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字]徐宗祥事迹观后感通用3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800字]徐宗祥事迹观后感通用3篇2023/X/XX徐宗祥事迹观后感800字1何为梦想?梦想多数为幻想,可望而不可及,何为理想?潜意识里这种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可望且可及,而梦想既基于理想而来,它也源于现实。小时候大人总会开玩笑问我的梦想是什么?这个时候就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想到什么说什么,有医生,有老师,就是没有现在所做的人力资源。刚入高中时大人会问我理想的大学是什么样子?是哪所学校?我那个时候特别开心的说我要是首都看看,然后努力考北京。我没有为自己的理想去付出足够的努力,而是遇到困难选择了放弃。看了徐淙祥的事迹,我明白了老先生的坚持,不是短短三年的高中,不是几年的沉淀,而是几十年的努力,日复一日的生活,在风中感受风吹麦田的摇晃,在雨中倾听雨滴的垂落大地打在麦子上的声音,在烈日下观察麦子的成长过程,记录这些数据更好的改良品种带来更高的粮食产量,这些是徐老先生对于理想的坚持。我的理想是自我的,徐老先生的理想是无私的,他潜心研究是为了粮食的产量也是解决温饱的一个重要不可缺的问题。从他身上我也学到了坚持的重要性,不轻易放弃的决心,无私奉献的品质。徐淙祥老先生坚定科学种粮的信心,屡屡创下小麦、玉米、大豆的安徽单产纪录,其领衔或参与研发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成为当地及周边区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法宝。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也会向这些先进模范看齐,主动帮忙需要帮助的人,遇到事情学会坚持,学会沉淀,潜心学习。徐宗祥事迹观后感800字2翻开徐淙祥的履历,一连串的“国字号”头衔广为业界知晓,“种粮牛人”“安徽麦王”“玉米状元”等坊间称号也是被叫得当当响。作为地道的农民代表,徐淙祥一直不忘带领乡亲们共同脱贫致富,牵头成立的合作社帮助了2000多个贫困户脱贫致富。《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王萍1月5日北京报道:“当农作物在出苗期和拔节期出现旱情,必须及时喷灌,根据土地墒情、土壤的含水量,来设定喷灌的水量。像现在这种情况,我们就按照10毫米的降雨量设定。正常情况下,1200多亩地,三天就能把小麦浇一遍。”2020年11月,站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农业现代示范园的田地里,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太和县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党支部书记徐淙祥正在指导农民浇灌小麦。在农民的操作下,大型圆盘自走式喷灌机缓慢走动,自动降雨;地埋式微喷设备也已开启,喷洒得又细又匀。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民、全国种粮标兵、全国科技兴村带头人、中国好人……翻开徐淙祥的履历,一连串的“国字号”头衔广为业界知晓,“种粮牛人”“安徽麦王”“玉米状元”等坊间称号也是被叫得当当响。作为地道的农民代表,徐淙祥一直不忘带领乡亲们共同脱贫致富,他牵头成立的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帮助了2000多个贫困户脱贫致富。在徐淙祥看来,脱贫攻坚要因人施策,将技术扶贫、医疗扶贫、教育扶贫、思想扶贫多种手段相结合,实现精准帮扶。要建立生态绿色高效农业扶贫长效机制,加快农业发展,确保脱贫不返贫。优质高产攻关领路人徐淙祥当过生产队长,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做过农业技术员、乡农技站站长,2000年以来一直承担国家和省市县农业科技协作、攻关试验示范项目,每年主持或参加研制农作物新品种、农业新技术,审定后在安徽省、黄淮地区推广应用……一辈子都在与农村、农业、农民打交道。从最初“种在地、收在天”的传统农民到如今流转1200多亩地的种粮大户,几十年间,徐淙祥完成了从传统农民到现代职业农民的身份转变。“早些时候,我们干农业靠天吃饭,种下不保收、旱涝灾情多、产量低、品质差。遇到旱涝年份,甚至颗粒无收。那时候农业难干,农民生活困难。”徐淙祥说:“我立志改变农村生产落后面貌,促进农业发展。我的理想,就是怎样把粮食产量提高、质量改善。”上世纪70年代初,徐淙祥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力耕务农,先后担任村生产队队长、村团支部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乡农技站站长。徐淙祥介绍,当时,小麦亩产三四百斤,大豆亩产不足百斤,大家没有种植技术,农作物品质差、不高产,农业没前景。徐淙祥潜心钻研农业科学技术,摸索探讨适应黄淮地区生态优质高产、节本增收的新品种及其配套丰产技术,一旦运用上,就坚持不懈地四处求教、细心记录、认真比较,力求推进品种改良,改变村里粮食产量低、品质差的状况。