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华文明之光”大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单元目标●1.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理念,认识其深层内涵与文化价值。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热爱,自觉维护和发扬“中华文明之光”。●2.体会儒、道思想的不同特点,把握先贤对社会和人生的不同看法,从不同角度思考其深层意蕴,并结合当下的社会文化生活,思考其现代意义。理解史传中体现出来的智慧、观念,学习对历史叙事进行思辨性阅读,提高认识历史的能力。一单元目标●3.反复诵读,整体把握文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深化理解,进一步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分析对比,领会诸子散文在论事说理方面的不同特点和史传散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手法。●4.领悟古人的智慧,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思考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感受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5.在学习文化经典的过程中吸取思想养分,滋养理性精神,发展思辨能力;学习论说方法。围绕比较重要的社会、文化话题,鉴古而观今,写一篇议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二整体分析●本单元主要针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以“中华文明之光”为单元人文主题。选文包括三篇先秦诸子散文的经典篇章和两篇史传的精彩片这些文章蕴含了儒道两家的理念、主张,其中包含的思想智慧与人文精神折身出中华文明之光。二整体分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以多样的表达传递了儒家、道家的主张。阅读时要在整体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先哲的主张与思路,认识儒家、道家思想中对于社会、人生的不同看法,感受他们蕴于不同观点之下共通的悲悯与智慧,并立足现实,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这些追求与智慧的现代意义。《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记载了波澜起伏的历史事件,描绘了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阅读时,既要感知作者的叙述艺术,把握两篇作品叙事、写人的不同特点,更要关注史传叙述的目的,探究历史叙事中体现的思想观念发现作者隐含于叙事之中的态度、观念,认识更传的价值,也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文明的延续需要对历史与传统的回望,引导学生理解并领会本单元文本中包含的古代人文精神与智慧,能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自我认知。三情境创设●有人说,“传统是现代的向导”,有人却不以为然。这是时代的话题,横亘在我们每一个人心头,需要我们用心来回答。本单元选取了《论语》《孟子》《庄子》中的经典片段,孔子的理想与主张、孟子的治国理念、庄子的养生思想无不闪烁着独异的光芒。不仅代表了当时最理性的思考,还穿越时空,闪耀于中华文明的苍穹。三情境创设●本单元两篇史传作品,分别选自《左传》《史记》,其中历史人物身上闪现的,作者叙事中透露的,也都是一脉相承的智慧之光。你能不能从中读到他们各自的主张?你又是通过什么方法读到的?你认为自己读懂他们了吗?学习了本单元的作品你同意“传统是现代的向导”的观点吗?如果同意,原因是什么?如果不同意,原因又有哪些?如果有人不同意你的认识,你能说服他吗?用什么方法说服?本单元的说理方式一共有哪些?你将借鉴哪几个?”有没有更好的说理方式?●把这些学习体会融入写作中,以“传统是现代的向导”为辩题,选择正方或反方,完成篇辩论稿。在此基础上组织一场班级辩论赛,看谁的说服力更强,评出最佳辩手,梳理所使用的说理方式。学习任务●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初步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征,体会相关课文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达风格。阅读史传文,要关注文章叙事曲折有序、写人生动传神的特点,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中体现的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第一个高峰,影响深远,值得我们深入理解。阅读诸子的著作要把握他们的主要观点和思路,从中吸取思想养分。学习本单元所选的三篇先秦诸子文章,完成以下任务。学习任务任务一梳理三篇文章中多样的说理方式,分析其不同的说理效果,完成一份诸子说理方式任务二阅读本单元三篇诸子散文,梳理先哲各自的观点和主张,理解其内涵,完成一篇“诸子之道”短评。任务三阅读《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探究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深层原因。梳理“史传中的智慧”。任务四综合前期的学习成果,以“传统是现代的向导”为辩题,选择正方或反方,完成一篇辩论稿。五学习进度●1-4课时领会诸子的智慧●情境设置。诸子百家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辉煌的时代之一,但随着历史的演进,时间阻隔了我们对先人的回望,现代的繁荣也让我们把视线更多地投向当下的文明。现代繁荣的生活伴随着更多的生命困惑和问题,历史的智慧能否破解当下的问题?不同人对人生的问题有着不同的答案,你的答案是什么?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或许会给你启迪。●分析探究。诸子的智慧蕴含于他们各自的主张、观点中。圈画文中关键的细节与场景,分析述理的思路,领会诸子的智慧。●总结梳理。●1.孔子表示“吾与点也”,孟子提倡“保民而王”,庄子重视“依乎天理”。把握这样一些观点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深人理解相关文章,也能帮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从这三篇文章中任选一篇,找出并分析文中的重要观点,进而深入理解全文。把自己的思考写出来,与同学讨论。●【讨论提示】●(1)孔子的“吾与点也”,体现了儒家社会的理想追求。曾皙描绘的“暮春咏归图”,实际上就是委婉展现了曾皙出世为政的理想,即所治理的国家安定自主、百姓自由幸福的理想愿景。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称之为“礼崩乐坏”的时代,因而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为国以礼”。曾点的志向突显孔子礼乐治国的最高境界,故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2)孟子提倡“保民而王”,施行“王道”“仁政”是实现理想社会的途径。●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这些途径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学生可以联系实际自由阐述。)