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练习(解析版)x.docx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4.1喜看稻菽千重浪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摇篮漫山遍野遴选遐思迩想B.蔽塞计日程功料峭轻手摄脚C.丰姿孽根祸种稗益功亏一篑D.消受精疲力尽凛冽娇揉造作【答案】A【解析】B项,摄—蹑;C项,稗—裨;D项,娇—矫。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袁隆平有一句话________很广,他说,我不在家,就在实验田里。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他真的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科研上了。②疫苗行业的乱象不仅侵害接种者身体健康,更侵蚀政府公信。因而,势必要以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戒来________疫苗安全。③________自然界客观存在“天然杂交稻”,________,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A.流传保卫如果多么B.流传捍卫既然那么C.留传保卫既然多么D.留传捍卫如果那么【答案】B【解析】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保卫:保护使不受侵犯。捍卫:指保护、防卫。如果:连词。一般用于上半句,表示假设,下半句推出结论或提出问题,常用“那么”“那”“则”“就”等词呼应。既然:用在上半句话里,下半句话里往往用副词“就、也、还”跟它呼应,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那么:表示顺着上文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或作出判断。多么:用在疑问句里,表程度;②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③指较深的程度。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几十年披星戴月,几十年寒来暑往,几十年苦尽甘来。已经是万众景仰的科学家了,袁隆平仍然不忘“奋斗”两个字。由此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在“不满足”中②才能获取动力③才能再攀高峰④才能继续航程⑤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东西⑥因为永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⑦在事业上我们一定要提倡“这山望着那山高”A.①②④③⑤⑦⑥B.①⑤④②③⑥⑦C.⑦⑥①⑤④②③D.⑦⑥①②④③⑤2【答案】D【解析】先确定开头句,这一句应该是紧接“奋斗”。②④③⑤为排比句,不能分开,⑤最重要,可以看成结论。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名帅戚务生的执教经验丰富,在短短5年内,把云南红塔队改造成一支甲A强队、为西南足球赢得荣誉。B.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以合肥为中心,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C.由于量子具有不可分割、不可克隆的特性.我们将其作为信息载体便可以抵御任何窃听,进而保证传输内容的绝对安全。D.AlphaGo以总比分4:1大胜李世石,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计算机围棋研究所所长刘知青说,我们即使发现AlphaGo存在弱点,它也能迅速修复。【答案】C【解析】A项,结构混乱,暗换主语,本句主语是“执教经验”,而后面所说的主语显然不能是“执教经验”。B项,句式杂糅,“提出……目标”或“以……为目标”任选其一,D项,语序不当“我们”应当在“即使”之后。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上面这幅图片,记录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田间进行科研的情景。请你编写一条微博,发表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赞美之情,控制在140字以内。【答案】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躬耕农田时,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解析】审清题干是做题的关键。首先,看清题目要求,即“写一条微博”“发表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赞美之情”等;其次,要注意语句通顺,语意流畅;再次,要严格限定字数,140字以内。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①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②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3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③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④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⑤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他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6.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自然段中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体现了他热爱并献身农业科研的精神。B.“挽起裤腿走下稻田”,进一步强调了袁隆平是一位严谨认真的实践者。C.第①段首先对环境进行了描写,说明袁隆平工作之勤奋、工作之辛苦、工作之谨慎。D.第②段最后一句从另一个角度高度评价了袁隆平的科学贡献。【答案】C【解析】无“工作之谨慎”。7.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中几个生动形象的动作突出了袁隆平工作认真、敬业的科学精神。B.