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开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终考任务大作业试题论述题(共4题)汇编附答案供参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23年国开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终考任务大作业试题论述题(共4题)汇编附答案供参考【目录】一、请试述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的失败分别说明了什么?二、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哪些特征?它的本质要求是什么?三、试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四、试述近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国开电大2023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终考任务二大作业试题1:请试述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的失败分别说明了什么?【附答案】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0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反抗压迫的过程。为了争取国家独立,实现民族复兴,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探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出路,掀起了生生不息、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请试述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的失败分别说明了什么?答:清末,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内部矛盾,为了寻找国家出路,各种力量和思潮不断涌现。其中,三次重要的探索都以失败告终,这三次探索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成变法和清末新政。这些失败的经历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首先,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了单纯依靠技术引进并不能解决民族危机。19世纪中期,清朝政府开始推行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来提升国家的实力。然而,这场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虽然洋务运动在军事、工业、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它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制度的本质问题。因此,单纯依靠技术引进并不能解决民族危机,必须从制度上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其次,戊戌变法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并不可行。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试图通过改革来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然而,这场变法运动最终被镇压,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并不可行。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封建制度根深蒂固,资产阶级力量还不足以推翻封建制度。因此,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依靠更为强大的力量和更为深入的改革。最后,清末新政的失败说明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我改革无法解决根本问题。20世纪初,清朝政府开始推行清末新政,试图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来应对民族危机和内部矛盾。然而,这场改革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本质问题,反而加剧了内部矛盾和民族危机。这主要是因为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我改革并没有触及制度层面的问题,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总的来说,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的失败分别说明了技术引进不能解决民族危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并不可行以及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我改革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这些失败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也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首先,这些失败的经历告诉我们技术引进并不能解决民族危机。在洋务运动中,虽然中国引进了西方的技术和设备,但在制度上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这导致了洋务运动最终的失败。这让我们认识到要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不能仅仅依靠技术引进,更需要从制度上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其次,这些失败的经历也告诉我们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并不可行。在戊戌变法中,资产阶级改良派试图通过改革来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但最终被镇压。这表明中国的封建制度根深蒂固,资产阶级力量还不足以推翻封建制度。因此,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依靠更为强大的力量和更为深入的改革。最后,这些失败的经历还告诉我们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我改革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在清末新政中,尽管清朝政府试图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来应对民族危机和内部矛盾,但这场改革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本质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我改革并没有触及制度层面的问题,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综上所述,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的失败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这些失败的经历告诉我们技术引进不能解决民族危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并不可行以及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我改革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这些教训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2023年国开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试卷3: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哪些特征?它的本质要求是什么?【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3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那么,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哪些特征?它的本质要求是什么?答: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一、是人口规模巨大。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主要涉及人的问题,即现代化的主体,就是众多的人口,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说明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现代化呈现为要素众多、结构复杂、功能多样,收益被众多人口分摊就会摊薄,而一个小的震荡如果波及面广就会引发巨大的灾难,因而必须考虑“国之大者”。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涉及社会领域,是着眼于现代化的结果,是人人享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关系。与贫富差距悬殊不同,我们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拉下,要完善分配制度,逐步缩小行业差别、地区差别,促进机会公平、结果公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我们不断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涉及经济和文化领域,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活动中,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我们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都要硬,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强调二者的协调、平衡,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主要涉及生态领域,大自然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强调共生、生命共同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五、走和平发展道路。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我们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主要涉及政治领域,考虑国内和国际环境,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国家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处于世界体系之中,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一起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五个中国特色,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主要体现在9个方面: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领导力量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突出的优势,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最高原则。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同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根本区别。三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本质要求;四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政治建设的本质要求;五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六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七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八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交往的本质要求,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和平发展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九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形态的本质要求,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9个本质要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探索和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2023年国开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试卷2:试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2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在一次次求索和开拓中完成各种艰巨任务,关键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试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答:经过1924-1927年大革命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首要的根本任务,是找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方向道路。大革命的惨痛失败,把革命方向道路问题严重地急迫地摆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能否尽快解决这个根本问题,能否尽快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道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兴衰成败。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关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思想的中心和实践的重点,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道路之上。1.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八七会议前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进入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新时期。2.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及时地将进攻的方向转向农村,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3.毛泽东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1930年,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4.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