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统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知人论世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戏剧之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生于英国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从小就爱好戏剧,20岁后来到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晚年回到故乡,1616年逝世。莎士比亚勤奋好学,他接触了古代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这些都为他的戏剧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代表作: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正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写作背景哈姆莱特的故事,最早见于12世纪末丹麦历史学家萨克索所著的《丹麦史》,讲述的是发生在8世纪末丹麦的历史故事。16世纪末英国作家把它改编成戏剧,以复仇为主题,广为流行,但现在已失传,莎士比亚的作品一般被公认是根据那部失传的悲剧改编的,但莎士比亚采用借古讽今的方法,把这个中世纪的复仇故事写成一个具有新时代特点和深刻意义的社会悲剧。拓展知识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特点的反封建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思想体系是人文主义思想。这种思想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反对神权、神性,宣扬人权、人性。其思想基础为人性论:肯定人的价值,赞美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推崇知识,主张平等。代表这一时期文学最高水平的就是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文艺复兴《哈姆莱特》故事梗概从老国王的鬼魂那里得知了克劳狄斯杀害兄长、篡夺王位的罪行后,哈姆莱特装疯。克劳狄斯怀疑哈姆莱特知道些什么,便派人刺探他。哈姆莱特用一出有“谋杀”情节,并且所用手段和克劳狄斯杀害老国王的手段相类似的戏剧来试探克劳狄斯,以此判断鬼魂所说的话是否真实。克劳狄斯果然露出了马脚,心里对哈姆莱特十分忌惮。不明底细的王后乔特鲁德找哈姆莱特谈话,哈姆莱特误杀躲在旁边偷听的大臣波洛涅斯,克劳狄斯立即借机派他到英国去,并在公文里让英国国王处死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却在半路上回来了,克劳狄斯设下毒计让哈姆莱特和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比剑。课文节选的是第三幕第一场全剧情节梗概第一幕:老国王鬼魂显现,告诉哈姆莱特自己是被克劳狄斯害死的,这是复仇的缘起。第二幕:哈姆莱特悲痛欲绝,装疯度日,新国王克劳狄斯开始怀疑,派原为哈姆莱特之友的罗森格兰兹等人对他展开试探。第三幕:克劳狄斯利用哈姆莱特的恋人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试探的同时,哈姆莱特佯装疯癫,通过俳优所演的“刺杀”戏证实了克劳狄斯的恶行,并为复仇误杀了正在偷听的弄臣波洛涅斯。第四幕:克劳狄斯为除后患,逼迫哈姆莱特去英国,欲借英王之手将他杀死,哈姆莱特死里逃生,返回丹麦。第五幕:奥菲利娅悲痛欲绝,落水而死;王后爱子心切,饮毒酒而亡;国王被哈姆莱特灌毒酒而亡;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双方中毒而亡。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至“我听见他来了;我们退下吧,陛下”)第二部分(“生存还是毁灭”至“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第三部分(“恋爱!他的精神错乱不像是为了恋爱!”至结束)2.课本节选的这场戏在情节结构上可以分成几部分?请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1.理清人物关系,给本课的7个出场人物写份说明(应包含人物身份、主要性格特征)。克劳狄斯——丹麦国王,哈姆莱特的叔父。乔特鲁德——丹麦王后,哈姆莱特之母,前王之妻,改嫁克劳狄斯。哈姆莱特——前王之子,今王克劳狄斯之侄。罗森格兰兹——朝臣吉尔登斯吞——朝臣波洛涅斯——御前大臣。奥菲利亚——波洛涅斯之女。整体感知2.《哈姆莱特》的主要情节就是复仇,仇人是谁?为什么要复仇?仇人是他的叔父,现任丹麦国王克劳狄斯。因为克劳狄斯杀害了自己的哥哥也就是哈姆莱特的父亲,娶了自己的嫂子也就是哈姆莱特的母亲,篡夺了本应是属于哈姆莱特的王位。矛盾冲突3.全剧的主要冲突是什么?这些冲突的作用是什么?(1)主要冲突有:A.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因无法沟通而产生的矛盾冲突。B.哈姆莱特内心生存还是毁灭的冲突。C.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矛盾冲突。D.哈姆莱特与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之间的矛盾冲突。