●(3)庄子重视“依乎天理”,强调的就是尊重自然规律。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学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从正反两面讨论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2.《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和《齐恒晋文之事》都展现了儒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阅读这两篇文章,结合文章写作时的社会现实,思考这些理想的意义,理解儒家治理国家的主张,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提示】这两篇文章都展现了儒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就是儒家所设想的“大同社会”,在今天你如何看待儒家所设想的“大同社会”?●【点拨】参考:●①是一种对社会的美好愿景;反映了和谐安定、崇公抑私、合作互助的观念;●②将美好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全部建立在“德治”之上,有理想化的色彩;●③对当下社会而言,这一设想缺少契约精神、权利意识、竞争意识等现代精神。我们需要批判的继承和吸收...(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3.拓展延伸,思考儒家价值追求的现代意义。●【概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继承和发扬传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探究表达】生活中,你见过怎样的“仁者”“智者”“勇者”或“义者”?当今时代,“仁、智、勇、义”的修身道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联系现实,谈一谈你的思考和感悟。●【点拨】参考:●仁:精准扶贫、“2020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2020感动中国”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福利院、慈善事业等;●智:袁隆平、屠呦呦、钟南山、陈薇等、科学工作者、学者等;●勇:戍边英雄、抗疫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李文亮医生...●义:边防战士、新疆棉花事件中主动与代言品牌节约的明星们...●(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4.阅读史传作品,了解了史实之后,还要进行深人思考。甚至对史书的记载提出质疑。●本单元所选的两篇史传中就有不少值得探究的问题,例如:烛之武游说成功,除了辞令巧妙外,还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鸿门宴》中是谁真正主导了事件的走向?司马迁对鸿门宴的记述有没有不合常理的地方?细读课文,探究上述问题(也可自己设计问题),写出自己的看法。●【讨论提示】《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使其具有久远的人格魅力。可以说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使项羽乐观地估计了战争的形势,丧失了应有的判断能力,也构成了他对战争的一种近乎盲目的自信和崇拜,铸就了他的悲剧性格。他的精神世界里惟一的支柱或许就是每次战斗赢得胜利。项羽不屑小计谋是真诚的,他梦想用他所崇尚的武力去解决一切问题,最终,项羽用性格的笔为世人书写下了只属于他的人生篇章,算是一种对自己的薄奠。无论是独夫的刚愎自用还是英雄的顾盼无奈,无论是力能抗鼎拔山,还是乌江别姬自刎,光照至今的永远是夕阳般的英雄末路的辉煌与悲壮。●5.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在阅读这些经典时,既要充分理解先贤的思想,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从以下两个话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话题1: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认为“推恩足以保四海”。他对实现理想社会的设想,在今天看来有什么可资借鉴之处?又有哪些不足?●话题2:经典寓言的寓意往往是多重的。有人认为“随丁解牛”表达了庄子“顺应自然”的思想,有人则认为主要是强调人要“保全天性”你怎么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审题立意】结合任务1的讨论理解立意,阐述见解,提出观点,并加以论证。●从中任选一题课外作文。●第5-7课时倾听历史的声音●活动一●细读深思,探究质疑。阅读《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探究两篇作品中事件发生、发展的深层原因;探究史传记载中令人生疑的内容,记录探究的方法。●1.阅读《烛之武退秦师》,思考:烛之武如何以言辞说退秦师?文中,诸侯争霸,战争频仍,但秦晋围郑及退兵时晋侯不击秦师强调的都是“礼”和“仁”,是否矛盾?●2.阅读《鸿门宴》,思考:沛公能从险境中脱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怎样发现的?司马迁在记录史实时有无褒贬?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如有褒贬,原因是什么?.这与我们一般认为的史实记载应力求客观是否冲突?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活动二●1.回顾课堂探究,提炼、理解史传中体现出来的观念智慧,用分条陈述的方法写下来。●2.思考这些智慧的当代意义,与同伴交流,并参考同伴的意见修改表述及内容。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作班级交流。●3.在学习单元课文的基础上梳理、积累文言常用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含义,制作文言常用词卡片。●第8-9课时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活动一●1.综合对儒、道思想的反思文章及对历史智慧的发现,以“传统是现代的向导”为辩题,选择正方或反方,写一篇辩论稿。●2.按照不同观点,自然组成正反两方,推选出各自辩手组成辩论队,准备辩论稿。●3.网上搜寻辩论规则,讨论、拟定本次辩论规则。●活动二●1.举办以“传统是现代的向导”为辩题的辩论赛。●2.评出本次辩论最佳辩手,分享辩论心得。●3.梳理他所用的说理方法。●学习评价建议●1.第一阶段的学习活动中学生须理解儒家、道家的主张、思想,撰写短评评价儒家、道家思想在历史当代的价值;梳理诸子说理的方式。教师可从学生对儒家、道家思想内涵的认识与理解是否深入、观点否鲜明。论据是否能支撑观点等角度考查学生反思的质量、评价学生的写作情况。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否运用了有效的拓展材料丰实自己的认识、评价的角度是否独到、语言的表达是否明白流畅等。●学习评价建议●2.第二阶段的学习活动需要学生在疏通文意、对相关历史背景及作者的资料有所了解后,通过细读、深思、质疑探究发现历史叙述中暗藏的观念智慧,深刻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史传的价值。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结论得出的方法并作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