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责任与担当·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大单元群文阅读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件+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统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责任与担当•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学习目标•[人文目标]责任与担当:学习古代良臣贤士爱国爱民的情怀,以及讲责任、敢担当、心怀天下、坚守道义的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为中华民族复兴而读书的使命意识。•[素养目标]1.了解疏、书、赋、论等古代文体的特点及相关知识;梳理并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理解并准确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背诵课文。•2.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比喻、对比等论证方法,学习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3.学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断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4.学写议论性文章,学会确立正确的论点,选取合理的论据,采用合理的论证方式,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单元学习内容】篇目文体内容主题《谏太宗十思疏》疏彼时唐统一天下,结束战乱已十余年,天下承平,百业兴旺,作为君王的唐太宗开始流露出骄奢忘本的苗头,魏征遂作此疏劝谏。文章由君道之根本讲起,指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作为君主应该“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厚积德行,克制欲望,从而善始克终。接着提出“知足”“知止”“谦冲”等“十思”作为君主“积其德义”的策略和方法,辅以选贤任能、择善而从,劝诫君王“鸣琴垂拱”“不言而化”,行无为之治。国家治理《答司马谏议书》书针对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现状,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锐意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因变法过程中的一些措施引发众议,司马光先后给王安石写了三封信直言劝谏。王安石遂于收到第二封信后作此信答复,针对司马光信中指出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项指责逐一反驳,并引用盘庚不避众议决定迁都的史实,表明自己不同俗媚众、坚持推动变法的决心。【单元学习内容】篇目文体内容主题《阿房宫赋》赋写于唐朝日渐衰弱之际,因统治者“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此文以讽喻。文章先铺陈秦宫室之宏大华美、统治者生活之骄奢淫逸,最后顺势发议论,指出“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主要是因其不施仁爱,穷奢极欲而导致覆亡。文末更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作结,委婉地向当国者提出讽谏。国家兴亡《六国论》论写于北宋中期承平之时,因北宋王朝每年要向辽和西夏缴纳“岁币”,损伤国力的同时,也助长了敌方的势力,苏洵遂针对国家现实作此文以规谏。文章开篇提出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而“不赂者以赂者丧”。接下来分别加以论证,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结论,引向现实政治,委婉劝喻。•【单元学法指导】1.梳理文句,梳理文言基础知识。•2.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说理思路。•3.思考文章因不同目的、不同体裁而形成的表达特色和论辩效果。•4.学习在论辩中展开有理有节的论证和反驳,大胆质疑,养成理性思辨的思考和表达习惯。【比较探究单元学习任务】•一领会作者的主要观点及现实针对性,体会士人的责任与担当精神。•1.结合课文内容、课文注解、“学习提示”,填写下面表格。篇名作者身份写作对象针对问题文章观点写作目的《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同僚重臣司马光新法推行遇阻驳斥责难,坚持变法坚持变法的正确性,表明自己不同俗媚众,坚持推动变法的决心《阿房宫赋》《六国论》篇名作者身份写作对象针对问题文章观点写作目的《谏太宗十思疏》臣子君王唐太宗骄奢、奢侈居安思危,积其德义告诫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厚积德义,善始克终《答司马谏议书》同僚重臣司马光新法推行遇阻驳斥责难,坚持变法坚持变法的正确性,表明自己不同俗媚众,坚持推动变法的决心《阿房宫赋》士大夫君王唐敬宗唐敬宗大兴土木六国与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自己劝谏统治者接受秦朝灭亡的教训,施爱百姓《六国论》士大夫宋朝君王北宋积危积弱,国运日衰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以六国因赂而亡的史实,警示当朝,提醒统治者不要为辽、西夏积威所劫•二在合理推论和辩证分析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大胆质疑•2.本单元作者对历史和现实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能提出独特的观点且有说服力。但历史和现实是复杂的,我们既要理解其观点的合理性,又要理解其观念的局限性,从而全面认识事物,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请参照示例,填写下表,辩证认识作者的观点。课文合理性我的理解不合理处我的理解《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就是软弱退让,就是长对方气焰灭自己威风,最终削弱的是自己,这确实是六国破灭的原因之一。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这一点找不到史实的依据,恐怕作者并未作认真的统计分析,未必符合事实。