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3《声声慢》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生平,联系她的其他作品理解她的“愁”。2.分析词中情感的表现手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叙抒情)结合,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3.比较阅读,感受婉约派的艺术风格,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让学生感受诗歌中凄美的意境。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思维发展与提升:以问题为路标,通过“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地鉴赏诗歌。审美鉴赏与创造: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让学生感受诗歌中凄美的意境。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写作背景声声慢:原调名《胜胜慢》。慢:即慢词、慢曲,为词的长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1、范读注意节奏2、自由朗诵并思考: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词当然也有词眼,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愁整体感知愁什么?明确:1、公愁—山河破碎、亡国之痛2、私愁—孀居之悲、沦落之苦(一)直接写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品味:叠字的妙处!这句话包含有几种意思?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动作环境感受若有所失寻觅无果处境冷清心境清冷凄苦无告沉痛凄厉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悲苦愁绝(二)间接写愁:酒雁黄花梧桐借景抒情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结论:酒是“愁”的象征酒,一种浓郁情义和相思的幽愁。酒,一种溢满凄凉哀伤的落寞。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晚年凄凉惨淡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结论:过雁象征离愁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菊花,一种孤傲高洁品格的象征。菊花,诗人孤独寂寞情的寄托。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梧桐,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结论: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再读文思考讨论这些意象表达出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意象-意境-情感意象: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意境:冷清、凄惨、哀怨、愁苦之境添愁、助愁情感:国破家亡之悲、丧夫孤独之愁颠沛流离之苦以愁作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但却言尽而意无穷,欲说还休,罢、罢、罢!愁情似水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本词的“愁”,具有什么广阔的社会意义?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感情,也是当时无数流离失所的妇女的共同情感。作者是遭遇与痛苦是时代造成的。鉴赏探讨丧夫之痛孀居之悲颠沛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恨通过描写词人南渡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抒发了词人的悼亡之悲、怀旧之哀,以寄寓家国之痛、故土之思。主题思想:愁是这首词的主调,早年是“闺愁”,“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诗强说愁”;晚年则是经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以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愁。全词就抒写一个“愁”字,从不同角度,选取不同意象,反复描写、渲染,充分的表现出词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读后使人感觉愁哀纸满。课后小结课后作业:1、背诵2、查阅唐诗宋词,试找出几句写愁的诗3、阅读李清照的诗词,感受李清照的思想感情。附录:(李清照诗歌)《点绛唇》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语。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李清照婉约的词风。《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识拓展:李清照的婉约词风。《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知识拓展:李清照的婉约词风知识拓展:李清照的婉约词风。《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