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上册5.9.1《乡土中国》•一、教学目标•1、《乡土中国》内容与价值介绍。•2、《乡土中国》的学习规划设计。•3、阅读方法的指导(浏览、精读、品读)。•4、激发学生阅读《乡土中国》的兴趣。•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乡土中国》内容与价值,制订《乡土中国》的学习规划设计。•思维发展与提升: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为后续教学做准备,通过介绍五步阅读法指导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任务中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掌握整本书阅读循序渐进的方法。•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的解读的空间是巨大的,寻找和现实生活产生勾连,同时展示学生对中国社会感性的体悟与认识。•文化传承与理解:以鲜活的示例来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从身边可知可感的情景出发,带领学生学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再展示《乡土中国》中对相关问题的探讨,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后续导入相关社会学概念做准备。《乡土中国》【助读博览】一、名著扫描《乡土中国》是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研究中国农村的社会学名著,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礼法、血缘、地缘等各方面。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该书语言流畅,浅显易懂。二、知人论世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费孝通的座右铭是“脚踏实地,志在富民”。毕生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1939年完成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乡土中国》来源于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当时作者应《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14篇文章,《乡土中国》由这些内容、文章辑录而成。三、内容提要在《乡土中国》中,作者把乡土中国看作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的一种特殊体系,支配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中国的事实来说明乡土社会的特性。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从基层上看是乡土性的,并由此指出文字下乡的困难在于乡土社会的人们没有用文字帮助他们社会生活的需要,提出治愚的根本在于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变化。费孝通从群己关系上将中西方的社会结构进行对比,认为西方社会是一种团体格局,而乡土中国社会结构则是一种差序格局,以“自我”为中心,富于伸缩性,群与己、公与私的界限都变得十分模糊。并由此分析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社群“家”,指出乡土社会的秩序是靠“礼”来维持的,无讼是乡土社会的特色。在分析乡土社会秩序何以维持的基础上,费孝通把权力划分为四种类型:横暴权力、同意权力、长老权力、时势权力。他指出乡土社会是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费孝通在分析乡土社会秩序维持和结构稳定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对其变迁的考察。他认为从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过程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名与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费孝通认为“从欲望到需要是社会变迁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四、名著评价《乡土中国》是讲述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的代表作,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陈雨露【阅读规划】一、阅读任务时间规划阅读计划任务或作业开课前2周泛读整本书结合目录,提炼关键词句细读第一至三篇任务一:理解主旨,梳理文脉;任务二:理解概念,说出概念之间的关系细读第四至八篇细读第九至十一篇细读第十二至十四篇【注】细读时间安排,根据老师的安排自行填写。二、阅读方法整本书“五步阅读法”第一,浏览目录,大致了解书的结构。第二,粗读,粗读每一章的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第三,细读,逐字逐句地进行深入钻研,借助批注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心得体悟。第四,研读,对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复阅读和思考。第五,重读,随着阅读的次数、年龄增长和阅历不同,会有不同的感悟。【阅读活动】任务一巧借主旨理框架一、情景导入乡土情结“故乡是什么?是从来也不会想起,根植心底的一份眷恋,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牵挂心头的一腔情怀。”故乡的一切在每个人身上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每个人对故乡都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是溶化在血脉中的感情。这就是中国人的乡土情结。中国人为什么会有如此浓烈的乡土情结?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回家过年二、阅读活动活动一:试列出各篇的结构提纲,归纳各篇主旨。活动指导: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分析关键词句的语义关系,梳理文章的整体框架,并由此提炼出主题。