的径流量,若不及时排除,将造成巨大的危害。为防止暴雨径流的危害,保证城市居住区与工业企业不被洪水淹没,保障生产、生活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需要修建雨水排除系统,有组织地及时将暴雨径流排入水体。雨水管渠布置的主要任务,是要使雨水能顺利地从建筑物、车间、工厂区或居住区内排泄出去,既不影响生产,又不影响人民生活,达到既合理又经济的要求。11.1.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雨水径流的水质虽然和它流过的地面情况有关,一般说来,除初期雨水外,是比较清洁的,直接排入水体时,不致破坏环境卫生,也不致降低水体的经济价值。因此,规划雨水管线时,首先按地形划分排水区域,再进行管线布置。根据分散和直捷的原则,雨水管渠布置一般都采用正交式布置,保证雨水管渠以最短路线,较小的管径把雨水就近排入水体。某地区雨水管渠平面布置示意图11-1。这个地区西南高东北低,有河流贯穿,雨水管渠结合地形,河道位置和街区布置用最短路线分别排入水体。在北部开挖一条明渠,以汇集北部地区的雨水,泄入东面的河道。从整个布置情况来看,雨水出口较多,但雨水管渠接入明渠或河道的出水口构造比较简单。由于就近排放,管线较短,管径比较小,在增加出水口的情况下,不致大量增加出水口的基建费用,总的造价可以降低。但当河流的水位变化很大,管道出口离河道很远时,出水口的建筑费用就会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宜采用过多的出水口。11.1.2尽量避免设置雨水泵站由于暴雨形成的径流量大,雨水泵站的投资也很大,而且雨水泵站一年中运转时间短,利用率很低。因此,应尽可能利用地形,使雨水靠重力流排入水体,而不设置泵站。在某些地势平坦、区域较大或受潮汐影响的城市,不得不设置雨水泵站的情况下,要把经过泵站排泄的雨水径流量减少到最小限度。11.1.3结合街区及道路规划布置雨水管渠街区内部的地形、道路布置和建筑物的布置是确定街区内部雨水地面径流分配的主要因素。街区内的地面径流可沿街、巷两侧的边沟排除。道路通常是街区内地面径流的集中地,应尽量利用道路两侧边沟排除地面径流,在每一集水流域的起端100~200米可以不设置雨水管渠。雨水管渠常常是沿街道铺设,但是干管(渠)不宜设在交通量大的干道下,以免积水时影响交通。雨水干管(渠)应设在排水区的低处道路下。干管(渠)在道路横断面上的位置最好位于人行道下或慢车道下,以便检修。从排除地面径流的要求而言,道路纵坡最好在0.3~6%范围内。11.1.4结合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研究在规划城市各部分高度时,如何合理地利用自然地形,使整个流域内的地面径流能在最短时间内,沿最短距离流到街道,并沿街道边沟排入最近的雨水管渠或天然水体。11.1.5合理开辟水体规划中应利用城市中的洼地和池塘,或有计划的开挖一些池塘,以便储存因暴雨量大时雨水管渠一时排除不了的径流量,避免地面积水。这样,雨水管渠可不按过高重现期设计,减小管渠断面,节约投资。同时,所开辟的水体(雨水调节池)可供游览、娱乐,在缺水地区,还可用于市郊农田灌溉。11.1.6雨水口的设置在街道两侧设置雨水口,是为了使街道边沟的雨水通畅地排入雨水管渠,而不致漫过路面。街道两旁雨水口的间距,主要取决于街道纵坡、路面积水情况以及雨水口的进水量,一般为30~80米。街道交汇处雨水口设置的位置与路面的倾斜方向有关。位于山坡上或山脚下的城市,应在市郊设置截洪沟,以拦集坡上径流,保护市区。11.2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为了确定雨水管渠的断面尺寸和坡度,必须先确定管渠的设计流量。而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量与地区降雨强度、地面情况、汇水面积等因素有关。11.2.1降雨强度降雨量是降雨的绝对量,用深度(毫米)表示。某场雨的降雨量是指这场雨降落在不透水平面上的水层深度,可以用雨量计测定。单位时间内降落在不透水地面(假设为水平面)上的雨水深度称为降雨强度,用公式表示为:i=h/t式中:i--降雨强度(毫米/分钟);t--降雨历时,即连续降雨的时段,以分钟计;h--相应于降雨历时t的降雨量(毫米)。降雨强度也可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q(升/秒·公顷)来表示。