全剧展示的冲突主要是围绕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冲突进行的。课文节选的这场戏,也将哈姆莱特与国王之间的冲突放在主要冲突的位置上。戏中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产生误解后的冲突,及哈姆莱特内心生存还是毁灭的矛盾,都是围绕这一主要冲突展开的。矛盾冲突(2)这些冲突的作用是:实际上都是当时现实矛盾的真实反映。这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社会过渡时期新、旧两种社会力量的较量。从表面看来,冲突是在一对恋人之间展开,但表现的却是对人生的思索。通过冲突塑造了人物,一个内向深沉、有着痛苦与彷徨复杂情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典型人物。通过人物,展示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图画,深刻地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暗现实尖锐复杂的矛盾。总之,这场戏戏剧冲突尖锐复杂,情节生动曲折,波澜起伏,有力且成功地刻画了人物形象。矛盾冲突4.第一部分中,哈姆莱特对好友讲述了哪些内容?①去英国海船上脱险的经过。②向叔父复仇的愿望。③对雷欧提斯的歉意和担心。矛盾冲突5.第二部分中,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表示了什么看法和评价?下文还有哪些对奥斯里克同样态度的内容?对他的厌恶和蔑视。他拥有大量土地,和牲口一样。“他在母亲怀里的时候,也要先把他母亲的奶头先恭维几句”,表明对阿谀逢迎的奥斯里克的厌恶。矛盾冲突6.第三部分中,“比剑决斗”一共有多少矛盾冲突?哈姆莱特——克劳狄斯(杀父霸母之仇)哈姆莱特——雷欧提斯(杀父害妹之仇)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尖锐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明)和“毒计”(暗)展开,悲剧由此产生!矛盾冲突哈姆莱特是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什么思想?【明确】哈姆莱特是一个处于现实和理想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形象。在他的父亲没有被杀害之前,他是快乐的。他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有自己的理想,对爱情有追求,有心爱的人,无忧无虑。父亲去世后,他是忧郁的。母亲的改嫁,好友的背叛,自己心爱的人在爱情上受其父亲影响而对爱情并不坚定。在对复仇这件事上他是犹豫不决的,错过了很好的复仇时机。从为父报仇(装疯等待机会)上看,他又是富有行动力的。人物形象明确:忧郁的、内心矛盾的、有理想的、孤独的、软弱的……(分析能结合文本自圆其说即可)人物形象作者通过矛盾冲突塑造了一个内向深沉、有着痛苦与彷徨复杂情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典型人物。展示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图画,深刻地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暗现实尖锐复杂的矛盾。作品主题1.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观点一:性格悲剧哈姆莱特的悲剧性格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在这种性格之下,他被复仇的意念苦苦煎熬。复仇成了他的全部。而这一切,导致他对懦弱的母亲的冷语相向,对心爱女子的视而不见,导致他亲手杀死爱人的父亲,导致他最终落入仇人的布下的圈套。最后,复仇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可是一切美好的东西也都破碎了:哈姆莱特的雄心壮志,爱人如花的生命,母亲脆弱的生存。美好的东西由一个本来近乎完美的人亲手撕碎了,这就是悲剧。而这种悲剧的根源就在于哈姆莱特优柔寡断的性格,所以这是性格的悲剧。拓展探究观点二:社会悲剧哈姆莱特的毁灭,向我们揭示了人文主义的时代悲剧。一是他生活的时代封建力量还很强大,加之以哈姆莱特作为一个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他不相信人民群众,只能孤军奋战。二是他固守着文艺复兴早期关于“人”的理想,不能适应新的历史环境中人的变化的现实。哈姆莱特的悲剧,是后期人文主义者的悲剧,也是文艺复兴晚期特定时代的悲剧。观点三:既是性格的悲剧又是社会的悲剧。剧本通过矛盾冲突塑造了一个内向深沉、有着痛苦与彷徨复杂情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典型人物。展示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图画,深刻地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暗现实尖锐复杂的矛盾。哈姆莱特最终以同归于尽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这是一个悲剧型人物,他以自己的死赢得了对旧制度、旧势力道义上的胜利,悲壮而不悲观,使人们透过悲剧,从主人公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新的生命,新的光明。《哈姆莱特》的主要艺术特点是什么?