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语文统编版高一年级必修一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新知导入中国人的种菜天赋,把外国人都惊呆了“中国人现在种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在世界各地只要有中国人,在他家里终会发现一些种植出来的绿色植物,如果有条件还会开垦出来一片土地,自己种菜吃。在种菜技艺上,中国人和外国人也有很大不同,在欧美一些国家,种菜的农民一生也只会重复种植一些蔬菜,而我们中国人种菜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只要给一把锄头一包种子总能种出一片菜地出来。”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阅读整本书。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了解书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2.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用思维导图整体内容提要。把握全书的逻辑思路。3.学习写作读书笔记。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学术著作的特点,理解关键概念,了解学术价值。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审美鉴赏与创造:写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心得。文化传承与理解:传承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精华,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中国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作家介绍费孝通,祖籍江苏吴江。著名社会学家。1936年赴英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等职。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等。其中,《乡土中国》及《生育制度》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写作背景《乡土中国》来源于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当时作者应《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14篇文章,《乡土中国》由这些内容、文章辑录而成。学术价值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说:“《乡土中国》是讲述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的代表作,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提供了重要参考。”主要内容《乡土中国》包括14篇论文:《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章节简介第一篇《乡土本色》,开宗明义,点明中国社会的乡土性的原因及特点。在这一篇中,作者从中国社会的“乡土性”切入,探讨了乡下人的“土气”所涉及的“信用”以及中国乡土社会发展的农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章节简介第二篇《文字下乡》,从文字的产生与功用的角度说明在乡土社会里,文字语言相比于“特殊语言”(包括表情、肢体动作等)所天生固有的局限性,从而反思文字下乡运动的现实可操作性和必要性。新知讲解第三篇《再论文字下乡》,从时间格局中说明乡土社会没有文字发展的土壤,同时为被指作“愚”的乡下人作辩护。第四篇《差序格局》,阐明了差序格局这一全新的概念,并与西方的团体格局作比较。介绍了中国乡土社会中“以己为中心”(石子投入水中的波浪式)的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差序格局。新知讲解第五篇《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中国差序格局下,缺乏团体道德,指出道德体系中最大的特点——私。第六篇《家族》,区别了“家”与“家族”,并具体论述了它们的结构、原则及功能。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家族主轴是纵的,而夫妻成了配轴。第七篇《男女有别》,阐述了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家庭爱情观,探讨了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基本问题,用两种文化模式的对比分析了乡土社会男女隔阂的原因。新知讲解第八篇《礼治秩序》,说明了礼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在乡土社会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礼治社会中人们是主动的服于成规。第九篇《无讼》,点明了中国在从乡土社会蜕变的过程中法治秩序与礼治秩序的矛盾,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下产生了很多的副作用。新知讲解第十篇《无为政治》,论述了社会冲突中的“横暴权力”与社会合作中的“同意权力”,但在农业性的乡土社会中“无为”的政治是最现实也是最理想的。第十一篇《长老统治》,指明在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中,与“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并存的还有教化式的权力,中国政治性质用民主或不民主形容都是不合适的,于是作者使用了“长老统治”一词。阅读指导1.略读略读就是快速阅读,了解每一章的内容大意,略读每一章的核心概念与主要观点,大致理解书中重要观点。阅读指导2.精读精读就是认真反复阅读,逐字逐句地进行深入钻研,借助批注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悟,可以借助回答教材中的阅读导引来检测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是否到位。借助书本每一章前的文本梳理勾连章节与章节之间的关系。阅读指导3.研读研读就是在通读完全书,并精读过部分章节后,对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复阅读和思考,这些问题可以是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提出的专题,也可以是参考教材后面附加的问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搜集资料、讨论展示。