徐淙祥推出了“绿色农业科技承包”的办法:和村民签订绿色农业科技承包合同,合同规定由徐淙祥提供技术种植管理,在不增加每斤粮食投入成本的前提下(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除外),如果小麦亩产达不到500公斤,大豆亩产达不到150公斤,少收部分由徐淙祥全赔。如果超过了这个产量,徐淙祥收取超产部分的20%,作为有偿技术服务费,用于扩大再生产。面对如此诱人的条件,一些村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同徐淙祥签订了科技承包合同。2003年,徐淙祥在“科技承包”的1300亩土地上开展了种植实验。当年遇到特大洪涝灾害,承包的850亩大豆不但没有减产,反而大幅度增产,平均亩产达165公斤,高产田块亩产突破260公斤。安徽日报、农民日报、人民日报等媒体纷纷对此进行了“徐淙祥科技承包田大灾之年创高产”的重点报道。多年来,他靠着自学,一直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成为了少见的农民高级农技师,2014年获得首届“全国十佳农民”称号。技术当家多打粮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农业科学技术,可以使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徐淙祥在长期的农业一线试验中,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摸索出四套小麦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绿色栽培技术,即:小麦60首谚语绿色栽培法、20项关键技术栽培法、技术规程栽培法和农时季节栽培法。2005年,经有关部门批准,徐淙祥牵头成立了“太和县优质高效农业技术协会”。协会下设良种繁育、高产攻关、节水灌溉、科学养殖等13个科普学组和23个乡镇科普分会,目前已拥有会员2363名、科普示范户6258户,几乎遍及全县各乡镇。协会每年普及推广新技术、新成果10多项,产生数千万元的社会效益,还使一批贫困户成了科普示范户。太和县倪邱镇种粮大户王其贺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我原来种小麦亩产不足400公斤,应用徐淙祥小麦60首谚语绿色栽培法,小麦品质、产量大幅度提高,每斤小麦产出成本还有所下降。真是‘谚语栽培好,优质产量高,多收又多卖,亩增几百块’……”徐淙祥说,在阜阳市广大农村像王其贺这样成为科技示范户的农户还有很多,他们应用徐淙祥小麦60首谚语绿色栽培法,改变原来小麦种植产量低、品质差的困境,走上了靠小麦优质高产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道路。紧紧依托农业技术协会组织、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带来的是小麦、玉米和大豆连续多年不断刷新安徽省单产纪录。2009年以来,在徐淙祥带领下开展绿色种植的张槐村千亩连片粮食作物,经国家科技部专家组和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专家组进行现场实产验收,小麦平均亩产超600公斤,高产田块平均最高亩产公斤;夏玉米平均亩产超750公斤,高产田块平均最高亩产公斤;夏大豆平均亩产超180公斤,高产田块平均最高亩产达公斤。农业院士专家先后深入淙祥农业示范田调研考察,给予很高评价。徐淙祥还和周边乡镇养牛养羊大户签订合作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协议,把收获后农作物秸秆的一半打捆后无偿提供给养牛养羊大户,换回发酵后的牛羊粪便肥田,形成粮食丰产秸秆多、秸秆养牛养羊发育快、牛羊粪便发酵肥田的绿色生态高效农业良性循环,进一步引领了太和县、安徽省和全国黄淮地区绿色生态高效农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农民致富带头人2010年,徐淙祥带领村民成立了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租赁入股、托管、代管耕地4230亩,其中徐淙祥自己租赁1230亩,开展绿色生态优质高产种植,实现了生产规模化、销售订单化、产品品牌化、技术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粮食生产千亩连片,合作社与种业公司签订产销合同,销售价格高出市场价15%左右,又与面粉公司签订长期订单销售合同,优质麦销售价格高出市场价3%-5%。生产基地产品全部经过绿色认定,注册有淙祥牌商标,建立了产品可追溯制度,生产有技术规程,管理精细,投入品记录清晰。2014年,合作社被农业农村部批准为全国100家、全省第一家国家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同时被评为安徽省级示范社。2019年,合作社被农业农村部等9部委命名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合作社现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其中有许多农户都在徐淙祥的帮助下从贫困户变为农业科技示范户,生活一步步得到改善。对没有技能的贫困户,徐淙祥请他们来合作社工作,一方面保障了贫困户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也教他们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帮助他们更好就业乃至创业。