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2篇范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2篇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市在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中,坚持立足实际,以责任促合力,以创新挖动力,以督促强效力,努力推动机构职能人员深度融合、协同高效,奋力谱写事业单位改革新篇章。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所有涉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文件已全部印发,62个新组建及更名事业单位全部挂牌,涉及28个单位的人员转隶、资产划转工作已全部完成。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强化责任,合力攻坚我市通过健全四个机制,强化责任意识,形成攻坚合力,稳妥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工作。1.健全领导机制。成立以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工作,统筹推进改革进程,确保改革高位推动;市委书记亲自动员部署、亲自审核改革方案、亲自安排组织实施,使改革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制定行业领域改革、岗位设置调整、涉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等重点任务分工表,制定改革台账,明确牵头责任部门,确保改革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推进。2.健全联审机制。为起草涉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事项,我市实行“双审双签”和常委会审定制度。“双审双签”,即各部门党组(党委)制定本部门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实施意见后,各部门党组(党委)书记及其分管市领导对所有正式上报材料签字确认。改革方案由常委会讨论,改革重点内容由常委会研究,“三定”规定由常委会审定。3.健全推进机制。建立由组织、纪检监察、政法、机构编制、人社、财政、司法和涉改单位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明确分工、合力攻坚;实行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联席会议机制,每半月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改革进程中遇到的问题,集体研究解决职责界定、编制核定、机构划转、利益保障、后续落实等核心问题,纪委监委、督查局、编办对改革各项任务落实和完成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全过程督促,保证了改革进展顺利。4.健全责任机制。充分发挥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党组在改革中的政治、思想和组织引领作用,压实改革主体责任,明确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一把手是改革第一责任人,要求其扛牢责任不动摇,积极推进改革不懈怠。并按照“包改革、包发展、包稳定、包安全”的“四包制度”,认真组织实施本系统改革工作,做到“五个亲自”,即整体工作亲自部署,方案制定亲自参与,重要环节亲自过问,重大问题亲自协调,全流程、全方位负责改革具体工作。二、积极稳妥,创新推进我市在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中,按照“一二三五”思路,坚守改革红线,积极稳妥推进。1.摸清一个底数。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论述,深入研究中央、省委和市委有关改革的重要政策,将编办所有人员分组到各涉改事业单位进行实地摸底调研,走访调研事业单位200余个,对全市涉改事业单位机构人员编制、职能履行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2.把牢两个关键。一方面,深入研究全面比对。反复研读分析上级机构改革方案,以上级对口部门改革后事业单位设置以及周边县区机构设置情况为参考,结合我市机构设置现状,进行全面对比,明确改革的重点、方法和步骤,确保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做到“上下基本对应,更加合理优化”。另一方面,充分沟通严谨论证。就单位拟定职责工作,以原职责为蓝本,参照上级对口单位职责并反复与各单位进行沟通,确保拟定职责既符合上级政策要求,又切合我市实际,有效提升了改革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3.突出三个重点。首先,重点抓好“三定”起草。明确涉改事业单位“三定”草案报送、审核、印发时限,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编办成立“三定”起草工作小组,具体负责51个市直部门“三定”规定草案的审核工作;建立“初审人→审核人→校对人→改革小组组长”四级审核机制,为“三定”高质量审核提供了机制保证。参照上级对应事业单位相关文件,主任会议对涉改事业单位主要职责,逐句审核、逐词推敲,做到既上下贯通、基本一致,又因地制宜、符合下情。其次,重点做好政策解释。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涉及机构整合,部分干部思想上有想法在所难免。编委会责成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加强改革政策宣传,向干部讲明改革的目的、原则、方案、权益保障措施,让涉改干部充分了解,积极参与。最后,重点抓好工作衔接。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涉及单位整合撤并、职能划转,改革期间部分人员思想波动大,有可能出现工作断档、职能缺位。为避免此种状况出现,我市坚持强化主管部门责任,在改革期间由主管部门及时补台承接职能,做好工作交接,履行管理职能。4.探索五个创新。坚持以点的突破带动面的提升。在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中,市委编办抓准“五个点位”创新设置机构、健全运行机制,提升改革效果。一是抓准改革“契点”,创新事业单位运行机制。以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为契机,在红旗渠灌区服务中心推行“管养分离”新型管理体制,优化盘活机构编制资源,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针对红旗渠渠线一线站所地理位置“偏远化”、管护任务“潮汐化”、护渠队伍“老龄化”、巡养成本“低效化”等问题,对红旗渠灌区服务中心机关人员和渠管所管理人员及渠线养护人员实行分离、分类管理。红旗渠一线养护岗位人员逐步退出编制管理,由聘用在编人员改为临时用工,实现了由“养人”到“养事”的颠覆性改变,不仅盘活了160余名事业编制资源,还每年为财政节约资金1600余万元,有效提升了红旗渠管护水平。二是填补工作“盲点”。根据《河南省邮政管理局印发关于推进省级以下邮政业安全监管支撑体系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邮政快递业安全管理工作,统筹协调全市邮政快递和交通运输行业资源有效衔接整合,设置我市邮政安全发展中心,作为我市事业单位,由上级邮政局派出机构管理,有效强化了县级邮政快递行业管理服务。三是破解管理“难点”,用活用好改革政策。在撤并职能弱化的经费自理、差额补贴事业单位的基础上,对尚有一定职能的经费自理、差额补贴事业单位进行锁定,人员只出不进,编制退一收一。人员退完后,锁定单位退出事业单位序列,职能、资产移交主管部门管理,既保证了改革平稳有序推进,又有效消化了经费自理和差额补贴人员。四是服务发展“热点”,打造高质量红旗渠精神宣传教育平台。