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课件ppt(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LOGO药理学湖北中医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雷红伟LOGO药理学总论LOGO绪论药物,用于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或有目的地改变生理功能,并且规定了用法、用量的化学物质。2.毒物,是指在较小剂量即可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损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化学物质药品(符合应用、便于使用、贮运安全)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和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4.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包括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5.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即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的过程,以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规律。阐明药物作用规律与其机制,2.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最佳疗效、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3.研究开发新药,发现现有药物的新用途4.为其他医学学科的研究探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药理学的任务与内容三.药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药物和机体(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药理学的任务与内容药理学的发展简史一.传统本草阶段《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二.近代药理学阶段德国R.Buchheim(1820-1879)建立了第一个药理实验室,写出了第一本药理教科书,是世界上第一位药理学教授三.现代药理学阶段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证亦属新药范围。新药研究过程: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上市后药物监测药理学与新药研发药物作用:药物与机体大分子间的初始作用2.药物效应:药物作用引起机体的反应举例:肾上腺素3.兴奋:使组织、器官原有功能的提高(肾上腺素)4.抑制:使组织、器官原有功能的降低(氯丙嗪)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范围)局部作用:吸收入血前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全身作用: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分布到机体相关部位发挥作用2.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原发作用间接作用:继发作用,由直接作用引起3.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目的)一药物作用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进入机体以后,只对某组织、器官产生明显作用,而对另一些组织、器官则作用很弱甚至无作用,这种在作用性质和作用强度方面的差异,即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强心苷毛果芸香碱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①对因治疗:治本:消除致病因素(抗菌药)②对症治疗:治标:改善疾病症状(发热的治疗)2.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导致患者痛苦的反应①副作用:治疗剂量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②毒性反应: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积蓄过多(三致)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③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④撤药反应:突然停药病情加剧,又叫反跳⑤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接触致敏原)⑥特异质反应:特异质患者对某些药物的反应⑦三致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⑧继发反应:药物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一.剂量与效应(量效关系)一定范围内1.量反应:药理效应或强度的高低或多少,可用数字或量的分级表示:血压,血糖等无效量最小有效量极量最小中毒量最小致死量第二节药物的量效关系治疗量质反应:药理效应只用有无、阴性或阳性表示:死亡等①半数有效量ED50:A量反应,最大效应一半时剂量B质反应,半数阳性反应时剂量②半数致死量LD50:质反应,半数死亡时剂量③治疗指数(TI)=LD50/ED50④安全范围=ED95与LD5之间距离⑤效能:最大效应⑥效价强度:性质相同药物之间的作用比较四量效关系、B、C、D四种药物的效能与效价比较三、效价强度和效能的比较第二节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五、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半数有效量(medianeffectivedose,ED50)半数致死量(medianlethaldose,LD50)第三节药物的作用机制一.药物作用机制分类(一)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1.改变细胞周围的理化条件而发挥作用如:吸附,络合作用,酸碱中和,改变渗透压(二)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1.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抗代谢和促代谢药2.