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3.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1.通读诗词,有感情诵读诗词,把握诗词内容,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2.品读语言,感受诗词意境,体会作者苏轼在词中体现的思想感情。3.背诵诗词,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积累提高语文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注释复述出全词的内容,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体会用典的妙处,从而提升对于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文章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忧愤的思想感情。文化传承与理解: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聩无能的愤慨。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体会用典的妙处,从而提升对于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2.通过文章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忧愤的思想感情。“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生于乱世,他是胸怀抗金复国大志的铁血男儿,没能在疆场上实现自己的抱负,却在词的世界里留下了不朽的身影,他的词以其澎湃的爱国激情和豪迈奔放的气概独立高标。被后人誉为“词坛飞将军”,与苏轼并称“苏辛”。学习这两首辛词,一要了解辛词豪放的风格,二要体会词中蕴涵的爱国激情。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于北宋败亡后的13年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他的祖父虽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受其祖父影响,辛弃疾21岁时聚集了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南归后,他一再奏表进言,主张北伐抗敌。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员及管理治安、财政的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不论出仕或赋闲,他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主张。但由于政敌的排挤、陷害,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直到67岁赍志而殁。本课所选的两首词虽作于他的早年、晚年不同时期,但其中都表现了他御敌抗金的爱国思想和壮志未酬的愤慨之情。《永遇乐》写于开禧元年(1205),这之前,辛弃疾在福建安抚使任上,因政敌的弹劾而被罢官。他先居上饶,后徙铅山,先后被闲置达八年之久!直到嘉泰三年(1203)又被朝廷召入京师,并派他出任镇江知府,这首词便是在镇江任上所作。此时词人已66岁高龄。他本以为此时能有所作为,可以积极备战练兵,积蓄军事实力,准备北伐。但很快他便发觉了宰相韩侂胄是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无北伐复国之意。于是作者深感失望和气愤,他登上北固亭,把自己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尽情地宣泄在这首词中。★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辛派词: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一)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二)辛弃疾在文学史上被评论家讥之以“掉书袋”,原因是他的词作好用典故。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你认为每一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对照注释、材料分组讨论)(B级)明确:上阙用了“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下阕用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上阙:1.分析研讨前两个用典。①说说这两个人的共同点?(C级)答案: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②用此二人典,蕴含了什么用意?(C级)答案: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下阙:2.分析研讨第三个用典。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用典的用意何在?)(C级)答案: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3.分析研讨第四个用典。诗人写佛狸祠下祭神庙会的热闹景象,是什么心情?(C级)答案: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4.、有人说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分析研讨用廉颇典故的用意。(D级)答案:辛弃疾这首词最后用廉颇事作结,是作者到老而爱国之心不衰的明证。廉颇虽老,还想为赵王所用。他在赵王使者面前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作的饭、十斤肉、又披甲上马,表示自己尚有余勇。辛弃疾在这词末了以廉颇自比,也正表示自己不服老、还希望能为国效力的耿耿忠心。雄心不减当年,切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一、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上面这首词的作者是A.苏轼B.晏殊C.李清照D.李煜2.本词的词牌是A.念奴娇B.永遇乐C.雨霖铃D.武陵春二、阅读下面一首辛弃疾的《霜天晓角·赤壁》完成1~2题。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1.对这首词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此词所写的黄州赤壁,就是当年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中的古战场所在地。B.“赋写”三句的意思是苏轼在赤壁写下感叹曹刘兴亡的诗篇,而千古历史遗迹已荡然无存。C.“望中”两句所写的意境,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大致相同。D.“半夜”三句意思是半夜一声长啸,天地为之生悲、变窄。2.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赤壁怀古词,因赤壁而怀苏轼,叹人生之不平,抒发千古兴亡之感。B.此词与东坡的赤壁词都是感叹江上依旧,英雄俱逝,人生瞬息,功业渺茫。C.苏词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作结,而辛词以“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作结,可见苏辛两人的思想性格和人生观是相同的。D.苏辛的两首赤壁词都写的豪放,但苏词清雄超旷,而辛词写得沉郁悲壮。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完成1~2题范仲淹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下面对词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连衡阳飞来的大雁也不愿意留下来。B.“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的是边塞上引起人们悲愁之情的笛声、马声、号角声等。C.“浊酒一杯家万里”的意思是端起一杯浊酒来解愁,却想到了万里之外的家乡。D.“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将军”是作者自称。2.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B.词的下半阙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了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参考答案:一、1.CD二、1.AC参考答案:1.A(提示:“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说大雁飞向衡阳,不愿意留下,意思正好说反了。)2.C(提示“人不寐”并非因为孤城危急,而是由于思念故乡。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