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时无为政治与长老统治———《乡土中国》第十、第十一章阅读《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学习目标1.理解“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教化权力”等关键概念的内涵。2.对中国社会“无为而治”“长老统治”的特点有较为深入的理解。梳理各章内容要点•第十篇《无为政治》,论述了社会冲突中的“横暴权力”与社会合作中的“同意权力”,但在农业性的乡土社会中“无为”的政治是最现实也是最理想的。•第十一篇《长老统治》,指明在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中,与“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并存的还有教化式的权力,中国政治性质用民主或不民主形容都是不合适的,于是作者使用了“长老统治”一词。填出导图中的空缺部分第10章①冲突②合作③横暴④同意填出导图中的空缺部分第11章①学习文化②长幼尊卑内容归纳概念比较理解概念概念理解(1)横暴权力是指在社会冲突中占主导地位的一方对暂时屈服的一方所握有的支配、压迫性权力。(2)同意权力是为了保证分工合作顺利进行的基于社会契约的相互同意相互监督的权力。关键概念阐释3.教化权力是在社会继替的过程(相对稳定的文化环境)中,长辈为文化传承而强制教导晚辈的一种权力。4.长老统治在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中,有一种教化权力(长老权力)与“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并存,它既非民主又异于不民主的专制,难以用民主或不民主的尺度来衡量,这种统治叫“长老统治”。叶圣陶和他的三个子女叶至美(前排左一)、叶至善(后排左)、叶至诚(后排右)。冬天,我走出屋子没把门带上,父亲在背后喊:“怕把尾巴夹着了吗?”次数一多,不必再用这么长的句子,父亲只喊:“尾巴,尾巴!”就这样渐渐养成了我冷天进出屋子随手关门的习惯。(叶至善《几件小事——忆父亲叶圣陶》)费孝通概括此现象为:教化权力探讨问题1.根据8~11章的内容分析乡土社会“礼”“法”“政”的复杂关系,描述乡土社会治理的整体状况。乡土社会治理中“礼”“法”“政”并存,但是所占分量有区别。从《礼治秩序》可知,乡土社会维持社会秩序主要通过“礼”;从《无讼》可知,乡土社会追求“无讼”,有矛盾不看重诉讼,重视调解,即使打官司也深受“礼治”观念影响,带有教化性质;从《无为政治》与《长老统治》可知,在乡土社会中“政治”处于无为状态,占主导地位的政治力量是与“礼治”相应的“教化权力”。2.8~11章论述了一个什么共同问题?在全书中的地位如何?(1)讨论了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与社会治理问题,其核心是教化权力、礼治秩序。(2)与4~7章讨论的差序格局一样,也是全书的主要内容。思辨探究•1.运用《乡土中国》的“礼治”“法治”等概念与观点,讨论电影《被告山杠爷》中的故事冲突及其深层文化原因。•电影《被告山杠爷》故事梗概:电影讲述了山杠爷与村民的五个冲突故事。强英为小事打骂虐待婆婆,被山杠爷当众训斥并捆绑游街,导致强英雨夜含恨在山杠爷门前上吊自尽;张明喜外出打工,为了多挣钱不愿回村补种田地,山杠爷当众拆了张明喜写给媳妇的信,并派人去外地将他找回;赵二立赌钱喝酒打骂媳妇,被山杠爷深夜关进祠堂;王禄迟交公粮,被山杠爷囚禁在祠堂三天,不给饭吃;腊正反对堆堆坪集体修水库,不交钱也不愿出劳力,被山杠爷当众打耳光。•答案山杠爷当了堆堆坪三十多年家,可以用“一蛮三分理”来概括。山杠爷认为“懒驴不打不拉磨”,对付刁汉泼妇就应该“蛮”。在这里,“蛮”的深层文化原因正是《乡土中国》里所说的“礼治”,这个“蛮”符合村规村俗,所以有“三分理”。山杠爷在堆堆坪具有很高威信,全村老少都听他的。这份威信与其说来自村支书身份,不如说是堆堆坪的教化权力所赋予的。县检察院的工作人员收到匿名信,来到堆堆坪调查山杠爷的问题。尽管山杠爷没有多吃多占,没有以权谋私,一心为了堆堆坪,动机是好的,取得的社会效果也不错,但他的行为直接导致强英死亡,触犯了法律,最终被戴上了手铐。《乡土中国》写于20世纪40年代,电影拍摄于20世纪90年代。两部作品虽然相距五十年,我们看到书中谈到的“法律下乡”问题在电影中依然存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我这种尝试,在具体现象中提炼出认识现象的概念,属于理性知识的范畴。它并不是虚构,也不是理想,而是存在于具体事物中的普遍性质,是通过人们的认识过程而形成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形成既然是从具体事物里提炼出来的,那就得不断地在具体事物里去核实,逐步减少误差。——费孝通《无讼》阅读下面的材料,探究问题张艺谋导演曾经拍过一部电影《秋菊打官司》,讲的是在一个贫穷闭塞的村庄里,秋菊家要建一个辣子棚,村长不同意,秋菊的丈夫骂村长“绝户”,村长一气之下踢伤了他,秋菊要求村长道歉,村长赔了200块钱却拒绝道歉,于是秋菊为了讨得一个“说法”,开启了漫长的诉讼之路。后来村长在秋菊难产之时帮助她脱险就在秋菊要感谢村长时,村长却因伤害罪被拘留。请结合本章内容,分析这部电影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参考答家:在农村,最大的权力者是村长、长老,民间舆论是评判行为的最主要力量,人情是联系人们关系的最大纽带。而在现代秩序中,权力者是公安局,是政府,评判行为的力量是法律,是国家强制机关,联系人之间关系的是合作或者利益。而这里的秋菊是要通过现代秩序来解决一个乡土内的问题,因为通过乡土秩序她无法解决,她认为法律是有效的。这其实反映的是礼治社会与法治社会的冲突,表现出在社会进化过程中礼与法的矛盾冲突。影片触碰到乡土社会一个敏感问题,即当村民与拥有调解权力的村长、长老发生冲突时,乡土社会该如何调解?乡土社会注重人情,正当大家言归于好、其乐融融时,村长却被告知要承受牢狱之灾,可见法律是铁面无私的,可以忽视人情,超越人情,这种现代的法治社会与传统的淳朴的乡土社会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冲突。