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新版必修下册课件统编新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01020304导读:知人识体听读:感概知貌细读:咬文嚼字研读:寻章摘句05品读:郢匠挥斤06拓读:寻旨悟理目录导读:知人识体01回顾历史,一些力图富国强兵的变法者往往遭到传统势力的阻挠,王安石也不例外。作为改革者的王安石与作为保守派的司马光是两股针锋相对的势力。他们都试图说服对方,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在这篇《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坚定的态度和明确的观点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司马光来信中的观点一一驳斥。导读知人识体导入课题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宋朝临川(今江西省临川)人,后被封为“荆国公”,人称“王荆公”,“唐宋八大家”之一,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作品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导读知人识体作者简介“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导读知人识体文体知识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等,如:《报任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导读知人识体写作背景《答司马谏议书》这个文题的意思是:回给司马谏议大夫的信。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身为参政知事(相当于宰相)的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第二年,当时任翰林学士、右谏大夫的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三千六百多字的长信,列举新法的种种弊端,要王安石放弃新法,恢复旧制。本文就是王安石的复信。听读:感概知貌02听读感概知貌听课文朗读,注意停顿,并粗知句义。课文朗诵听读感概知貌读音检测怨谤难壬人胥怨盘庚会晤连读整体把握连读时要流畅,语音准确,停顿正确,并且读出感情。bàngnánxùgēngwù细读:咬文嚼字03细读咬文嚼字小组合作探究每4个同学为一组,左边的同学探究第一、二段,右边的同学探究第三、四段,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上台展示。要求:1人朗诵,1人指出该段的重要词语,1人翻译,1人强调特别要注意的难句翻译。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细读咬文嚼字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古人在信稿上用“某”,代替自己的名我私下,谦词往往,常常方术,方法,这里指政治主张又书信往来详细说明这样做的理由原谅我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又想到您看待我一向很好,对于书信往来是不应简慢无礼的,因而我在详细地说出我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谅解我。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细读咬文嚼字小组展示探究成果读书人侵犯官员的职权与民争利因而招致在朝廷上讨论修改施行,推行驳斥,抨击善以巧言献媚的人本来事先就知道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至于怨恨诽谤的很多,那是本来早就该料到会这样的。细读咬文嚼字小组展示探究成果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我们读书人所要争论的,特别是在“名称”(概念、理论)与“实际”是否符合上。“名称”与“实际”的关系明确了,天下的真理也就有正确的认识了。今君实所以见教者。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现在君实用来指教我的。我却认为接受皇上的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用来交给主管官署去执行,不算是“侵官”。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批驳巧言谄媚的坏人,这不算“拒谏”。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细读咬文嚼字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忧虑,顾念大吵大闹的样子相与估计,考虑计划认定做得对施恩泽给这些人民做事。前一“事”字是动词,后一“事”字是名词墨守领教没有机会不胜拳拳,专诚、恳挚的意思仅仅细读咬文嚼字小组展示探究成果盘庚之迁,胥怨民也。盘庚迁都的时候,老百姓都一起埋怨。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盘庚不因为有埋怨他的人的缘故而改变他的计划。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研读:寻章摘句04研读寻章摘句1.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封书信?2.“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中“术”指什么?因为司马光写了一封长信,对王安石的变法横加指责,故王安石写此信为自己辩解。“术”指二人所持的治国之道、政治主张。3.司马光如何指责王安石变法?指责王安石变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研读寻章摘句4.本文是一篇书信体的驳论文,作者批驳了司马光的什么观点?5.作者认为判断是非的原则是什么?“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谤”)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名实相符是辩别是非的原则)6.从文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人——“习于苟且”;士大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上——“欲变此”研读寻章摘句7.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事?“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为天下理财”;“辟邪说,难壬人”。研读寻章摘句8.在如此严峻的情形面前,王安石对变法持怎样的态度?文中哪些语句集中体现了他的这种态度?坚持变法,义无反顾。集中体现立场的语句:“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9.作者重点批驳对方的什么观点?这样批驳有什么好处?“(变法)以致天下怨谤也”(致谤)抓住要点、驳倒要点,司马光信中其他的细支末节也就不攻自破。言简意明,要言不烦,理足气盛,毫不枝蔓。品读:郢匠挥斤05品读郢匠挥斤全文思路第一部分:这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第二部分:全文驳斥的重点部分,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第三部分: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想让我从此不要做这些事儿,墨守前人的所作所为,那就是不是我所敢领教的。第四部分:书信常规的结束语。品读郢匠挥斤文章中心本文逐条驳斥司马光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品读郢匠挥斤写作借鉴本文层次清晰,条理分明。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进行合情合理地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最后表明态度,不失赠答之礼。全文一气贯通,结构严谨,值得借鉴。拓读:寻旨悟理06拓读寻旨悟理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是赞同变法还是反对变法?你是如何评价司马光的?拓读寻旨悟理《谏太宗十思疏》写于唐王朝国力上升的阶段,侧重建议君主如何“守成”。《答司马谏议书》写于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时代,强调臣子如何帮助君主“除弊”。学了两篇文章后,请从下面的话题中任选一个进行探讨。创业与守成善始与克终墨守成法与因时而变同俗媚众与坚持自我拓读寻旨悟理创业维艰,守成不易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徵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事情已经完成,物无大小,俱得亨通。但是,也正因如此,更应该谨慎小心,避免业绩毁于一旦。因为凡事情成功之后,人们往往会松懈下来,这样就容易再次出现混乱,因此必须谨小慎微、坚守正道,才能“守成”。所以,在事情成功之后,为防止最终发生危乱,必须懂得“守成艰难”,要谨慎行事。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