影响生理物质转运:干扰离子激素等转运3.对酶的影响:酶促或酶抑制剂4.作用于细胞膜的离子通道5.影响免疫机制:免疫增强或抑制药受体的概念①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大分子物质,能特异性与药物或体内生物物质暂时结合识别、传递信息、产生生物效应②配体与药物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内源性和外源性)受点:受体上能准确识别并特异性与配体结合的特定部位,也即配体结合位点。药物的作用机制③作用于受体的药物,效应取决于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和药物的内在活性A.激动药:亲和力高,内在活性高。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B.部分激动药:较强的亲和力,内在活性低,微弱的效应力药物C.拮抗药:阻断药,亲和力高,无内在活性,无效应力药物的作用机制受体的特性①饱和性:数量有限②特异性:有选择性③可逆性:可被置换④高灵敏度:低浓度可产生高效应⑤多样性药物的作用机制受体调节①定义:指受体在与配体作用过程中,在各种生理、病理及药理因素的影响下,其数量、亲和力和效应力发生的变化②向上调节与向下调节激动剂向下调节,拮抗剂向上调节药物的作用机制LOGO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被动转运主动转运第一节、药物的体内过程被动转运药物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①简单扩散,多数药物的转运方式分子量小(200以下)、脂溶性大,极性小(非离子型)药物较易通过,离子型难以通过。②易化扩散,药物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依靠载体有竞争性和特异性③滤过,直径小于膜孔(分子量﹤100)水溶性药物借助膜两侧的流动静压和渗透压差通过膜孔一、药物的跨膜转运●一、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解离度对被动转运的影响:常用药物多为弱酸性或弱碱性的化合物,它们在水溶液中仅部分解离,其解离度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pH值,药物的解离特性以pKa表示。pKa:即药物在50%解离时的溶液pH值。各药物的pKa值是一定的。弱酸性药物:HAH++A-Ka=H+A-/HApKa=pH-logA-/HApH-pKa=logA-/HA10pH-pKa=A-/HA当pH=pKa时,HA=A-弱酸性药酸酸碱碱,易转运,酸碱碱酸,难转运–酸碱主动转运药物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需要载体,需要能量,有竞争性和饱和性3.膜动转运胞饮胞吐一、药物的跨膜转运一、吸收1.吸收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循环的过程2.影响吸收的因素①药物因素:理化性质、药物剂型、给药途径②机体因素:吸收环境、吸收部位等3.各给药途径对吸收的影响①胃肠道给药A以被动扩散从胃肠黏膜吸收,主要是小肠B分子量小,脂溶性大,非解离型易吸收药物的体内过程首关效应口服药物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然后进入全身血液循环,有些药物进入肝脏就被肝药酶代谢,进入体循环的药减少,药物效应下降。活性药物大多数无活性药物极少数门静脉酶无活性或低活性物活性药物活性降低产生活性药物的体内过程②注射给药静脉、肌肉、皮下和皮内注射等避免被破坏,起效快③吸入给药,气雾剂、粉雾剂等经肺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或治疗鼻咽局部疾病④皮肤给药,膜剂,贴剂,膏剂等可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药物的体内过程二.药物分布药物从血循环系统到达细胞间液及细胞内液的过程。影响包括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①结合型药物无药理活性②饱和性③竞争性④可逆性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物药物的体内过程局部器官的血流量,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碘甲状腺,钙骨骼4.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液的pH脂溶性或水溶性小分子易透过血管壁5.组织器官的屏障作用胎盘屏障血脑屏障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在药物代谢酶作用下,结构和药理活性发生的改变2.方式氧化、还原、水解结合反应第一相反应第二相反应3.药物代谢酶(专一性和非专一性)①肝药酶,是肝内促进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统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易受药物的诱导和抑制。②专一性酶:对特定基团。例胆碱酯酶4酶的诱导和抑制(重点)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原形或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从体内排出体外的过程。2.肾,主要排泄器官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分泌肾小管的重吸收药物的体内过程胆汁排泄:肝肠循环药物无活性结合物胆囊生物转化肝脏4.其他途径胆道小肠原型药物肠道吸收肠道酶门静脉药物的体内过程(一).时量,时效曲线1.时量,时效曲线以药物剂量或血药浓度为纵座标,用药后时间为横座标,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绘制出一条曲线第二节血浆药物浓度动态变化潜伏期,持续期,残留期药峰时间,药峰浓度最小有效量,最小中毒量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二)时量曲线的意义1、时量曲线的形态的意义2、时量曲线的时间段潜伏期、显效时间、达峰时间、残留期3、曲线下的面积(三)连续多次给药的血药浓度的动态变化1、稳态浓度与给药总量成正比2、稳态浓度的波动幅度与每次用药量成正比3、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表观分布容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状态时,体内总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意义(1)Vd反映药物在组织中分布,分布容积大的药物,组织分布广,反之则组织分布少。(2)推测药物分布范围。(3)推测药物剂量2.消除半衰期(t1

1 / 5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