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语文命题人:黄娟高珊邹丽丽校对人:宋亚科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2.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4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节选自《荀子•劝学》)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软!……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节选自韩愈《师说》)1.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声非加疾.也疾:劲疾B.而闻者彰.彰:彰显C.假.舆马者假:借助D.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2.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用作动词,游泳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用作名词,圣人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耻:用作使动,使……耻辱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用作动词,尊师学习3.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致千里而.耻学于师B.则.耻师焉位卑则.足羞C.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D.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古之.圣人4.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人性本恶,强调后天的学习与教化。B.韩愈主张“文以载道”,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苏轼称誉其“文起八代之衰”。C.六艺,指的是《诗》《书》《礼》《易》《论语》《春秋》六部儒家经典书籍,也叫“六经”。D.经传是儒家经典和解释经典著作的合称,传用来注解阐释经文,如《春秋三传》。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软!【答案】1.B2.C3.A4.C5.士大夫们瞧不起,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B项,句意为: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彰:清楚。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C项,句意为: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耻:意动用法,以……为羞耻。故选C。【3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A项,两个“而”都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B项,两个“则”都是连词,前句表转折关系,后句表承接关系。C项,前句的“其”为代词,代圣人;后句的“其”副词,表推测语气。D项,前句的“之”,结构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后句的“之”是助词“的”。故选A。【4题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C项,“六艺,指的是《诗》《书》《礼》《易》《论语》《春秋》”错误,六艺中没有《论语》,应改为《乐》。故选C。【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中“不齿”,看不起;“乃”,竟然;“及”,比得上,赶得上。【点睛】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做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3.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4.数词的使动用法。参考译文: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节选自《荀子•劝学》)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节选自韩愈《师说》)(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①,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垄灶为椁,铜历为棺,赏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注]①圹(kuàng):墓穴。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B.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C.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D.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8.优孟巧妙地让楚庄王认识并改正了错误,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优孟的劝说过程。【答案】6.D7.于是楚庄王就派人把马交给了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传扬此事。8.①首先,站在对方的角度,优孟进门便大哭,表现出和大王一样为失马而悲痛。②接着,他夸张地建议厚葬死马,归谬出“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的结论。③最后,提出合理建议,巧妙阻止了楚王的错误行径。【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衣……”“置……”“席……”“啖……”句子结构一致,中间应断开,所以“置”前断句,排除AC;“棺椁大夫”修饰“礼”,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B。故选D。句子翻译:楚庄王时,庄王非常喜爱一匹马,给它穿上华美的衣服.养在富丽堂皇的屋子里,睡在铺设着竹席的凉床上,给它吃像枣大小的肉干。于是马得肥胖病而死,庄王派群臣为马办丧事,要依照大夫的礼仪用棺椁来葬埋死马。【7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乃:就。使:派。以:把。属:交给。令:让。久:长久。闻:传扬。【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要通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由原文“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可知,优孟听说此事,走进殿门,仰天大哭。由此可知,首先,站在对方的角度,优孟进门便大哭,表现出和大王一样为失马而悲痛。由原文“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可知,我请求用雕刻花纹的美玉做棺,用精美的梓木做椁,用楩、枫、豫、樟等名贵木材做题凑,派士兵给它挖掘墓穴,老人儿童背土筑坟,齐国、赵国的使臣在前面陪祭,韩国、魏国的使臣在后面护卫,建立祠庙,用牛羊猪祭祀,用万户封邑来供奉它。诸侯听说这件事,就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看重马了。由此可知,接着,他夸张地建议厚葬死马,归谬出“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的结论。由原文“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垄灶为椁,铜历为棺,赏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可知,优孟说:“请大王允许依照埋葬畜牲的办法来葬埋它。在地上堆个土灶当做椁,用大铜锅当做棺,用姜枣来调味,用香料来解腥,用稻米作祭品,用火作衣服,把它安葬在人的肚肠中。”于是庄王就派人把马交给了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传扬此事。由此可知,最后,提出合理建议,巧妙阻止了楚王的错误行径。【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