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大讨论上的发言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市委工作安排,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开展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和“四下基层”调研,带领三区党员干部排查整改各类问题233个。在学思用、知信行中,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对“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挑大梁、勇登攀、走在前”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具体来讲,有三个方面的体会和认识。一、“挑大梁、勇登攀、走在前”的要求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全国发展探路是对江苏的一贯要求。从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再到“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贯穿始终的是“走在前列”。扛起“走在前列”的省会担当,是全市各板块的共同责任。我们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科技创新的先行区,有责任、更有条件,在谱写“强富美高”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展现更大作为。第一,“挑大梁、勇登攀、走在前”,是我们保持自信自强的精气神。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经过多年的奋斗,我们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主要经济指标常年位居全市前列,不少工作在省市乃至全国有位次、有影响。比如,经济开发区在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始终位居第一方阵;综合环境整治、产业转型升级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充分肯定;街道网格化党建被誉为新时代城市版“枫桥经验”,等等。这说明,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推动经济增速走在前列、重点工作争创一流。我们也要始终自信自强,把向上向好的势头保持住,在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管党治党等各领域、各方面打造出更多标杆、形成更多领先。第二,“挑大梁、勇登攀、走在前”,是我们形成破局解难的新举措。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谋好方法路径、抓紧关键重点。今年“两会”期间,市委对我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前不久,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管理机制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意见》,为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奠定了基础。我们要对照线路图,结合三区实际,用改革的思维破解难题、用创新的办法打破瓶颈,对于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全力破除,对于社会治理的顽疾要对症下药,对于公共服务的短板要加快补齐,对于企业面临的难题要精准施策,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第三,“挑大梁、勇登攀、走在前”,是我们跑出争先进位的加速度。“走在前列”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在年初的作风建设大会和年中的全委会上,我们提出今年至少要力争“三个第一”:即市对区综合考核第一方阵;经济增长速度位列全市第一方阵;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幅力争全市第一位次。压力即动力。我们要树立更高标杆、展现更强担当,既要保持“谋定后动”的思考力,更要拿出“谋定快动”的执行力,聚焦聚力经济稳健增长、社会安全稳定、人民幸福安康,全力推动增长速度在全市走在前列、总量占比持续提升、排名不断进位,努力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二、我们的差距在哪里?虽然X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最大的区情,与“挑大梁、勇登攀、走在前”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第一,在发展的充分性上,有进步但还没能进位。虽然纵向比经济总量逐年持续攀升,但横向比增幅仍然处于全市靠后位次。特别是,传统产业占规模工业比重六成以上,大多企业仍处于价值的链中低端。科技对产业转型的带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还不够强。第二,在发展的协调性上,有优势但没转为胜势。近年来,一批省、市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了三区之间快联快通的能力,也加快了与主城的融合。但城镇化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新市区等新城片区承载力不强,宜居宜业、产城融合力度不够;老城片区城市更新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涉农片区农业不精、农民不富、农村不美的问题亟待解决。第三,在发展的普惠性上,有盆景但还没成风景。一直以来,我们持续把财政支出的80%投入民生,形成了一批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也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但这次省委巡视反馈指出,我们在解决民生问题上还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对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需求调研不扎实、规划布局的前瞻性不够,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供给有待提升,“一老一小”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第四,在发展的稳定性上,有底线但还没有底气。当前,宏观环境日趋复杂,“重点群体”“重点领域”信访问题仍然处于高位;公共安全风险易发多变,新型犯罪手段不断翻新,社会稳定工作还有较多隐患;加上财政减收因素增多,而刚性支出上升,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以及防债务风险压力加大。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有一些干部存在畏难情绪、懈怠思想,克难攻坚、主动作为不够,我们还需花费更大的力度统筹发展和安全。三、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干?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必须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按照“全力以赴促融合,构筑发展新高地”的目标定位,真抓实干、奋发进取,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第一,要在提升发展速度上“走在前”。当下,兄弟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竞争日趋激烈,要稳住争先进位、比学赶超的态势,必须保持速度优势,积累更多胜势。我们要在保证“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于“快”的追求,持续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以稳定实体经济为重点、构筑竞争优势,以项目招引建设为抓手、积蓄发展活力,多措并举挖潜能、强势能、增效能,着力推动增长速度走在前、各项工作快进先进,切实以速度上的优势弥补总量上的劣势、提升质量上的短板。目前,我们要聚焦“决战四季度、夺取全年胜”,奋力完成全年目标,提前谋划明年工作,确保今年收好官、明年开好局。第二,要在提高发展质效上“走在前”。我们追求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走在前”也必须是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质和量”相统一的“前列”。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转到提高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上来。在制造业上,既要持续优化石化、能源等传统产业布局,又要围绕智能制造、新型电子、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再培养一批“链主”企业,推动制造业规模全市领先。