我这种尝试,在具体现象中提炼出认识现象的概念,属于理性知识的范畴。它并不是虚构,也不是理想,而是存在于具体事物中的普遍性质,是通过人们的认识过程而形成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形成既然是从具体事物里提炼出来的,那就得不断地在具体事物里去核实,逐步减少误差。——费孝通《无讼》学以致用(1)结合《礼治秩序》《无讼》和你对乡土社会的了解,你认为在礼治社会中,人们为什么不愿意打官司?请分条阐述原因。参考答家:产生矛盾,说明处事不当,说明修养才学欠缺。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打官司意味着彻底的撕破脸,矛盾不可调和。一场官司,不仅影响此时此刻,而且会波及后代子孙。(世仇、家仇、死对头,这类词的流程就是乡土社会中打官司不良后果的反映)贵时费力费心费钱。(打不起官司)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下面这句话的含意。为了皇权自身的维持,在历史的经验中,找到了“无为”的生存价值,确立了无为政治的理想。参考答案:“无为政治”,是历代帝王的治国理想。所谓“无为”,其实是为养民。统治者尽量少动用社会资源,少干涉民众的正常生活,使得国家人口得以繁衍生息,社会繁荣昌盛,统治长治久安。筑城修河,开疆辟野,甚至打起仗来,都是笔不菲的消费,对于缺乏储蓄的农业经济可谓是巨大的负担。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国家活动经费就义务地落在劳苦大众身上。如果经费太多了,就会怨声載道,要是超过了承重极限,各地的“陈胜吴广”们就会揭竿而起,天下大乱,必然威胁到统治阶级。所以为维持自身统治,统治者都力求无为。由此确立了无为政治的理想。我这种尝试,在具体现象中提炼出认识现象的概念,属于理性知识的范畴。它并不是虚构,也不是理想,而是存在于具体事物中的普遍性质,是通过人们的认识过程而形成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形成既然是从具体事物里提炼出来的,那就得不断地在具体事物里去核实,逐步减少误差。——费孝通《无讼》请将下面各项中反映出的权力进行归类。只填写序号。①出生入籍上户口②公安、武警③苛政猛于虎④政府组织⑤《白鹿原》中的田小娥违反礼法,族长禁止她进祠堂⑥为政以德⑦买卖合同⑧为民父母⑨教师对学生的教导⑩出则悌⑾乡规民约⑿遵守公司规章制度⒀办理营业执照(1)横暴权力:②③④(2)同意权力:①⑦⑿⒀(3)教化权力:⑤⑥⑧⑨⑩⑾随堂巩固1.下列关于《礼治秩序》《无讼》两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B.礼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所以礼源自道德,且不超越道德。C.费孝通认为,最理想的球赛是裁判员几乎形同虚设,球员谙熟规则,技艺要能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的程度。这个譬喻可以用来说明乡土社会对于讼事的看法。D.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指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是得看人民怎么去应用这些设备。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答案B随堂巩固2.依据《乡土中国》,为下面的论点选择论据,最合理的一项是()论点: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礼”,就成了撒野,没有规矩,简直是个道德问题。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A.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B.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是所,而众星拱之。”C.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D.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答案A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先生提出过四种权力,分别是横暴权力、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横暴权力”,我们从字面上便能看出这种权力所具有的冲突性和激烈性。费孝通先生在另一部著作《皇权与绅权》中提到的“皇权”就是非常典型的横暴权力。费孝通先生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一位皇帝,雄才大略,很有抱负,他想要筑城修河,开辟疆土。从长远看,这也是能造福子孙后代的。可遗憾的是,有时候,国家的财政实力跟不上皇上的雄心壮志,而皇上又利用手上的权力一意孤行,这样一来,就民怨沸腾了。各种各样的起义随之爆发,打仗就要流血,一场战争下来,国家元气大伤,于是就需要休养生息,恢复生产,经济慢慢好转,新一任统治者又开始重蹈前任的覆辙,于是新一轮的横暴权力又开始了。•3.请写出画线部分的内容。答案同意权力长老权力时势权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4.唐朝诗人皮日休写过一首《汴河怀古》,诗歌内容为: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请结合《乡土中国》中对横暴权力的阐述,分析诗人对这段历史的看法。答案(1)诗人首先肯定了隋炀帝开凿运河对后世国计民生的好处;(2)然后对隋炀帝滥用“皇权”这种“横暴权力”为自己的私欲服务,导致与百姓的矛盾冲突十分激烈,最终亡国的事进行了批判。作业1.预习第十二至十四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