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拿来主义》-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件+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_new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拿来主义【教学目标】1.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2.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教学重难点】1.理解当今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2.学会分析当今中外文化交流的现象。3.体会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二、写作背景及解题迷茫中的灯塔——拿来主义本文写于20世纪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30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为推行政治上的卖国主义政策,在文化政策及其活动上,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在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先生以马列主义学说为指导,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建设新文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后来成为中国无产阶级对待文化遗产的代名词,普遍采用至今。本文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特点是针对性强,“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工作者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三、研习新课。1.分析写作思路和课文结构层次。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第1、2段是揭露批判国民党政府在文化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荣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第3、4段是揭露“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第5段正面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第6段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和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第7段揭示“拿来主义”的含义就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第8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第9段从正面具体而形象地阐明“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2.研习第一部分:(一)阅读课文第1~4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下面对节选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第1段中“捧”“挂”两个惟妙惟肖的动作描写,极尽奚落意味。而“发扬国光”则是反语,实为“送去”,即媚外求荣。B.第1段“……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中“进步”一词表现了虽然“送去”不好,但比送物送古董要好得多。C.第2段提到只有“送去”,没有“拿来”,批评了“我们”即国民党当局既不敢,也不能“拿来”,讥讽奉行“送去主义”的顽固程度。D.第3段“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中“丰富”本指物品多,“大度”本指气量宽宏,毫不计较。反动政府实际并不“丰富”,也无力“大度”,这里运用反语。选B。【解析】“进步”为反语,实为“倒退”。2.前两段文字是如何破题的,请简要分析。【明确】本文题为“拿来主义”,却从“闭关主义”起笔,接着大摆“送去主义”的表现,直到后来才用“但”字一转,引出“拿来”二字破题。好像绕了一个大弯子,其实这是从反面立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作者先把它们端出来,把它们的表现摆出来,这就为下文展开对它们的批判,为反面论证“拿来主义”做了有力铺垫。3.作者说“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这是为什么?【明确】象征主义是源自西方的文艺流派,是资产阶级文学没落的表现。反动政府试图以梅博士的演出去“催进”西方已经没落的艺术,作者此语是对反动派丑恶行径的辛辣讽刺。4.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还提到“抛来”“抛给”“送来”,试结合语境,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明确】“抛来”是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或送人,一般不怀有不良的动机,表面上好像还维持着国际交往的样子。“抛给”是磕头求赏之后的赏赐,是有目的的给予,非接受不可。“送来”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5.第3段用了什么论述方法?类比尼采:自诩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他发疯而死6.全文论述的是拿来主义,却用了五分之二的篇幅批判送去主义,这种破字当头的结构有什么好处?(1)破字当头的好处使论述有历史的深度,它是在总结近百年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立论的。作者从广阔的背景上,点明了从闭关主义到送去主义,是从一个极端到另有个极端,反动落后的本质一脉相传。清政府,搞闭关主义,落后挨打;蒋介石,搞送去主义,丧权辱国。出路在哪里?只要实行拿来主义!这种立论,站得高,看得深,有历史深度。(2)从对比中分析问题,有说服力。(3)先破后立,相得益彰。前者破得越彻底,后者立得越有力;送去主义的危害揭露得越深刻,实行拿来主义的理由越充分。因此,从揭批入手,再转入正面论述,显得水到渠成,立论更鲜明有力。第二课时一、研习新课。研读第二部分:理解“拿来主义”的主张,领会运用形象的比喻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写作方法。阅读课文第5~10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5段是过渡段,“我在这里”一句,小结前文;“我只想鼓吹”一句,开启下文,引出文章的中心议题。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B.“‘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中说的“拿来主义”是一种双向交流,既要送,也要拿。C.“烟枪”“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没有使用价值但可适当保存一点以教育后代的部分。D.“一所大宅子”是比喻的说法,指的是中外文化遗产,“宅子”里有不同的东西,则比喻不同性质的文化遗产。选C。