2022年10月26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我市调研考察,为我市长足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红旗渠讲话精神,打造高质量红旗渠精神教育平台,设立红旗渠廉政教育学院和市红旗渠精神教育中心,以更好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五是打通保障“堵点”,建立事业编制“周转池”。为有效破解编制刚性需求与严控总量、总量不足与结构不优等矛盾,充分发挥现有事业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探索建立事业编制“周转池”,为重点领域提供更强有力的机构编制保障。三、强化督促,确保高效改革任务完成后,及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事业单位规范管理上,注重在常态化监管、高质量调研、高效能服务上下功夫,进一步巩固扩大改革成效。一是加强跟踪督导。对新组建单位加强指导,“扶上马,送一程”,确保所有单位尽快度过磨合期,实现良性发展。二是加强跟踪调研。对改革后新单位财政供给方式做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在此基础上提出供给方式调整建议,为编委会决策服务。三是加强跟踪服务。对因改革造成的超职数领导人员和超岗人员,实行台账管理,给予3—5年过渡期,通过自然减员、多出少进等方式逐步消化解决。汇报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编办关于事业单位改革进展情况报告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市按照省、市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安排部署,主动担当、借势而为,围绕重构重塑、优化布局、协同高效,扎实高效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机构编制保障。一、做到“三个坚持”,把准改革方向(一)坚持高位推动,做好顶层设计。市委主要领导坚持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市委书记专题听取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工作汇报10余次,多次就改革工作做出指示批示;先后召开2次编委会、1次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工作推进会,协调推进改革任务,了解改革推进情况。通过统筹协调,有序完成了改革方案制定、机构编制优化整合、领导班子调整组建、机构挂牌运行、“三定”规定印发、涉改人员转隶、固定资产划转等任务。改革后,全市事业单位机构设置更加科学、功能定位更加精准、职能配置更加优化,改革预期效果得以充分发挥。(二)坚持提前谋划,摸清改革底数。市委编办坚持调查在前,谋划在前,深入涉改单位,对事业单位机构设置、职责运行、编制、实有人员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情况基础台账,全面摸清改革“底数”。同时多次到兄弟市委编办交流学习,借鉴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做法,进一步拓宽思路、取长补短。在充分掌握部门职责任务和履职情况的基础上,模拟测算改革后的机构编制规模,经反复与部门商谈、沟通,达成共识,初步形成全市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实施方案。(三)坚持压实责任,推动落地落实。明确各部门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编办及时回应改革中的问题和诉求,做好政策解答等相关工作;组织部深入研究涉改单位党组织和科级领导干部的调整工作,确保队伍不乱、人心不散、工作不间断;人社局做好人员转隶、岗位设置等工作,确保涉改人员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待遇不降低;财政局做好财政支持保障,同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做好涉改单位资产划转、移交和登记工作,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编办、组织部、人社局、财政局及各专项改革牵头部门、涉改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当中的问题,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二、做到“四个突出”,确保改革时效(一)突出协同高效,布局结构整体优化。按照“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单位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单位负责”的原则,统筹推进行业领域和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改革。为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做优做强,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整合划入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为形成党史和地方史志资料收集、编纂、研究工作合力,整合组建市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聚焦部门主责主业,对规模较小、功能萎缩、职能相近的事业单位进行撤并,重新对事业单位进行优化布局。为扎实推进“三农”工作,全面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整合市农委所属的农技推广中心、种子管理站、农业经济管理指导站、农广校、植保植检站,组建市农业服务中心。通过理顺职责关系,实现“化学反应”,使资源配置更优化、权责关系更协同、保障服务更高效。(二)突出重塑重构,功能定位精准清晰。牢牢把握公益服务这一基本属性,重塑重构全市事业单位职能体系,充分体现不同服务对象事业单位的差异化功能定位。改革中,我市把优化职能放在首位,对事业单位公益类别重新明确,将保留的127个涉改事业单位经费供给形式全部调整为财政全额拨款。对事业单位名称进一步规范,使其名称与承担的职责任务相一致,不再使用“管理”“监督”等行政化字样和“局、委、办”等称谓,统一规范为“中心、站、所、馆”等,基本建立定位清晰、分类科学、功能明确的市直事业单位职能体系。按照专业性、技术性、研究性定位,划分公益类别,厘清政事关系、事企关系、管办关系,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在文化文物领域,整合北宋皇陵管理处、康百万庄园管理处、石窟寺保护所、杜甫故里管理所、博物馆等文物保护单位,组建市文博事业中心,作为全市文物保护的统领机构;为加快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成立文旅集团专门负责旅游开发运营,让文物保护研究机构更好聚焦主责主业。以“文物加强、文化丰富、旅游出彩”作为文广旅体系统的三大支柱,在做好文物保护前提下,突出文物文化研究、阐释和利用,为文化赋能、旅游发展奠定基础,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三)突出盘活优化,编制配置更为科学。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的政治资源、执政资源,必须用到刀刃上、配到关键处。我市严格落实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障重点、服务发展的要求,统筹用好现有编制资源,既做减法,也做加法。通过改革,将大量编制资源腾出来,盘活用好,重点向重大战略需要上转、向基层和民生领域转,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专业人才,用于义务教育、基础医疗等民生领域。同时,持续实施“减县补乡”,跨层级向乡镇调剂282名编制,充实基层工作力量;突出工业主导,加大对工业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