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乡土中国(导学案)- 【三新课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导学练(必修上册)_n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作者专栏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一代宗师——费孝通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费孝通一直致力于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坚持深入实际从事社会调查。其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中国士绅中国文化的重建》等。《乡土中国》是费孝通所著的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在此书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背景资料《乡土中国》的写作,缘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费孝通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乡村社会学”课程的经历。最初费孝通参考美国的教材授课,上过几轮后,他利用自己的社会调查成果重起炉灶,以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为对象,边研究边授课,并撰写了14篇文章,之后整理汇成此书。按作者的话说:“我这门课程已讲过好几遍,最初我采用美国的教本作参考,觉得不很惬意,又曾用我自己调查的材料讲,而那时我正注意中国乡村经济一方面的问题,学生们虽觉得有兴趣,但是在乡村社会学中讲经济问题未免太偏,而且同时学校有土地经济学和比较经济制度等课程,未免重复太多。过去一年我决定另起炉灶,甚至暂时撇开经济问题,专从社会结构本身来发挥。”《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对中国进行社会结构分析的尝试,他试图在理论上总结并开展实地研究,以构建中国社会特有的乡土伦理体系。如果说《江村经济》侧重讨论社会制度变革,那么《乡土中国》则在探讨与之相匹配的社会道德。内容简介《乡土中国》一书收录了《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14篇文章,从乡土社会中文字的使用、社会结构、中国传统感情、宗法制度、社会变迁如何产生等方面论述和剖析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作为社会学本土化的重要论著,《乡土中国》对研究中国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具有开创性意义;尤其是“差序格局”这一概念的提出,为我国社会学研究打开了新息路,并为国际所认可。费孝通从宏观上立论,在微观上解读,将“乡土中国”立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虽然已经过去了大率个世纪之久,但书中深刻的思想依然在显露锋芒,给人以启迪。重要概念1.礼俗社会:没有具体目标,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2.法理社会:为了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3.文化: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护着的社会共同经验。4.差序格局:同“伦”,即以“己”为中心,通过有差等的次序和私人联系而构成的网络。5.礼: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用“克”“约”等字表示。6.血缘: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是身份社会的基础。7.地缘:血缘的空间投影,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学习任务任务1:抓住核心概念,理解作者观点费孝通在《乡土中国》的序言中说:“它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差序格局”就是他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有差等的次序关系。作者在解释这个抽象概念时,运用了比喻等方法。分小组讨论,谈谈你对“差序格局”概念的理解。之后联系全书,梳理作者用以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和与之相对应的指称其他社会的概念,填写下面的表格,并结合作者的论述和相关资料理解其含义。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指称其他社会的对应概念礼俗社会法理社会面对面的社群(文盲的社会)借助文字的社会差序格局团体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团体道德家庭小家族男女有别两性恋爱礼治秩序法治秩序司法诉讼体系无讼有为政治无为政治地缘社会血缘社会任务2:分析整体框架,把握知识体系学术著作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各个篇章共同呈现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学术知识体系,比如《乡土中国》中的14篇文章相互关联,综合分析阐述了中国乡村社会的结构和特点。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归纳各篇主旨,撰写相应的内容摘要。注意摘录和使用文中关键的概念,简洁、准确地概括作者的学术观点。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各篇之间的内在联系,尝试把握这本书的知识体系。【各篇主旨示例】第一篇《乡土本色》本篇开宗明义,点明中国社会的乡土性的原因及特点。在这一篇中,作者从中国社会的“乡土性”切入,探讨了乡下人的“土气”所涉及的“信用”以及中国乡土社会发展的农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在这里,礼俗社会指的是“熟悉人”的社会,是带有乡土性的;而法理社会则是“陌生人”的社会,是“机械的团结”。通过这两种社会的比较,赞扬了乡土社会的“本色”-土气。第二篇《文字下乡》本篇从文字的产生与功用的角度说明在乡土社会里,文字语言相比于“特殊语言”(包括表情、肢体动作等)所天生固有的局限性,从而反思文字下乡运动的现实可操作性和必要性。第三篇《再论文字下乡》本篇从时间格局角度说明乡土社会没有文字发展的土壤,同时为被指作“愚”的乡下人作辩护。第四篇《差序格局》本篇阐释了差序格局这一全新的概念,并与西方的团体格局作比较。介绍了中国乡土社会中“以己为中心”(石子投入水中的波浪式)的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差序格局。第五篇《系维着私人的道德》本篇点明中国在差序格局下,缺乏团体道德,指出道德体系中最大的特点-私。第六篇《家族》本篇区别了“家”与“家族”,并具体论述了它们的结构、原则及功能。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家族主轴是纵的,而夫妻成了配轴。第七篇《男女有别》本篇阐述了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家庭爱情观,探讨了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基本问题,用两种文化模式的对比分析了乡土社会男女隔阂的原因。第八篇《礼治秩序》本篇说明了礼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在乡土社会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礼治社会中人们是主动服于成规。第九篇《无讼》本篇点明了中国在从乡土社会蜕变的过程中法治秩序与礼治秩序的矛盾,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下产生了很多的副作用。