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课堂格物致知《作业推荐》——登泰山记一、单选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京师乘风雪自:自己B.穿.泰山西北谷穿:穿过C.余始循.以入循:顺着D.磴几.不可登几:几乎【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A项,“自”从。故选A。【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全国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A.至于..泰安B.须臾..成五采C.下有红光动摇..承之D.多平方..,少圜【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的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仔细揣摩词语的意义。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如“智力”对应的是“智慧、力量”,“其实”对应的是“它的果实”,还有是此意的转移,如“成立”转移为“成人”,还有词义范围的变化等,注意区分。A项,“至于”,古义: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表示到达。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件事情;C项,“动摇”,古义:摇动。今义:不稳固,不坚定;D项,“平方”,古义:平整,方形。今义:①指数是2的乘方;②指平方米;B项,“须臾”古今同义,片刻,指时间短暂。故选B。3.下列括号中都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始循(西谷)以入B.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泰山)C.越中岭,复循西谷(进入),遂至其巅D.苍山负雪,(雪)明烛天南【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意并补充省略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高度重视对文本文意的理解,在补充中要注意对前后文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注意补充的内容要符合前后文的文意的逻辑严密。特别要注意承前省略主语的,一定要把握主语,例如“明格致课堂格物致知烛天南”承前省略主语“雪”,在前一个句子中的宾语。A项,根据对文意的理解,补充的内容应为“中谷”。故选A。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B.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C.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D.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辨析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把握常见的特殊句式的特点。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A项,判断句式,标志是:“者——也”;B项,判断句式,标志是:“者——也”;D项,判断句式,标志是:“者——也”C项,定语后置句,“崖限当道者”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故选C。【点睛】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对用“于”“以”引导。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C.西.望夏口,东望武昌D.顺流而东.也【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把握常见的活用现象,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A项,“西”名词作状语,向西;B项,“南”名词作状语,向南;C项,“西”名词作状语,向西;D项,“东”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行进。故选D。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B.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C.泰山之.阳,汶水西流D.月出于东山之.上【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格致课堂格物致知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结构助词“的”;B项,是代词,指代东谷;C项,结构助词“的”;D项,结构助词“的”。故选B。【点睛】高考中对虚词的考查单独命题较少,多与翻译、断句等考点结合考查。备考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还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等。7.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阳、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B.城郭,古时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C.晦,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D.桐城,“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即桐城派。【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D项,“桐城”为籍贯。故选D。【点睛】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文章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作者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雪后的瑰丽景色和日出的雄奇景象。B.文章第三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这两个时间段的景色,展示出一幅泰山日出变化迅速的画面。C.本文的侧面描写很巧妙。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再借山顶俯视时“半山居雾若带然”和在日观亭时“自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D.本文是姚鼐的代表作,也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之一。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全文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做这类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B项,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这三个时间段的景色。故选B。【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格致课堂格物致知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余邀左世琅一青、张若兆应宿,同入北山,观乎双溪。一青之弟仲孚,与邀而疾作,不果来。一青又先返。余与应宿宿张太傅..文端公墓舍,大雨溪涨,留之累日。盖龙溪水西北来,将入两崖之口,又受椒园之水,故其会曰双溪。松堤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处于环中,以四望烟雨之所合散,树石之所拥露,其状万变。夜共一镫,凭几默听,众响皆入,人意萧然。当文端..遭遇仁皇帝,登为辅相,一旦退老,御书“双溪”以赐,归悬之于此楣,优游自适于此者数年乃薨.,天下谓之盛事。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蚤匿于岩窔,从古人于风雨之夕,远思文端之风,邈不可及。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乐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双溪归后十日,偕一青、仲孚、应宿,观披雪之瀑。水源出乎西山,东流两石壁之隘,隘中陷为石潭,大腹弇口若甖,瀑坠甖中,奋而再起,飞沫散雾,蛇折雷奔,乃至平地。其地南距县治七八里,西北距双溪亦七八里。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才也。石潭壁上有刻文曰:“敷阳王孚信道、建安陈信臣、荥阳张峣子厚、合淝黄甫升。绍圣丙子正月甲寅。”凡三十六字。“信臣”“皇甫”“甲寅”之下,各有二字损焉。以兹瀑之近依县治,而余昔尝来游,未及至而返。后二十余年,及今乃履其地。人前后观兹瀑者多矣,未有言见北宋人题名者,至余辈乃发出之。人事得失之难期,而物显晦之无常也,往往若此。余是以慨然而复记之。(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卷十四,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奇也B.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奇也C.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奇也D.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奇也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巳,干支纪日法。干支纪日法是中国古代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是农历的一部分,也是历代历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B.太傅,中国古代官职,始于西周,为君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各朝代大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C.文端,是清朝大学兼礼部尚书张鹏翮的谥号。谥号,是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D.薨,《礼记·曲礼》中有“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所以春秋战国以后,只有诸侯死了才叫“薨”。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首先简明扼要地交代了出游经过以及留宿张文端墓舍的原因,然后对双溪的自然风景做了精彩描写:岩石青碧,松树茂密。B.置身于双溪优美的环境,作者情不自禁地凭吊张文端,张文端功成身退,衣锦还乡,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想退休归乡颐养天年的愿望。C.作者将披雪瀑布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势,将其气势、声威和盘托出。其中“坠”“奋”“起”等动词笔力千钧,生动传神。D.观披雪瀑布的所记所感的写法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引导读者欣赏景物的同时,给人以深刻有益的启示。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乐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2)以兹瀑之近依县治,而余昔尝来游,未及至而返。后二十余年,及今乃履其地。13.本文以“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开头,这里运用了哪些纪时方法?在《登泰山记》中又用到了哪些纪时方法?请举例说明。【答案】9.A10.D11.B12.(1)而又不知道我今日的心得,与往昔文端公娱游在山水之间的心境,是尚且有所相同呢,还是完全没有相同之处呢?(2)因为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