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一年级必修一第二单元《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毛泽东《七律·到韶山》这首七律,记述了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时的真实感受。描绘了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场景,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本文的标题就是出自这首诗,借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和袁隆平的相关事迹。2.朗读课文,准确概括地选取典型事件。3.学习袁隆平为科技献身的精神。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拟写一句话新闻。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体会选材特点和细节描写的手法。审美鉴赏与创造:挖掘人物亮点,学习一材多用,储备写作素材。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袁隆平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作家作品1.沈英甲,吉林辉南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机械系。1968年应征入伍,历任空军部队无线电员,《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机动记者、主任记者,科技日报社副刊部主编,机动记者部主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前尘》,《探求宇宙之谜》、《经营之神》、《探索自然》、《终极诊断》、《生存方式》等。2.袁隆平:把对祖国的热忱结成饱满的稻穗(1)观看视频——人物事迹介绍(2)观看视频——习近平主席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颁奖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学生活动:(1)读准字音,识记字形。(2)快读课文,画出有效信息,概括事件。(3)同位之间交流、补充信息。(4)初步感受人物精神品质。学生展示信息:四件事根据小标题概括(1).“曾记否的,到中流击水”——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2).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3).“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4).“饥饿的威胁在退却”——引领“绿色革命”。学生活动:(1)学生分别朗读标画出来的句子。(2)朗读后,用一两个关键词概括袁隆平的精神品质。(3)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课本空白处。(4)全班交流。2.学生成果展示:袁隆平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践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研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捍卫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寻梦者。专注敬业,严谨认真不迷权威,极具韧性勇于担当,实事求是心怀天下,追求不止3.方法指点学生活动:学生再读全文,根据文章的结构特点,概括、总结写好人物通讯的方法技巧。写好人物通讯要抓好两条线:过程线:人物生活的经历或事件发展的过程。思想线:主题思想贯穿于人物典型事例中,反映事物本质意义。五、再读课文,诱思导学学生活动(1)根据课文小标题提示,全班分成四个小组,一个小组精读一部分内容。(2)研读角度:选材特点、选材原因、对表现人物的作用。(3)四个小组长根据组内所获信息,交流、总结。研读后结论:本文在选材上特点:(1)围绕主题,选取可以突出人物个性的具体、典型事例,(2)细节描写自主合作:四个小组分别展示(一)典型具体事例(1).1960年7月袁隆平意外找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严谨认真,勇于实践)(2).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严谨、创新、执着,不迷信权威)(3).1964年7月袁隆平找到了雄性不育株。(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四个小组分别展示(二)(4).1992年发表文章反驳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5).1993年主张对玉米稻大面积推广要持慎重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6).1986年以来,提出并实现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有理想,有不息奋斗)(7).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献身科研事业)四个小组分别展示(三)细节描写:(1)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一位老人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这几百亩试验田。他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不时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接着挽起裤腿走下了稻田。(2)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最后小组总结展示好处: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丰满人物形象、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本文细致入微,精彩的细节描写,充分地表现了袁隆平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对科学热爱与专注。六、质疑问难人物通讯要注意新闻性与文学性相结合,新闻性要突显重点,除了文学性要有丰富的细节和典型的事件,本篇人物通讯是如何体现新闻性的?(1).小标题清晰明白,结构统一。(2).准确的数据增强文章真实性。(3).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抒情。方法指点: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1).抓关键句,理清线索;(2).提炼要素,概括事件;(3).品读细节,理解人物;(4).明确主旨,赏鉴特色。七、合作探究1.阅读全文,思考,为什么说“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学生活动:(1)学生细读课文最后一部分内容。(2)抓住关键词“绿色革命”。(3)和同学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理解。成果展示:这是对袁隆平的高度评价和赞美。他做出的贡献与其他优秀的科学家发现的一样,堪称“革命”,这场革命正由他引导着,向贫穷与饥饿开战,并一定会取得胜利。八、课堂练习挖掘人物亮点,学习一材多用。结合以下三段文字的具体内容,挖掘写作角度,和同学交流。1.我从没有想过豪华的生活,对物质上的享受也看得很淡,因为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想这些东西。2.“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梁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3.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九、拓展提高将下面这则消息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0个字)一架从俄罗斯起飞的伊尔-76飞机,日前载着一位尊贵的北极“客人”抵达大连国际机场,它就是来自北极圈内的珍稀动物——白鲸。这也是白鲸家族在历史上首次登陆中国,它将成为大连老虎滩极地海洋动物馆的正式成员。这只3岁的白鲸,身长近4米,体重500公斤左右,是个性情温顺的“小姑娘”。在来中国之前,它已学会了转圈、唱歌、与人接吻,生气了还会叫上几声。白鲸的新家被安置在刚刚建好的极地馆内,它也是第一位入住极地馆的成员。为了使它适应馆内的水温,工作人员准备了两至3吨的冰块,以备降温使用。春节前后人们可一睹这只白鲸的风采。据悉,还有3只白鲸已在俄罗斯接受体检和训练,将于明年3月运抵大连老虎滩极地海洋动物馆。白鲸首次登陆中国。参考答案:白鲸首次登陆(或“落户”)中国。提示:一句话新闻的答题要点:一般应该具有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四要素。十、课堂总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十、板书设计喜看稻菽千重浪沈英甲严谨认真,勇于实践创新执着,不迷权威袁隆平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有理想,有不息奋斗热爱、献身科研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