第十篇《无为政治》本篇论述了社会冲突中的“横暴权力”与社会合作中的“同意权力”,但在农业性的乡土社会中“无为”的政治是最现实也是最理想的。第十一篇《长老统治》本篇指明在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中,与“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并存的还有教化式的权力,中国政治性质用民主或不民主形容都是不合适的,于是作者使用了“长老统治”一词。第十二篇《血缘和地缘》本篇说明了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契约是很难生存的。第十三篇《名实的分离》本篇论述了在长老统治下,注释的变动方式可以引起名实之间的极大分离,虚伪在这种情景下是必须的。承接第十、十一篇,引出第四种权力——时势权力。第十四篇《从欲望到需要》本篇详细区分了欲望和需要,在乡土社会中自然已经作好选择,人们只需靠经验按欲望去行事,而城市却不然。任务3:关注“问题”,学以致用阅读学术著作,要关注其中“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和转换,乡村与城市的碰撞和融合,使社会发生着巨大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书关于乡土社会的论述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试以“今日中国乡村的变迁”为话题,从居住环境、精神风貌、文化生活、风俗习惯、乡村管理等角度中任选一个,开展调查访问,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报告。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形式,如制作手抄报、举行演讲、开展辩论、设计网页等,与同学交流。【网页设计示例】物换星移,岁月如歌。改革开放43年,中国已经从跟跑者变成了引领者。中国的乡村也在这43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说起如今的幸福生活,可能很多年轻人的体会并不是很深,但是上了年纪的人一说起这个话题,感触就特别多,今天我们就通过农村“文化墙”来领略乡村生活的变化。各地结合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文化建设,紧紧抓住乡风文明这个“牛鼻子”,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推动村容村貌、村风民俗、乡村道德、文化惠民等工作的开展,在美化、亮化上下功夫,于是新颖、多彩的“文化墙”走进大众视野,走进了千家万户。“文化墙”有的介绍乡风文明、村规民约,有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有的介绍新科技、新知识。一村一典型、一村一特色、一墙一风景,与时俱进的农村“墙头文化”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解说员”“加油站”,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将民风民俗、道德准则、科学知识、文明乡风传递到农村的角角落落,影响农民的日常生活。道德文化墙、善行义举榜分外显眼,道德模范宣讲会活跃乡间,乐于助人、孝老爱亲等事迹声声传唱······聚力乡风文明建设,文明新风正吹遍乡村大地,吹进群众心田。美丽乡村生机勃勃,文明乡风漫溢乡野·····一幅乡村文明新风图徐徐展开。一幅幅漂亮传神的山水画,一条条富含哲理、明白实在的谚语、政策解读,一首首合辙押韵的歌谣,在乡间村头扮靓新农家。街头巷尾一面面精心装扮、图文并茂“会说话的墙”成了做“活”农村文化,育“实”乡风文明的好载体、创“新”成风化人的好工具。精心打造一批图文并茂、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墙体文化,既增添了文化元素,又美化了周边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弘扬了传统文化,推动了乡村振兴建设。进一步强化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向乡村覆盖、精神文明向乡村传播,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获得感。任务4:拓展阅读,知人论世费孝通不仅在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领域中成就卓著,还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情。查找资料,了解其生平,并拓展阅读他的其他作品,如《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更全面地认识费孝通的学术思想和成就。【相关资料】行行重行行——大家费孝通【真诚坦荡的大家风范】费孝通热爱祖国、追求光明的赤子情怀,矗立起一座高山仰止的丰碑。1938年,他带着强国富民的愿望从英国学成归来,便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1945年11月25日晚上,费孝通在西南联大演讲,面对着国民党特务的破坏、断电甚至开枪,他站在会场的最高处呼喊:“不但在黑暗中我们呼吁和平,在枪声中我们还要呼吁和平。”1946年1月,他与其他教育工作者联名致函正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呼吁停止内战,成立联合政府,保障民主权利。(中共中央统战部前副部长尤兰田)【志在富民的崇高境界】我们要学习费孝通志在富民、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崇高思想境界。20多年间,费孝通七下甘肃定西、30余次到江苏吴江调查,足迹遍及祖国。费孝通一生著作等身,如今他的这些文字已成为我们宝贵的思想财富。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演绎了中国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崇高理想追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民盟中央前常务副主席张宝文)【法制建设的推动者】费孝通同志是新时期宪法修改工作的重要参加者。费孝通同志曾担任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他坚决拥护和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1982年宪法修改过程中,组织民盟成员对宪法草案进行认真讨论,就知识分子地位和作用、统一战线等问题向有关方面提出建议。在1988年和1993年两次修改宪法过程中,他衷心拥护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的建议,积极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秘书长王万宾)【“天下大同”的家国情怀】费孝通的一生,经历了中国社会的重大变迁,在他的身上,饱含着爱国主义的情怀。他的《乡土中国》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特殊的社会结构;他的《江村经济》让世界从不同角度定义中国的生产方式。他“行行重行行”,怀着一颗“志在富民”的仁心,总结出了包括“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在内的多个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了包括浦东、黄河上游、南方丝绸之路在内的多个区域经济的布局和发展。他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已经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定义中国民族关系史的核心理论框架。他提出的“文化自觉”理念、他对全球化时代中国国际地位的战略思考、他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世界设想,都将指引着我们坚实地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北京大学前校长周其凤)费孝通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