第①段中对袁隆平的描写采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C.文中对袁隆平的生动形象的描写表现了他对待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D.“泥腿子院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位农业科学家注重实践的特点。【答案】B【解析】无“心理描写”。8.“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请根据文意回答。(6分)【答案】①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民以食为天”的说法。②毛泽东曾经说过,吃饭的事情最大。③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④青年袁隆平就下定决心,要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解析】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回答即可。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材料一袁隆平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有影响力的“种田人”——中国一半以上的农田都种上了杂交稻种。民间一度流传,两个“平”让中国人吃上了饭: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他艰苦卓绝的研究为曾经被饥饿困扰的国家带来希望,国家的鼎力支持为他带来了盛名,持久不衰的盛名也给他带来了争议。4那么,真实的袁隆平是怎样的?他对《环球人物》记者说:“我日日下田,而已。”他的神坛下,是无数人的拭目以待;他的眼睛里,却只有秧苗摇曳的一亩田。他身上有科学家的固执,也有历史亲历者的豁达。对待外界的争议,他尽量选择消化于田间。其他的争议他不予理会,但关于超级稻,他绝不退让。2014年10月,他在《环球时报》上发表题为“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的文章,从历史发展、现实数据的角度对网友的质疑一一进行驳斥,承认有问题,但也绝不是一些“居心叵测”之人描述的那样,文章不卑不亢。结尾处他写道:“超级稻研究事关国家荣誉和粮食安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绝不会退缩。”材料二2000年,隆平高科要上市,想要使用袁隆平的名字。他没同意,后来多位国家级领导劝说,加上他考虑到隆平高科成立后,杂交水稻研究可以不再需要外国人投资,就同意了。隆平高科许诺每年提供200万元的科研经费,以及由姓名使用权换算而来的5%股本。许多人说袁隆平卖掉股份就能轻松拿到上亿元,他说:“我一分钱都不能卖,我一卖,隆平高科就垮掉了。人家会想,隆平高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他的名字,就是金字招牌。上世纪80年代他最负盛名时,湖南省组织部请他出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正厅级。他拒绝说:“我不适合,当院长,意味着我要离开杂交水稻的研究岗位。”隆平高科成立不久,袁隆平辞去了董事的职务,埋首新一轮超级稻的研究,他说:“我就是个‘过路财神’。我就是还想争取新的东西。我们一生有很多东西需要坚守,如果浮躁了,就难以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有些事情,我们也要勇于放弃,必要的放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坚守。”材料三“失败那么多次,消耗那么多时间,究竟是什么支撑你?”记者问道。他说:“讲大道理的话,就是为人民服务。但我觉得还有一方面是我的好胜心,有一个内在的动力,我就是还想争取新的东西。”这便是科学家的本心,他们天然对获得答案有着强烈渴望。为了这种渴望,袁隆平错过了母亲的弥留之际,错过了儿子的成长,上世纪70年代里唯一一次请假还是妻子突发病毒性脑炎的时候。一连10天在医院照顾妻子,那是他在中年时代与妻子最长的一次独处:在病床前为她念诗、唱歌、讲故事……等妻子醒来,他又继续踏上了前往田野的路。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袁隆平的研究给国家带来了希望,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这既为他带来了盛名,也不可避免地给他带来了争议。B.袁隆平身上有科学家的固执和豁达,对于外界对他的所有争议,他都不予理会。C.在《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一文中,袁隆平承认“三不稻”确实有问题,这体现了他作为科学家的责任和担当。D.袁隆平不愿担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后来还辞去隆平高科董事的职务,完全是因为他不愿意放下研究水稻的事业。【答案】D5【解析】A项,原文是“持久不衰的盛名也给他带来了争议”;B项,原文是“但关于超级稻,他绝不退让”;C项,“超级稻”和“三不稻”概念混淆。10.作为一位负有盛名的科研人员,袁隆平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①专注科研②不慕名利③勇于担当④甘于奉献⑤乐于创新【解析】通读全文,筛选出袁隆平的言行进行概括。11.袁隆平“坚守”的是什么?“放弃”的又是什么?“坚守”和“放弃”的关系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说明。【答案】①袁隆平坚守的是他的水稻研究,是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他几十年如一日,不管失败多少次仍然坚持创新;无论别人对他的研究有着怎样的争议和质疑,他都不卑不亢地回应,并对国家和人民负责。②袁隆平放弃的是对名利的追求、对家人的守护。袁隆平不愿担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后来还辞去隆平高科董事的职务,一开始不愿意用自己的名字命名“隆平高科”,都说明他放弃了对名利的追求;为了研究,他错过了母亲的弥留之际,错过了儿子的成长,错过了与妻子大部分的相处时光。③他的“放弃”是另外一种“坚守”。他放弃了名利,放弃了对家人的守护,都是为了坚守他对科学的追求和对国家与人民的责任。这“坚守”与“放弃”正体现了袁隆平的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解析】解答时可通读全文,筛选出相关信息,分点概括。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