在服务业上,聚焦“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争创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在新兴产业上,继续深化中国智谷建设,推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竞争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加快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形成千家生物医药企业集群。第三,要在厚植发展优势上“走在前”。区域协同发展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三区攥指成拳,更好地提升整体竞争力,在更多工作上打造亮点、创出品牌。我们要在“普遍在做”的方面争创示范标杆,比如,加快培育两个千亿级主导产业,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在五十亿级、百亿级重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推动招商引资扩量提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将在更多领域构筑新优势,不断提升发展竞争力、影响力。同时,也要在“没有先例”的领域率先闯出路子,比如,继续发挥好“三圈叠加”优势,争当国家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进一步深化集成式改革,不断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等等。我们也相信,通过不懈地努力,能打造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多动能。第四,要在守牢发展底线上“走在前”。发展和安全犹如一体两翼、驱动双轮。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要聚焦人民幸福安康,在重新审视“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布局的基础上,谋深做实“一老一小”整体方案,解决好安置房超期过渡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向远郊、保障房片区等薄弱地区倾斜,持续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要聚焦社会安全稳定,聚力抓安全、防风险、促和谐,全面提升预警和应对处置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能力,全力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社会等领域风险隐患,突出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第五,要在提振发展士气上“走在前”。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两次重要讲话,都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重要要求,其中特别希望江苏干部要有“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良好的作风一直是干部的鲜明特质,我们要把好传统、好作风继承下来、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以“拼”的精神、“实”的干劲干事创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上积极作为,在践行为民宗旨上用心用情,在急难险重任务上勇挑重担,让好作风优环境成为鲜明标识。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决防止“四个冲动”,既做看得见、摸得着的“显绩”,更做打基础、立长远的“潜绩”,切实以对实践、人民和历史负责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在主题教育“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挑大梁,勇登攀、走在前”大讨论上交流发言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四个必须”的明确要求,赋予了“四个走在前”“四个新”的重大任务,为江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引。从“四个走在前”到“四个新”,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要求前后贯通、层层递进,既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作为全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全市发展的重要板块,我们理应扛起“挑大梁、勇攀登、走在前”的重大责任,把忠诚感恩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把“四个新”重大任务一项项落到实处,把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事、嘱托的事一件件办实办好,奋力扛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大区担当。下面,围绕本次讨论主题,结合政府工作,交流四个方面:一、坚持创新驱动,以科技自立自强支撑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首要一条都是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明确要求我们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我区现有11所高等院校、8所科研院所、12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众多校地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具备良好基础,但仍然存在高校创新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程度还需进一步提升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采取精准措施,将教科产才的优势潜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在建设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中干出“走在前、做示范”的过硬业绩。一是布局重大产业创新平台。以科技创新带建设为契机,积极对接各类创新平台落户。服务好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加快联合研究院建设,推动科技全球研发中心投入运营,促进产研院总院内华为系等创新实验室实体化运作,形成战略科技力量的“关键支撑”。二是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持续完善科技项目“揭榜挂帅”“赛马制”制度,进一步突出企业“出题人”“主答题人”“阅卷人”地位,推动产业需求与创新资源双向对接。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企业成果对接行动”“校企联合创新行动”,推动高端数控装备、工业互联网等行业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促成更多科技成果加速走向“应用场”。三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扩大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优化企业孵育,融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持续涵养创新型领军企业、独角兽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森林”,以发展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标志性产业打造一批高水平产业创新节点。尽快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家以上,催生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二、坚守实体经济,以强链补链延链建设产业强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我区不仅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世界级光电显示产业基地、国家级长江航运物流枢纽,也是我们重要的石化、电子、装备工业区。但是,目前我区工业经济下行态势尚未扭转,石化、液晶显示等部分行业表现疲软,对经济拉动作用有限。从根源上看,我区产业结构水平位于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低端,缺少核心产品和核心竞争力,“大而不强”的问题亟待解决。这就需要我们始终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一是以“强链”增强产业链竞争实力。围绕电子信息、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