序号篇名主旨一乡土本色乡土社会的本色是土气,由此产生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熟悉的社会模式二文字下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再论文字下乡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安定社会,从时间角度看不需要文字四差序格局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面对面社区,在空间角度看不需要文字中国乡土社会中“以己为中心”的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差序格局序号篇名主旨五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中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最大特点——“私”六家族乡土社会中家族单系(只包括父系这方面)的结构原则及其区别于西方社会家庭的功能七男女有别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礼治秩序“礼”是传统的维系,乡土社会是区别于法治社会的礼治社会乡土社会中保持“男女有别”这一原则的重要原因和意义序号篇名主旨九无讼推行下乡的新的法律制度对礼治的乡土社会产生了副作用十无为政治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长老统治在横暴权力、同意权力之外,着重介绍了教化权力(长老权力)解释了横暴权力与同意权力,从历史的经验中找出了“无为”的价值序号篇名主旨十二血缘和地缘血缘社会(传统乡土社会)与地缘社会(现代商业化社会)各自的特点与差异,从血缘结合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十三名实的分离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乡土社会中的变动方式,承接第十、十一章,引出第四种权力——时势权力序号篇名主旨十四从欲望到需要乡土社会中的人们靠欲望生活着,然而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而言,自觉的生存条件则是理性的“需要”活动二:分析各篇之间的关系和它们在整本书中的地位或作用。第一步:师生共同完成整本书内容思维导图。第二步:各篇之间的关系和它们在整本书中的地位或作用。1.分析前三篇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三篇在全书中的地位或作用。活动指导:(1)梳理和分析前三篇主旨的异同和联系:前三篇的联系: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目录和自读成果,可推断:前三篇在全书的地位或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乡土社会土气的本色决定了其不需要文字的文化特点前三篇是全书论证的起点、基础2.从阐释“乡土中国”性质的角度,填写下表,看看第四至八篇会产生怎样的分类结果,并说明理由。社会结构模式差序格局团体格局乡土社会的结构模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一切价值以“己”为中心,主张自我主义在团体的人对于团体的关系都是相同的,主张个人主义西洋社会的结构模式②_________________人人平等,一视同仁群己关系是相对的,具有伸缩性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靠“法”维持这一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团体界限分明依靠“礼”维持这一格局3.分析第九至十一篇,用一句话说明这三篇与本书标题《乡土中国》有什么必然联系。第一至三篇是从_____、_____等角度阐释乡土社会的特点;第四至八篇是从_________、_________等角度阐释乡土社会的特点。这三篇是从_________阐释乡土社会的特点。经济文化社会关系社会规范政治角度4.第十二至十四篇是围绕“时势权力”这一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变迁而改变的权力展开的论述。请用思维导图呈现它们的关系。任务二细读文本释概念活动一:试列出文章中你认为比较重要或难以理解的概念。活动指导:论述类文本往往用到很多重要概念,即那些含义丰富、深刻,蕴含了文章重要思想、体现了观点态度的概念。抓住、理解这些重要概念,就掌握了阅读这类著作的钥匙。活动二:师生合作用文本细读法理解“乡土社会”这个核心概念。活动指导:文本细读是指为深层领会作者匠心,从而对词句含意、结构层次、情感意境、写作手法等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细细咀嚼的一种阅读方法。第一步:细读第一篇《乡土本色》,筛选出诠释“乡土社会”概念的语句。第二步:对筛选出的语句进行梳理、整合,共同完成下面表格。语句乡土社会特征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基层上”“中国社会”概念的外延;“乡土性”概念的本质乡下人离不了泥土概念的内涵一:①_____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在土地上的;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概念的内涵二:②_____________土气不流动,聚居语句乡土社会特征常态生活是终老是乡;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概念的内涵三:③___________________乡土社会是:中国基层社会人们以种地为最普通的谋生方式,聚村而居,相互熟悉所形成的一种社会结构熟人社会(礼俗社会)第三步:学生借鉴以上方法,自主梳理《乡土中国》中其他重要概念。任务三关注“问题”学后用活动:以“今日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为话题,开展调查访问,写一篇调查文章。活动指导: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和转换,乡村与城市的碰撞与融合,使社会发生着巨大变化。《乡土中国》中关于乡土社会的论述仍然值得我们思考。请以“今日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为话题,从居住环境、精神风貌、文化生活、风俗习惯、乡村管理等角度任选一个,开展调查访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此基础上,请运用多种形式,如制作手抄报、举行演讲、开展辩论、设计网页等,与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