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李果,西华县城关镇昆山办事处东平居委会十三组,女,55岁。就是这样一位平凡普通的农村妇女,用自己的爱心来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孝道的含义。当年,24岁的她和家徒四壁的丈夫结婚,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经过二人的共同努力,他们的家庭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幸福的生活比蜜还甜。百善孝为先,孝,不但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进行全民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孝,是道德之本,正式人们恪守孝道,才使得家庭美和睦,社会发展进步。故人们就开始注重孝道,《论语·学而》中就有“事父母,能竭其力”的说法,唐代诗人孟郊也有“谁言春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名句。她时刻以自己对“孝”的深刻理解来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孝道的深刻含义她是一个热于助人,性格开朗,做事认真,勤劳能干,孝敬父母的人。从小受父母教育要孝敬老人,关爱孩子,与姐妹兄弟相处和睦,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都有用之人,一直到现在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对家人宽容、关心,有什么脏活、累活都自己干,早上总是第一个起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孝敬父母,关爱和影响子女,成为他们的榜样。俗话说的好“家和万事兴”,从结婚起,她就下决心要脱贫致富,让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从来没有和老人闹过矛盾。婆婆患有高血压,家务活从来都是她一个人做的,没让婆婆伸过手,看到别的老人戴首饰,她就拿出自己的积蓄为老人买来戴,后来老人偏瘫常年卧床不起,大小便不知道,经常为婆婆端屎端尿,洗刷尿布,有时老人便秘拉不下来,她就用手抠出来,也没嫌过老人脏,夜间和婆婆住在一起不管是炎炎夏天还是寒冬腊月,总是半夜起来为老人换尿湿的衣物,免得浸湿老人起褥疮。婆婆爱吃擀面条,她就没买过面条,不管是身体不舒服还是什么时候,都是亲手擀面条,她为婆婆端饭喂饭,如此细心周到、感人至深。公公患有半身不遂,李果负责公公的生活起居,为老人剪指甲,洗头发,伺候吃喝,公公犯病住院,她都在身边陪护,生病的人脾气古怪,有时受了委屈从来没抱怨过,用她本人的话说:“谁没有老的时候,老了难,可以理解,一家人不能都计较。”她的母亲身体不好,患有严重的风湿病,生活上不能自理,为治病经常要东奔西走,求医问药,近的去过漯河、扶沟、商水,远的去过北京、郑州,也一直和她生活在一起,有什么好吃的都不会忘了老人,宁可自己受点委屈,也要无微不至的照顾好自己的母亲。1988年初,4岁多的小女儿正在玩耍忽然得了急病,腿一瘸一拐走不成路了,到医院检查时,发现小女儿得了小儿麻痹症,这让她无比心痛。想着,日子总算好起来了,小女儿却病倒了,她哭了。可是,坚强的个性,让她再次站了起来。她带着女儿到中医院、周口市医院、郑州市医院,四处求医问药,几经周转,最后在中医院住院治疗。在这期间,看着女儿为了治病吃中药,吃得快要掉光的牙齿,虚弱的身体,她内心受尽煎熬,每天除了背着女儿四处看病,还要回家整晚刷酒瓶挣钱为了给女儿看病。老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家人的努力,女儿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就奇迹般得好起来了。大家都说,是母爱的伟大,感动了老天。她更是个好妻子,为了丈夫更好工作,她几乎承揽了全部的家务,并且经常和丈夫一起起早贪黑的在酒厂上干活,身为女人,却做着男人的事情,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结婚几十年,现在他们夫妻非常好,这也多亏了他们互相的支持,现在家里子女也都有了事业和家庭,她通过自己的言传深教,换来了子女的回报,这正是她尊老爱亲的一个最好的写照。人的一生可以错过很多东西,但万万不能错过回报父母恩情的机会,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她就是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一个孝顺的晚辈、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贤惠的妻子最高贵的品质、最无私的奉献,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她一家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她的家庭一定会在每个人的孝心、爱心下过得更加幸福更加美满。人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小的家庭和睦了,社会大家庭才能和谐稳定。尊老、爱老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爱心、孝心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责任和品质。只是爱心无涯,孝心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责任和品质。只爱爱心无涯,孝心永驻,就能使每个家庭和谐美满,是社会的稳定发展有了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