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备课无忧】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备课“三件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1.了解作者及其对于中国建筑的杰出贡献;2.研读课文,掌握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3.探究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理解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理解性;4.品味本文简洁清晰、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5.掌握科技论文的阅读方法。学习目标他是谁?1948年,在平津战役前,他绘制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使北平古迹避免受到炮击,很好地保护了北京的文物古迹。1950年初,他与都市计划委员会的陈占祥一起向政府提出了新北京城的规划方案,主张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城墙,建议在西郊建新北京,保护旧北京城,但建议没有被采纳。之后他多次上书,最终保住了北海的团城。1953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蔓延。为了不让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毁于一旦,他与很多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梁思成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一1972年1月9日),祖籍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作为主要设计者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著作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营造法式注释》《梁思成文集》(4卷)。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是清末改革家,为躲避清政府迫害而出国,所以梁思成出生于日本东京。1912年,辛亥革命后,梁思成随父母从日本回国,在北京崇德国小及汇文中学就读。1915年,入北平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1924年,和林徽因一起赴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又去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史,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肄业)。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之后赴欧洲参观古建筑,8月18日回国后,在沈阳东北大学任教,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1929年8月,林徽因从东北回到北平(今北京市),在协和医院生下女儿,取名梁再冰,意为纪念已故父亲梁启超“饮冰室”书房雅号。他们一个是梁启超的公子,一个是林长民的千金;一位是建筑巨匠,一位是绝艳才女。他们一世情缘,共同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两座丰碑,把亲手设计的国徽送上了天安门城楼。他不计国仇家恨,力使奈良、京都的古建筑免遭盟军的轰炸,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写作背景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梁思成,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了本国的建筑史,唯独我们这个东方古国,却没有自己的建筑史。于是他就立志一一“《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1931年9月,在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宗旨的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先生的邀请下,梁思成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任职,踏上了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的漫漫长路。为了积累资料和寻求科学依据,梁思成开始了他艰苦的、同时也是颇具独创性的建筑调查活动。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他跋山涉水,历尽艰辛,陆续实地考察了河北、山西、浙江、山东、河南、陕西以及西南地区的古建筑遗迹,进行了大量的拍照、测绘、资料整理和科研工作,于1944年写成《中国建筑史》。解题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个偏正短语,简洁、严谨、醒目、层次分明。中心词“特征”二字统摄全文,是关键的信息点,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定语逻辑严密,分为两个层面:“中国”一词界定了研究对象的范围;“建筑”一词,界定了作者研究的学术领域。文体知识科技论文是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运用逻辑思维手段(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分析和阐述,揭示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而撰写成的论文。科技论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在于创新性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成果的科学论述,是某些理论性、实验性或观测性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是某些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的科学总结。因此,完备的科技论文应该具有创新见解、讲究证据、合乎逻辑、有实用价值等基本特征。阅读方法1.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2.理清文章思路;3.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4.品味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5.运用所获得的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速读课文,理清本文的结构脉络。引论(1-2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主体(3-13段):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予以总括说明。深化(14-18):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进一步深化了谈论的主题。结语(19):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一)(二):总体特征(包括个体建筑特征、群体建筑特征)(三)至(五):结构方法(六)至(九):外观装饰1.在总结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时,作者为什么称之为“中国建筑的‘文法’”?2.你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研讨问题,加深理解作者所谓的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既寓于九大特征之中,又在某些方面具有普遍意义,是一种“沿用的惯例”,是一种为世代遵循的“法式”。守之则能体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创新则能建造出各具其妙的独特建筑。这非常类似于语言中的“文法”,既有“拘束性”,也有“灵活性”。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即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理解性。之所以需要理解,是因为各民族建筑的表现风格不一样;可理解的基础在于它们的“同一性质”。在文中,作者主要强调了各民族建筑在相同的内容中的不同形式。本文是一篇自然科学小品文,结合文章具体词句,说说这类文本的语言特征。1.科学准确,简洁清晰2.生动形象,恰切明了中国建筑与中华文化紧密相连,中国建筑源远流长的历史深深地烙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迹。例如:中国建筑的主体部分是坐北朝南,这就与中华文化中的以北为尊相应和;又如:中国建筑群落的组成一般左右对称,就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一不偏不倚谓之中”的特点。梁思成先生的建筑美学思想带有中国建筑师的典型群体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他立足于强烈的民族文化复兴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审美意识;以“体彩环境”为内核,追求社会、历史和环境的和谐统一的艺术精神;兼收并蓄的艺术态度;以辩证统一观念为特征的系统美学思想。梁思成先生的建筑美学思想,在这篇文质兼优的文章中,有着充分的体现。认真品读这篇文章,不仅能收获有关中国建筑学的科学知识,而且能从作者严谨的表述中,感受到作者心中涌动着的强烈的民族情怀和高雅独特的审美境界。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