【点拨】①莎士比亚善于在内外两重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塑造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哈姆莱特与国王的斗争,构成剧中主人公所处的外部冲突,与此同时,他还进行着激烈的内心矛盾冲突。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进。②充分发挥了独白和旁白的作用,每当剧情和人物性格发展的关键时刻,剧本都安排独白或旁白来表现主人公的思想矛盾,表现他的思考,他的认识,他的自责,他的怀疑。③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艺术手法话剧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试举一例说明。【点拨】个性化的语言和由表现人物个性决定的恰当的台词方式是话剧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如:国王(旁白)啊,这句话是太真实了!它在我的良心上抽了多么重的一鞭!涂脂抹粉的娼妇的脸,还不及掩藏在虚伪的言辞后面的我的行为更丑恶。难堪的重负啊!这段台词真实地暴露了国王的内心世界,把国王的虚伪、丑恶和内心的不安揭开了给人看。艺术手法请同学们选读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或者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品味情感与语言艺术。①运用长篇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复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表现哈姆莱特感情灼热、忧郁彷徨的长篇独白,在揭示他内心矛盾的同时,展示了莎士比亚词汇的丰富和生动。如哈姆莱特关于生死问题的著名独白,就展示了他复仇过程中痛苦的心灵冲撞。语言艺术请同学们选读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或者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品味情感与语言艺术。②运用人物之间强烈的对比性语言,来突出人物形象。有正反面形象之间的对比,也有正面同类人物之间的对比。如哈姆莱特的激情、深沉与克劳狄斯的阴沉、邪恶,哈姆莱特的矛盾、优柔寡断和奥菲利娅的单纯、深情惋惜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的语言都适合各自的身份地位及个性特点,真可谓各如其人,各有个性。语言艺术请同学们选读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或者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品味情感与语言艺术。③运用比喻、隐喻等形象化的语言,有效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变化。如奥菲利娅在谈到哈姆莱特的变化时,就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句,她说:“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这段语言就极富抒情性和形象性。语言艺术内向深沉痛苦彷徨④理解下面两段台词的含意。(1)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陨落了!明确这段台词是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的高度评价和由衷的失望,表现了奥菲利娅对爱情的真诚和心灵的单纯。(2)我说,我们以后再不要结什么婚了;已经结过婚的,除了一个人以外,都可以让他们活下去;没有结婚的不准再结婚,出家去吧,去。明确这段台词是哈姆莱特的暗示,表达了对叔父和母亲结婚的反对,特别是对现任国王克劳狄斯的痛恨。小结“《哈姆莱特》是戏剧诗人之王莎士比亚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光辉的钻石。”在哈姆莱特的形象里,莎士比亚体现了他所处时代最优秀的进步的人类特点。哈姆莱特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经受了人间最大的痛苦和最悲惨的命运,这一切不只是他个人的不幸,而是不合理的社会造成他不合理的人生。于是他决心“重整乾坤”,最后他与敌人同归于尽,家庭、爱情随之毁灭。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与邪恶黑暗的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哈姆莱特的悲剧是对人类生活和悲剧命运的高度概括。深度探究1.历代评论家和大作家都有关于哈姆莱特长于思考而短于行动的议论,以致最后牺牲掉自己的生命。歌德也认为哈姆莱特缺乏行动的能力。你如何看待哈姆莱特的忧郁和拖延?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文主义形象。他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是矛盾的,因为他想的不光是为父报仇,还要扭转整个乾坤。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加上他过于内向、审慎的性格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