q和i之间的关系如下:q=1×1000×10000i=166.7i1000×60降雨所笼罩的面积称为降雨面积,降雨面积上各点的降雨强度是不相等的。但在城市和工业区的排水工程设计中,设计管渠的汇水面积一般大大小于降雨面积,可以假定在整个汇水面积上降雨是均匀的。这种较小的汇水面积,在工程上称为小汇水面积。设计水汇水面积的雨水管渠,要选择降雨强度最大的雨作为设计的根据。这种降雨的特点是降雨强度大,降雨历时短、降雨面积小。如果设计重现期P和设计降雨历时t已确定,就可根据类似图11-3的降雨强度曲线或类似表11-1所列的降雨强度公式,求得设计降雨强度i(q)。11.2.2雨水径流的汇合连续降雨的时段称为降雨历时,降雨历时可以指全部降雨的时间,也可以指其中任一时段。降雨历时以小时或分钟为计算单位。从图11-3与表11-1可以看出,降雨强度i(q)随历时t而变化,t越大,与这个t对应的降雨强度i(q)越小。集水时间t由两部分组成:(1)地面集水时间t1;(2)在上游管道内的流行时间t2。即t=t1+t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建议:地面集水时间tl一般用5~15分钟。雨水在上游管段内的流行时t2可用下式计算:t2=∑L/(v*60)式中L--上游各管段的长度(米);v--上游各管段的设计流速(米/秒);t2--上游各管段中流行时间之和(分钟)。但是管渠中水流并不是一开始就达到设计流速v,雨水在管渠中流行的时间按公式(11-3)算出来的数值偏小,同时在降雨时管渠中有一部分无水的空间(称为管渠自由容积)可以利用。利用管渠自由容积暂时容纳一部分雨水,设计流量可以降低,也就是可以采用较大的t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设计暗管时,采用集水时间t=t1+2t2;设计明渠时,采用t=t1+1.2t2。显然各管段的集水时间是不同的,上游小,下游大。11.2.3重现期雨水管渠的任务是为了及时地排除地面雨水,最理想的情况是能排除当地的最大暴雨径流量。但这是不现实的,因为用这种最大暴雨径流量作为管渠设计的依据,管渠断面尺寸就会很大,工程造价会相当高,而且平时管渠又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所以雨水管渠的设计应该按若干年内出现一次的降雨量来进行。这个若干年出现一次的期限就称为重现期。降雨重现期P是指相等的或更大的降雨强度发生的时间间隔的平均值,一般以年为单位。如果按重现期为10年的降雨强度设计雨水管渠,雨水管渠平均10年满流或溢流一次;按重现期为1年的降雨强度设计,平均每年满流或溢流一次。确定了设计重现期P和降雨历时t后,就可以运用降雨强度曲线或降雨强度公式计算i(q)值。11.2.4径流系数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并不是全部流入雨水管渠,沿着地面流入管渠的部分称为径流量。径流系数ψ是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Ψ=径流量降雨量影响径流系数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排水面积内的地面性质。地面上的植物生长和分布情况、建筑面积或道路路面的性质等对径流系数影响很大。地面坡度愈陡,流入雨水管渠的水量愈大,径流系数也大。径流系数也受降雨历时的影响,降雨历时愈长,地面下泥土的湿度愈大,渗入地下的水量愈小,流入雨水管渠的水量就愈多。径流系数还受降雨强度的影响,暴雨的径流系数小,小雨的径流系数大。表11-2摘自《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表中径流系数ψ的取值主要根据地面的种类。排水面积的平均径流系数按加权平均法计算。地面种类ψ值地面种类ψ值各种屋面、混凝土和沥青路面0.90干砌砖石和碎石路面0.47沥青表面处治的碎石路面0.60非铺砌土路面0.30级配碎石路面0.45公园和草地0.15径流系数ψ值在确定降雨强度i(q)及径流系数ψ后,只要知道设计管段所承担的排水面积,就能计算出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Q=166.7ψFi=ψFq式中Q--管段的设计流量(升/秒);F--管段的设计排水面积(公顷);i--管段的设计降雨强度(毫米/分);11.2.5雨水管渠设计流量公式q--管段的设计降雨强度(升/秒·公顷);ψ--径流系数。