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篮球-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实践初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初中篮球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实践初探2023/X/XX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是最关键的环节,但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的转型一直得不到有效实现,造成这个现状有很多影响因素,其中课堂教学如何将学习过程中的“学、练、赛、评”做到一体化是关键。“学”是指在体育课堂中学习教学内容,去创设情景的学。“练”是指以教学内容、目标为核心所进行的单个技术动作及组合技术动作的练习,并把单个技术动作的学习与相关的技能、体能练习进行合理的组合,促进课堂学习的实用性。“赛”是指游戏或比赛,通过游戏或比赛的形式巩固学生所学的单个技术都动作,提高学生对所学动作的运用能力。“评”是指对学练标准具体落实的达成度的判断,也是不断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一把标尺,通过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对学生所学、所练和所赛进行逐一评价,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体育课堂起到促进作用。一、学一创建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体育篮球教材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对篮球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兴趣,那么在体育课堂中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在《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项目上有以下方法。方法一:首先在篮下45°方向上,划出起跳线、第一步和第二步落点、起跳落地的区域。通过限定起跳距离、第一步和第二步落点、落地区域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一大、二小、三高跳”的脚步动作。其次从起跳线到第一步落点和从第一步落点到第二步落点两个距离的直观比较,明确地展示“第一步大,第二步小”的步幅要求;利用限定落地区域,让学生明白第三步是要向高跳,而不是向远跳。学生观察后有了直观的认识,再利用地上的标志线进行实践练习,能够快速提高动作质量。方法二:先平放一张完整的报纸作为第一步需要跨过的距离,再用1/2张报纸作为第二步需要跨过的距离,之后在第三步正前方设置一条有一定高度的橡皮筋作为障碍,引导学生第三步向上起跳。通过报纸大小的比较,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第一步大、第二步小”的步幅,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练习时由于有报纸的限定,学生更容易形成正确的动作;第三步利用有一定高度的橡皮筋,促使学生向上跳,把水平速度转化成垂直速度,避免了身体过于前冲而延误投篮时机,又为手指手腕用力投篮奠定垂直速度的基础。既可以徒手,也可以持球进行脚步动作练习,还可以用在篮下完整动作的练习。课标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从重“教”转变为重“学”,重“练”转变为重“玩”,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应注意学生原有的篮球技术水平以及心智发展发水平。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积极性与浓厚的兴趣,那么体育运动中的技术、战术等,都将会事半功倍。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如问题、体验、游戏等,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二、练一构建单元计划现阶段体育课堂中的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是按照项目进行划分的,学生学习体育项目主要是被动的学习,学生对项目价值、项目特征理解度不够,只学习单个技术动作,对技术动作的运用停留在浅层表面,学生缺乏深度思维,没有进人深度学习,一节课结束后,学生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构建初中篮球项目这一大单元计划时,低年级应从单个技术动作教学出发,以组合技术动作教学为主;高年级在学练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凸显基本战术和比赛能力的教学,体现整个初中篮球单元教学整体性、层次性和关联性,呈现单元教学设计的结构化。在教材《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中,在构建单元时,采用了运球、传球、跑位、接球、投篮的形式,第一课时:《运球+投篮》,第二课时《跑位+接球+投篮》以此类推,另外组合练习中融人防守。通过反复的组合练习,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到组合练习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再经过教师的点评提升,并不断提出新的目标要求,用练习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组合练习方式的有效运用,让学生在成功中逐渐培养练习兴趣,进一步巩固组合练习的运用。在组合练习中涉及多种篮球战术,如:单人防守、传接球、各种跑动,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组合练习,将篮球战术的演练与技术的学习有效组合在一起,为今后在篮球比赛中运用简单的、基本的篮球技战术打下基础。但是在组合练习中,能力较弱的学生,如部分女生,在防守队员的防守下,难以将球传出去,更难以将球投人篮筐,如果教师早察觉,是否可以进行分层教学,让这几个学生取消防守或进行原地的消极防守,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传球与投篮的乐趣,从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三、赛一注重实战演练在初中篮球课堂教学中,需要注重开发生动有趣的体育比赛,通过开展比赛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综合性的篮球比赛之中,利用团队协作、身体对抗等方式切身感受篮球运动的竟技魅力,在实际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配合与协作意识,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练”的基本训练方式,提高篮球教学的实际效果。以《运球+投篮》为例,我组织了直线运球比赛:全班分4组,每组排头各持一球站于端线,比赛开始,排头运球到端线进行投篮,如果没进,必须补篮一次,再运回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按同样方法进行,依此类推,按完成的先后顺序决定名次,先完成者名次列前。混合型运球比赛:全班分4组,站于端线排头各持一球,比赛开始,排头快速运球到中线,绕预先设置障碍物运球一圈后,再运到另一端线后进行投篮,如果没进必须补篮一次,再直线运回原地将球交给后面的同学,后面的同学按同样的方法进行,先完成者为胜。以《运球+传接球》为例,迎面跑动传接球比赛:全班分4组,每组6人,每组又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相对站立,相距15米,运球2次后传球跑到对方队尾。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比赛形式,第一种:按失误的先后顺序决定名次,后失误者名次列先。第二种:按规定的时间(5分钟),看哪组传、接球的次数多。次数多者名次列前。行进间传、接球比赛:全班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大组,每组又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小组站位于端线。间距2至3米比赛开始,每小组排头两人跑动中传、接球至另一端线,传接球之前必须运一次球,然后传、接球返回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按同样的方法进行,依此类推,先完成为胜。轮流赛:将全班分成水平基本相等的若干个三人小组,在4个半场进行三对三的比赛,3或5球为一局,胜者继续与下一组比赛。负者等到本半场各小组比赛一轮后继续练习。当人数较多,场地较少时,可以4人一组。当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不高,消极对待比赛时,可以采用负者继续比赛,胜者休息的办法来增强他们进攻的主动性。四、评一注重差异评价对学的过程与结果、练的过程与结果、赛的过程与结果及贯穿整节课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等进行各方面评价。现行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在体育教学中要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为此,教师在评价时,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因为评价是伴随着学、练、赛的过程随时随地发生的,教师发现好的要及时表扬,发现不足要及时纠错,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其次,要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且评价的方式要简单便捷,评价的内容要简单明了,用最简单的方法和最简单的内容对学生学练情况作一个真实全面的评价,让学生一听就明白、一看就知道,通过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以《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为例,设置学生自评互评表。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同学一张自评互评表,每位同学投5次,小组其他同学根据投篮动作着重对发力与手型、起跳与腾空进行评价,最终汇总分数,引导学生对自身技术动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五、结论与建议1.在篮球项目教学中,“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四个环节作为独立运作的部分组成一个紧密衔接、相互配合的整体,四个环节成递进关系,为学生学习运动技能、提升运动能力、培养意志品质的过程中进行服务。2.“学、练、赛、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每节课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学练,每堂课组织各类不同难度的游戏或比赛,让学生学到的知识真正落到实处,只有充分认清“学、练、赛、评”各自的内在含义及关键点,通过积极尝试、灵活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才可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和提升教学效能。3.篮球作为一项深受学生喜爱又充满活力的运动,能展现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如体力、智力等等,但其价值远远不止于此,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的有效实施,满足初中体育教学改革要求的同时,让学生保持并持续激发对篮球的兴趣和热情。总之从课堂教学出发,积极探索”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在”学“中保证基础,在”练“中重视多样、关注融合,在”赛“中强调运用,在”评“中注重多元,有利于提升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科效能,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领悟体育的意义。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