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开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试卷题5道汇编附答案(供参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23年国开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试卷题5道汇编附答案(供参考)【目录】1.试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2.试述近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3.请试述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的失败分别说明了什么?4.试述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5.联系历史和现实,谈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023年国开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试卷2:试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2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在一次次求索和开拓中完成各种艰巨任务,关键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试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答:经过1924-1927年大革命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首要的根本任务,是找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方向道路。大革命的惨痛失败,把革命方向道路问题严重地急迫地摆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能否尽快解决这个根本问题,能否尽快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道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兴衰成败。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关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思想的中心和实践的重点,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道路之上。1.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八七会议前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进入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新时期。2.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及时地将进攻的方向转向农村,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3.毛泽东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1930年,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4.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重大成果。国开电大2023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试卷1:试述近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1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但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是由当时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决定的,试述近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答:一、近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一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二是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贯穿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1)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奸、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2)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辛亥革命);(3)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往往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后期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而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主要矛盾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方式了,由于中国地域广大,加上各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所以任何一个帝国主义国家都不能独占中国,因此各帝国主义是靠扶植清政府来间接统治中国,封建势力就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反对封建主义本质上也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所以主要矛盾除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之外,还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次,主要矛盾的演变。主要矛盾的地位在不同时期也发生过变化,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比如鸦片战争时期。当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结成联盟共同镇压中国人民时,尤其是主要镇压力量是依靠封建势力,这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比如太平天国运动。二、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1)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2)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由于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因此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历史任务有两个: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简单说也就是反帝反封建。最后,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就是推翻现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理解的。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为了摆脱落后的经济状况,是从生产力的角度理解的。针对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近代的仁人志士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应该先发展生产力,也就是所谓的实业救国,但都失败了。原因就在于发展生产力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在一个主权不完整的国家发展生产力终究是徒劳的,是没办法挽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状态。2023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请试述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的失败分别说明了什么?【附答案】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0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反抗压迫的过程。为了争取国家独立,实现民族复兴,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探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出路,掀起了生生不息、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请试述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的失败分别说明了什么?答:清末对国家的三次探索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三次活动都失败说明只靠地主阶级进行的近代化不能取得成功,必须改变制度才行,由资产阶级领导。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兴起的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自救运动。洋务派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阶级属性和运动性质决定了他们只能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他们希望通过学习西方以“自强”,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双重的迫切需要以及自身阶级和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使得向西方学习仅限于“师夷长技”的物质技术层面,不可能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洋务运动的实践表明:只有求得国家独立,才能从容地建设近代化;洋务运动必须有制度和政权的有力保证才能成功。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只有革命,只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争得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建设近代化。戊戌维新运动作为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只是昙花一现,这不但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必须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清末新政的失败,从客观上来看,清政府的经济改革在取得较大成效的同时也制造出了大量的反对力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带来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清政府的死敌——革命党实力的壮大;另一方面,清政府的各项改革措施都是需要钱的,财政困乏的清政府就将这笔花销加到了广大人民的身上,结果加剧了清政府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统治危机加剧。终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宣告了清朝统治的结束,清末新政也就告终。清末新政虽然失败了,但对今天的改革却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首先,改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顺应历史潮流;再者,人民才是改革的主体,改革必须调动人参与的积极性,改革发展的成果也应由全体人民共享。只有这样,改革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并最终走向成功。晚清政府的三次自救运动的失败,说明封建统治已走到了尽头.封建地主阶级已丧失了自我调节的能力,其失败的命运是必然的。2023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二:试述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附答案】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0分)对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中共中央在1945年的历史问题决议中有明确的论断:“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在1981年的历史问题决议中又指出:“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任何重要历史事件都必须把它放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来考察,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意义。试述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答:从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起,“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取得统治地位。在推行“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方面,比起前两次严重得多,所造成的危害要大得多,时间也长达4年之久。毛泽东同志被剥夺党、政、军各方面的领导权,处于“靠边站”的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继大革命失败后一次最重大的失败,使党和红军面临极端严重的危机。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史称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直接解决的是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这是当时具有决定意义而又有可能解决的问题,但它的意义并不限于这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反映的是两种指导思想、两种方法论的根本对立。陆定一同志在1944年讲解遵义会议决议时说:“军事问题的讨论是放在第一位。但会议的本质是反机会主义的开始。”他举例说:“过去估计敌我力量都不是从实际出发如说国民党已经崩溃了帝国主义就要垮台”“我们要学习毛主席,在工作中从实际出发”。毛泽东同志1963年同外宾谈话时更明确地说道:“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这次会议批判了教条主义。教条主义者说苏联一切都对,不把苏联的经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