从前面的讨论可以看出,降雨历时t、设计重现期P以及径流系数ψ等的确定,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因此,计算雨水设计流量公式(11-4),不是一个严格的理论公式,而是一个经验公式。11.3雨水管渠水力计算11.3.1雨水管渠水力计算的设计数据雨水管道一般采用圆形断面;但当直径超过2米时,也可采用矩形、半椭圆形或马蹄形。明渠一般采用矩形或梯形。断面底宽一般不小于0.3米。边坡视土壤及护面材料而不同。用砖石或混凝土块铺砌的明渠,一般采用l:0.75~1:1的边披。其主要设计数据为:(1)设计充满度:水力计算中,雨水管渠按满流进行设计,即h/D=1。雨水明渠的超高不得小于0.20米。(2)设计流速:为了防止沉淀,需要较高的流速。《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雨水管渠(满流时)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75米/秒。《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明渠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4米/秒。为了防止管壁和渠壁的冲刷损坏,雨水管渠暗管最大允许流速为5米/秒。明渠最大允许流速,当明渠水深h为0.4~1.0米时,根据不同构造按表11-3采用。明渠构造最大允许流速(米/秒)粗砂及贫砂质粘土0.8砂质粘土1.0粘土1.2石灰岩或中砂岩4.0草皮护面1.6干砌块石2.0浆砌块石4.0浆砌砖3.0混凝土4.0h0.4米0.85h≥1.0米1.25h≥2.0米1.40明渠最大允许流速表11-3注:当水深小于0.4米或超过1.0米时,表中流速应乘以下列系数:(3)最小坡度:为了保证管渠内不发生淤积,雨水管渠的最小坡度应按最小流速计算确定。《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在街坊和厂区内,当管径为200毫米时,最小设计坡度为0.0045;在街道下,当管径为250毫米时,最小设计坡度为0.0035雨水口连接管的最小坡度为0.01。明渠的最小坡度为0.0005。(4)最小管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街道下的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为250毫米,街坊和厂区的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为200毫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雨水管道的管壁粗糙系数n一般采用0.0130。可按有关满流圆形管道水力计算图进行圆形雨水管道的水力计算。对每一个管段,通过水力计算主要确定五个水力因素:管径D、粗糙系数n、水力坡降i、流量Q、流速u。一般n是已知数,图表上有曲线表示Q、U、i、D之间的关系。这四个因素中只要知道两个就可以查出其它两个。附录1-16图。11.3.2满流管道的水力计算图表(1)根据城市规划和排水区的地形,在规划图上布置管渠系统,划分干管汇水面积,确定水流方向。绘制水力计算简图。(2)确定各段管渠的汇水面积和水流方向。将计算面积及各段管长度填写在计算简图中。各支线汇水面积之和应等于相应干管所服务的总汇水面积。(3)依据地形等高线,读出设计管(渠)段起迄点的地面标高,准备进行水力计算。11.3.3雨水管渠的设计步骤(4)按排水区域内的地面性质确定各类地面(屋面)径流系数,按加权平均方法求整个汇水区的平均径流系数。(5)根据街坊面积的大小,地面种类、坡度,覆盖情况以及街坊内部雨水管渠的完善情况,确定起点地面集水时间。(6)根据区域性质、汇水面积、地形及管渠溢流后的损失大小等因素,确定设计重现期。(7)根据降雨强度公式,绘制单位径流量ψq与设计降雨历时t关系曲线。(8)列表进行水力计算,确定管渠断面尺寸,纵向坡度、管渠底标高等,并绘制纵剖面图。11.4城市防洪工程规划一般城市多临近江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