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之光》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第三单元人文精神的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的第14课理性之光。教材分析:本课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的成熟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文艺复兴,后启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课的内容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关系密切,学好本课可以更好的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的建立过程,启蒙运动是第二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重大贡献即确立了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石,具有前瞻性、革命性和进步性。理论依据:本课理论性强,内容较枯燥,要学生深刻理解启蒙运动的内涵不太容易。因此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历史的兴趣非常重要。所以本节课秉承新课程理念,采用问题引领、合作探究的模式来设计组织教学,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和感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老师则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情分析本课面对的是高二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和表达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但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并提高归纳比较能力。(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问题引领——探究解决——拓展问题,学习提取信息和概括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人文意识,关注社会发展,领悟思想自由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启蒙运动的理论表现并学习概括的方法。(2)难点:理解启蒙运动的真谛在于运用自己的理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教学方法本课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以人权这一主线整合教材资源;以情境体验历史;采用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讨论谈话法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辨以及合作探究法,依据相关情境和材料解决相关问题。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给出课标要求,布置学生自学,搜集材料,提出问题(二)导入:(用近段网络最火的流行事件“我爸是李刚”导入,启兴;凝神并引入主题,。)“我爸是李刚”,这件事一出,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网友呼吁:“请尊重我们的人权”,同学们,典型的特权无情践踏人权的表现。这不禁引起我们对人权的反思:今天的人权现状?今天我们一起走进18世纪的欧洲,去领悟西方启蒙思想家对人权地认识和思考,走进历史,汲取其智慧。(三)授课一、基础探究请同学们亲近历史,依托教材资料,根据预习的情况,概括要点,自主完成以下表格,简述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这部分内容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小组交流)人物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观点批判依据倡导思想地位/意义共同点在学生提取教材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对话的方式解决一些小细节:1、解决几个概念:三权分立,社会契约2、概述思想意义的基础上体会思想自由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什么是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他们思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人权,并认识到人权之天赋,神圣不可侵犯)(为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解决课标的基本要求,概述思想家的主张)那么他们具体是怎么认识人权的?我们继续与思想大师对话(在与学生谈话的基础上,教师概括引导过渡,进而进入下一环节,创设情境,深入探究,突破重点难点。)二、深入探究1、幻灯片显示四位思想家的言论,以问题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突破重点。针对4位思想家的观点,分4个小组,每一组解决探究一个思想家的思想。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板书。这个环节,教师着重分析孟德斯鸠的思想,指导学生分析概括的方法。2、为什么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如此的热爱自由,狂热的追求自由?(提示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用类比迁移文艺复兴的原因的方法,学生基本能解决)3、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体会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提示重点比较内容)(这个问题主要是加深学生对人文精神发展的理解,教师在学生分析内容的基础上得出:到启蒙时代,人的价值已经不再满足于对个人物质和精神的追求,而是将其目标扩展到改造整个社会,进一步解决“人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人文精神走向成熟。)三、延伸历史提供材料,结合当前中美两国的人权发展现状,畅谈对人权发展问题的认识。(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达成。)(四)小结: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过: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思想是人的全部的尊严。启蒙时代的思想最早阐述天赋人权,并把人的价值提升到社会层面,这既是人的伟大的体现,也催生了伟大的人,诠释了人的尊严。(概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