阅读指导4.重读重读不是再读一遍,而是一遍一遍反复阅读,甚至终生阅读。对于同一本书,我们在不同的年龄,在不同的境遇下读所获得的感受与认知是不同的。任务布置第1天:导读课——初步了解《乡土中国》第2天:阅读第一章——为批注指导课做准备第3天:批注指导课——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批注第4—10天:学生阅读全书——按教师指导的方法进行阅读、批注第11天:研读指导课——教师示范指导如何进行研究性问题的探讨研究第12—17天:小组进行研读第18天:学生分小组研究性课题展示第19天:阅读评价与考核阅读任务请阅读《重刊序言》《后记》《附录》三个部分,设计全书内容的思维导图。(不流动性)(人离不开土)(熟悉性)(法理社会)①②③(村与村之间)阅读任务任务:《乡土本色》略读:《乡土本色》在全书中起到对乡土中国性质的概述的作用,设计思维导图呈现各段之间的关系。阅读任务精读:《乡土本色》《乡土本色》在全书作者把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请找出描写“乡土性”特点的句子,概括其特色。乡土性有三个特点:1.“乡下人离不了泥土”。2.不流动性。3.熟人社会。阅读任务任务:《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精读:乡土社会“真的”不需要文字吗?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示例1:赞同。费孝通先生认为,乡土社会大体上是没有“文字”的社会。文化的传承可以以口口相传、言传身教的方式代代延续。在这一层上,有语言而无文字。所以文字之于定型的乡土社会是没有必要的。阅读任务任务:《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精读:乡土社会“真的”不需要文字吗?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示例2:不赞同。乡土社会尽管世代相传,很多非物质遗产是由代代相传并非文字而记录的,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产生了很多文化的消亡;除此之外,费老的《乡土中国》是以上世纪40年代的社会为背景创作的,已经不适于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阅读任务任务:《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精读:1.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出“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的概念内涵。2.选择村镇调查点,对中国“法律下乡”提出几点好的建议。阅读任务1.“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的概念内涵。阅读任务2.选择村镇调查点,对中国“法律下乡”提出几点好的建议。①加强对基层管理干部的法律知识培训工作。②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宣传教育活动。以微信、手机等新的传播方式为载体普及法律知识,深入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增强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法治观念。③落实属地原则,做好进程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阅读任务任务:《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略读:请为《长老统治》理清论证思路。合作探究任务:《血缘的关系》《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精读: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特别是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与农村的差距也逐渐缩小,乡土性也逐渐淡化了,“乡土”观念日渐式微,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你对振兴乡村有哪些好的建议?合作探究柯灵在《乡土情结》中说:“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远离家乡和记住乡愁并不矛盾,关键是找到一个平衡点,乡土城镇就显得格外重要。合作探究好的建议:①转变生产方式,完善公共服务等,让人们就地城镇化。②珍视历史遗存,转向提升品质、注重人性的内聚式发展。③打造优势产业,发展特色小镇经济,用特色文化保留乡土气息,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归属感。联系全书,从对应概念的角度填写下面表格。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指称其他社会的对应概念礼俗社会法理社会借助语言的社会借助文字的社会差序格局团体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系维着人民的宪法小家庭家庭课堂练习男女有别男女同求礼治秩序、道德秩序法治秩序调解体系司法诉讼体系无为政治有为政治教化的权力、横暴的权力、同意的权力同意的权力、横暴的权力血缘社会地缘社会课堂练习拓展提高以《“乡土中国”的今天》为题,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或自己做过的调查,分析“乡土中国”一词的变迁,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创建微信群,共享所有文章。提示:写作时既要联系社会现实,结合思想观念、经济模式等去阐述“乡土中国”在现代社会的留存与变化,也要对相应的文化内涵进行辩证性分析。要学会理论联系现实,可以关注热点新闻、影视作品等,进而分析其中隐含的有关“乡土社会”的思想。课堂总结“我敢于在讲台上把自己知道不成熟的想法,和盘托出在青年人的面前,那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教育方法。我并不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已有的知识,这些学生们自己可以从书本上去学习,而主要是在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作为教师的人就得带个头。至于攻关的结果是否获得了可靠的知识,那是另一个问题。”作业布置写一篇心得式读书笔记,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现实;可以总结历史教训,也可以评论当下局势;可以回忆幼年时日,也可以写班级或家庭情况。要突出时代精神。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