对一些在思想上懈怠、不积极进取的贫困户,徐淙祥也不忘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并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帮助他们重燃对生活的希望。张槐村有一位名叫张涛的贫困户,因为身体不好,难以从事长时间的体力劳动,自身也没有技能,生活过得很困难。了解到情况后,徐淙祥让张涛到合作社来学习养猪技术。依靠这门技术,张涛被大型养猪场聘请,月工资6000元,加上奖金,年收入近10万元,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目前,在徐淙祥合作社里工作和学习的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对于接下来的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脱贫不返贫的计划,徐淙祥也有自己的打算。他表示,要将合作社里的帮扶业务进一步扩大,推行责任田承包制度,实行丰收加奖励的办法,提高大家积极性,实现所有原来贫困户收入的翻番,让现在人均年收入由万元提高至2-3万元,带领大家更好实现脱贫致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徐淙祥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他领衔或参加研发的农业新技术和农业新品种,被当地村民称为农业增效、村民增收的法宝。他的劳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公认。科技推广热心人为大力普及推广农业新技术,徐淙祥根据自己30多年的实践经验,将小麦、玉米、大豆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用通俗易懂的谚语形式汇编成册,并制成挂图,免费发给村民和会员。他整编的黄淮地区优质小麦亩产超千斤绿色栽培技术规程和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配套绿色高产栽培新技术科普读本,经安徽省级农业专家鉴定为省级科技成果,已在安徽全省推广使用。为满足村民、会员科学种田的需要,徐淙祥在全县率先创办了农民科普书屋,自费购置了影碟机和各种科普书籍。近年来,他组建的数千亩连片农业科普示范园,实施优良品种、配方施肥、种植管理、机械收打、订单加价出售“五统一”的模式,使全村低产洼地的小麦和大豆平均亩产比项目外均增产三成以上,每亩综合增加产值300多元,使张槐村年增收近百万元。如今,徐淙祥成立的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示范基地和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徐淙祥通过农业科技创新,让农业发展走上了一条康庄道路。他认为,今后农业的发展是一个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科技化管理和订单化销售的现代化模式,用现代农业绿色生态科学技术、现代农业设施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产量,达到优质高产节本增收科学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农业大国变成真正的农业强国。一片“粮”心为农民完善农村基层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加大生态绿色高效农业扶植力度、加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自201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已连任两届的徐淙祥每年都会在全国人代会期间提交一系列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的建议,为农民兄弟们积极发声。徐淙祥建议,精准扶贫要千方百计、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全力以赴。比如,在农业供给侧改革方面,要将重视农产品的产量调整为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发展多种经营。在他扶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中,就有一家农民合作社拿出600亩种植药牡丹等中药材。这样四、五年后,每年每亩平均产值可以达到四、五千元,比平常只种粮食产值翻了几番。徐淙祥强调:“我国农业发展到了一个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产品效益。注重绿色环保创新发展,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向。”“民以食为天,粮以安为先,无粮不稳,粮食生产安天下。”在2020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徐淙祥提交了一件关于加强完善我国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建议。徐淙祥介绍,我国有14亿人口,也是世界粮食消费第一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