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基础知识一、字音故垒(lěi)公瑾(jǐn)雄姿英发(fā)纶巾(guān)樯橹(qiánglǔ)华发(huā)酹(lèi)舞榭歌台(xiè)狼居胥(xū)佛狸祠(bì)乍暖还寒(huán)二、通假字一尊还酹江月(同“樽”,一种盛酒器。这里指酒杯)三、古今异义1.大江东去(古义:指长江。今义:大的河流)2.千古风流人物(古义:英俊杰出的。今义: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3.多情应笑我[古义:多愁善感。今义:重感情(多指重爱情)]4.憔悴损(古义:凋零、枯萎。今义: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5.这次第(古义:光景,状况。今义:次序;一个挨一个地,依次)6.怎一个愁字了得[古义:概括得尽。今义:用在惊讶、反诘或责备等语气的句子末尾,表示情况严重,没法儿收拾;不平常,很突出(多见于早期白话)]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大江东去(向东)②樯橹灰飞烟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③赢得仓皇北顾(向北)2.名词作动词①羽扇纶巾(手执羽扇/头戴纶巾)②尚能饭否(吃饭)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①故国神游(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神游故国”)②多情应笑我(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应笑我多情”)③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④气吞万里如虎(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如虎气吞万里”)2.被动句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被”表被动)课文预热念奴娇·赤壁怀古一、作者专栏旷世奇才——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豪放词派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生平:苏轼在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宋神宗时他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后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曾任翰林学士等职,并任职杭州、颍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病逝于常州。宋高宗时追赠其为太师,谥号为“文忠”。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传世。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后赤壁赋》等。成就:首开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为北宋诗坛骄傲,与黄庭坚合称“苏黄”;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合称“欧苏”;擅长行书、草书,与黄庭坚、米蒂、蔡襄合称为“宋四家”;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有《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等传世;把古文引进赋体的创作,他的《赤壁赋》与欧阳修的《秋声赋》同为文赋代表作。二、文题解说“念奴娇”,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中著名歌女,音调高亢,唐玄宗曾赞不绝口:“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相传“念奴娇”词调由她而兴,意在赞美她的歌技。又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乃千古绝唱,影响深远,后人又用该词首尾“大江东去”“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别名。“赤壁怀古”是词的题目,此处的“赤壁”指黄冈城外赤鼻矶,而非东汉末年“赤壁大战”之处。三、背景资料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不满王安石变法被调离京城,后上表“发牢骚”,被人诬陷为“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被逮捕下狱,险些丧命,这就是牵涉苏轼多名亲友的“乌台诗案”。本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当时苏轼因诗文讽刺新法,被新派官员诬陷论罪,贬斥至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此时深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作,郁结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眼前浮现出赤壁古战场鏖战的场景和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遂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赞颂其功业,并借以抒发有志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感慨。四、知识链接1.乌台诗案元丰二年(1079),苏轼四十二岁,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做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利用,说他是“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说他“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了。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这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上任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2.豪放派豪放派是词的风格流派之一,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他们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更喜欢摄取军情国事等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即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豪放派的词作,大都境界宏大,气势恢宏,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词语宏博,用典较多,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词作豪放、大气。豪放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深刻地影响了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历代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作者专栏词中之龙——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生平: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时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他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要求加强作战准备,激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建议,均未被采纳,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被起用,不久病卒。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均有名。有词集《稼轩长短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风格: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多抒写力图恢复山河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二、文题解说“永遇乐”,词牌名。亦称“消息”。“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即北固楼,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多用于有关古迹的诗题。背景资料此词是辛弃疾登临镇江北固亭所作,时为南宋开禧元年(1205)秋。当时韩侂胄把持朝政大权,企图用北伐中原来提高自己的声誉。于嘉泰三年(1203)起用闲居的抗金派代表人物辛弃疾。先任命其为绍兴知府、浙东安抚使,次年调任镇江知府。镇江古名京口,素来是军事重镇,处于抗金前线。韩侂胄抗金的主张符合辛弃疾收复失地的一贯志愿,但是韩侂胄在军事上准备并不充分。辛弃疾对这种局面忧心忡忡,在登临北固亭时览景有感,就自然地倾吐出来了。声声慢一、作者专栏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李清照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是当时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后赵明诚仕途受挫失官,李清照随夫迁回赵氏故里青州。“靖康之难”后,赵明诚病逝,李清照流落异地,无依无靠,在孤寂凄苦中度过了晚年。作品及风格:其词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表现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内容多写自然美景与闺阁生活,也抒发夫妇之间的离别相思之苦。词风总体上清新明朗。代表作有《如梦令》二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后期,主要表现她晚年的凄凉悲切之感和寂寞愁苦之情,内容多写伤时感乱、怀乡忆旧。这些作品或借景抒情,或托物寓意,委婉而深沉地抒发她的故土之思、家国之恨。词风沉郁凄怆、悲凉哀婉。代表作有《武陵春》《声声慢》等。词作收入《漱玉词》。成就: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而以词的成就最高,她的词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另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感情真挚动人,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易安体”既保持了南唐以来抒情词的传统词风,又创造了以时代悲剧为背景的表现作者个人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的艺术风格,渗透着深切、真挚的身世之悲和家国之痛。二、文题解说“声声慢”,词牌名。亦称“胜胜慢”等。李清照所作“寻寻觅觅”一首,写南渡后落寞之感,为世传诵。三、背景资料这首词是李清照晚期的代表作。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灭亡。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这年三月,奔母丧南下江宁。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赵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赵明诚因病去世。李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江宁到浙东,饱尝漂泊之苦。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国破家亡,李清照的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词人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在词人心头,无法排遣,于是词人写下了这首《声声慢》。四、知识链接婉约派婉约派是词的风格流派之一,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婉约”一词,最早见于《国语·吴语》中的“故婉约其辞”,“婉”“约”二字都有“美”“曲”之意。“婉约”,即委婉含蓄。婉约派作品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作品所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刻画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景物的。课堂导学念奴娇·赤壁怀古【任务1】词人对周瑜形象的刻画,寄寓了怎样的情感?提示:通过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一时之英雄。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万分中生发仰慕之情呢?苏轼“赞扬”周瑜的同时又是在慨叹自己。词人刻画的周瑜的“雄姿英发、叱咤风云”与自己的“待罪黄州、早生华发”相互映衬,对比反差强烈,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的壮志未酬,作者这样写,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人物周瑜苏轼年龄34岁46岁婚姻幸福美满丧妻再娶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任务2】上阕所写之景呈现了什么特点?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提示:上阕所写之景尽现一种气势磅礴的特点。“乱”字写出江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穿”字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惊”字本义为“马骇”,意即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之汹涌;“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卷”字写出了波涛力量之浩大。上阕写石乱山高,直插云霄,惊涛骇浪,汹涌澎湃,仿佛卷起千堆白雪,运用的是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赤壁山崖之险峻,波涛之凶猛。【任务3】本词开头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你认为这几句好在哪里?提示:词一开篇,大江、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笼罩全词。大江东去,淘空一切,唤起人的遐思。“浪”怎能淘洗千古风流人物呢?显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它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词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起历史想象,非常自然。这三句将写景、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使人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任务4]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积极还是消极?提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其一,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其二,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英雄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词人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表达了词人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作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有人说“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其实不然。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