【解析】“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须完全摒弃。2.第5段中哪些词语含有讽刺意味?第6段的“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第7段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理解?讨论,明确:“摩登”是针对上文“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而言的,把卖国媚外的行径说成“时髦”,一味地“送去”说成“赶时髦”,其讽刺意味是很浓烈的。“吝啬”是针对上文“丰富”、“大度”而言的,两者鲜明对照,对“送去主义”者进行讽刺鞭挞。“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是“抛给”的同义语;“拿来”是根据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质不同,内容迥异。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3.第8段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错误态度?第9段阐述了“拿来主义”者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运用比喻论证说明有什么作用?讨论,明确:“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怕:徘徊不敢走进门(逃避主义)孱头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虚无主义)昏蛋。羡慕:欣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义)废物。以上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都是错误的。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无从“挑选”;“挑选”是关键,不“挑选”,“占有”就毫无意义。“挑选”的具体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存放,供治病)。烟枪、烟灯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送一点进博物馆,毁掉)。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走散)。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研读第三部分:要求学生朗读文章最后部分,简要说出每句话的内容。第1句话:结论是我们要拿来。第2句话: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第3句话:拿来主义的结果。第4句话:拿来主义者应具备的条件。第5句话:从反面指出拿来主义的意义。提问:这一段共5句话,如果这5句话是5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应该是哪5个问题?明确:①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②对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③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意义?④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⑤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迫切性何在?三.总结全文,加深理解。这篇文章至今仍放射着思想的光辉。就其见解来说,仍有现实意义。作者所论证的“拿来主义”的主张,跟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所讲的对待文化遗产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吻合的,一致的。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仍不能忽视认真钻研、吸收、融化和发展古今中外文化艺术中一切好的东西。(1)提取要点,归纳中心:本文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鲁迅对文化遗产的见解,跟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时至今日,这篇文章仍然放射着思想光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2)归纳写作特点。作者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使说理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先破后立,立中有破,破立结合,鲜明对比的结构方式。犀利的语言风格,高超的幽默与讽刺的艺术才能。【技法借鉴】对比论证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议论文中常常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运用点拨】对比论证,大致可分为纵比和横比。所谓纵比,是指时间上的前后时期、事物的前后阶段的对比。《拿来主义》中,用“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与“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进行对比。所谓横比,是指同类事物间的对比。如《赞公仆精神》一文,用两个事例做对比:1994年11月,孔繁森同志不幸殉职,他留下的遗物是8元6角人民币和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原北京市副市长王宝森任职期间,利用人民给他的权力,大肆贪污受贿,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极其恶劣的影响。这样一比,孰清廉孰贪婪,泾渭分明,有力地凸显了作者的观点。运用对比论证,要注意以下两点:1.要有对比点也就是说,对比的双方要属于同一范畴,材料需要具有鲜明的对比点。如果不注意这一点而强行使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只将两件事物照章写上,那也看不出其可比之处,不知为何而设;有时更是生搬硬套,令人不知所云,就可能出现“关公战秦琼”的笑话。例:课文《劝学》中,在谈到“积累”时,运用了正面“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与反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进行对比,对比点非常明确,就是“积累”。2.要重视分析注意在比较上下功夫,指出其相异之处以证明观点的正确。既要分析对比产生的根源,即“挖根源”,又要阐述观点的正确性,即“阐事理”。例:高考满分作文《说宽容》中写道:历史上有个叫蔺相如的卿相,由于多建功勋,所以官位一路上升,“位在廉颇之右”,引起了大将廉颇的忌妒与不满,便处处与蔺相如作难。但是,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无理取闹,只是笑而避之,从而引发出廉颇“负荆请罪”这个故事。蔺相如的宽宏大量,使廉颇深感惭愧,从此两人成为“刎颈之交”,齐心协力为赵国奉命效劳,建立功勋。所以说,学会宽容,于人于国都有益处。四.话题讨论本文中所列举的现象,在我们当今社会是否存在?作者提出的观点,在今天有没有现实意义?请同学们联系我们当前的社会现实想一想。1、中国的宣纸制造工艺失密。2、来自日本的访问学者庄严舜哉说,中国目前流行的日本动漫作品,很多在日本市场都是不出版、不播放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