答案课文合理性我的理解不合理处我的理解《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就是软弱退让,就是长对方气焰灭自己威风,最终削弱的是自己,这确实是六国破灭的原因之一。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这一点找不到史实的依据,恐怕作者并未作认真的统计分析,未必符合事实。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从这句可以看出,作者写作此文,单提“赂秦”,其目的在于警戒当朝,从现实针对性上是合理的,其论述层次清晰,能自圆其说,是合目的性的。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燕国最后灭亡,是否是因为用兵,恐非事实,这一点是作者的臆断,需要结合史实认真分析。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这句话既概括了六国不断“赂地”而助长秦国欲望,削减自己的实力,又暗示了北宋常年向辽、西夏“纳贡”的结果同六国一样。从危害性角度谈“赂秦”之弊,切中肯綮。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燕、赵两国并非“义不赂秦”,相反,两国割地予秦的例子也不少,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曾提到过。作者陈述史实应严谨,不可为了自己的观点而改变史实。•三体会“理性表达”的方法策略•活动比较四篇文章说理思路、方法及语言的不同•本单元四篇文章虽然是“疏”“书”“赋”“论”不同文体,但实际上都是论述性文本,在说理方面有同有异。请思考课文,完成下表。篇名论述思路论述方法论述语言《谏太宗十思疏》先总体论述治国原则——“积其德义”,再从历史和现实角度论述“积其德义”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后提出“积其德义”的具体措施——“十思”,全文逐层递进。采用对比、比喻等说理方法,以及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①《答司马谏议书》除首尾外,主体部分逐层批驳:先驳论点,再挖根源,后表明立场。②委婉得体,柔中带刚。《阿房宫赋》③论据陈述极尽夸张、铺排,采用举例、对比论证方法及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多采用夸张、比喻、排比等手法;辞采丰富,选语精工;整散结合,音韵优美。《六国论》全文按照“引论—本论—结论”的论述思路;本论部分按照形式上并列,实则由主到次的思路。采用举例、对比及假设说理的方法,以及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④答案①整散结合,生动有力。②采用驳论形式,批驳对方论点。③全文按照“体物——写志”的思路,先集中描写阿房宫雄伟壮丽、生活奢侈,极尽夸张、铺排,文末点明主旨,议论精当。全文呈“分—总”形式。④朴实严密,简洁生动。四语言梳理探究活动1运用对称法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偶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的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在《谏太宗十思疏》《阿房宫赋》这两篇文章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很多,如果运用对称判断法的方式,会较为轻松且准确地把握实词的意义和用法。1.请运用对称推断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谏太宗十思疏》)答案竭诚:竭尽诚心。解析根据句式看,前后句是并列句,前后句意思相反,“傲物”是“傲视别人”之意,则推断“竭诚”为“竭尽诚心”之意。(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答案寡:少。解析这两个分句是对偶句,前后句意思相反,“繁”是“多”的意思,由此推断“寡”是“少”的意思。(3)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谏太宗十思疏》)答案敬:慎。(4)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答案简:选择。(5)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谏太宗十思疏》)答案效:献出。[拓展练习](1)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答案籍:造册登记。解析这两个分句是对偶句,“封府库”是动宾短语,那么,“籍吏民”也应该是动宾结构,“籍”在此为名词作动词。(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答案舞:使……跳舞。解析这两个分句是对偶句,前后句意思相近,且前后句所对应词组词性相同。“泣”是使动用法,即“使……哭泣”,由此推断,“舞”也是使动用法,“使……跳舞”。[拓展练习](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孟子·滕文公下》)答案丈夫:男子。冠:举行加冠礼。解析在这里,“丈夫之冠也,父命之”与“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对举。“丈夫”与“女子”相对,“父”与“母”相对,“冠”与“嫁”相对。如此一来,知道“女子”即女儿,则不会将“丈夫”理解成妻子的夫君,而应该是“男子”。“嫁”是动词,“出嫁”;“冠”也应该是动词,“举行加冠礼”活动2理解“互文见义”法理解必备知识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表现在具体诗词中的情况: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同一件事。如《阿房宫赋》中的“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翻译为“五步十步就有一楼或一阁”。如果不懂互文修辞,该句就会翻译成“五步就有一楼,十步就有一阁”。所以,熟练把握互文修辞,就有利于准确理解古代诗文。互文一般有四种形式:一、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其意思应该是东西方向的船和舫都悄无声息。二、邻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如《木兰诗》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壮士”组成互文,意思是,将军和壮士有的战死了,有的回来了。三、排句互文。即互文的句子有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完整的意思。如《木兰诗》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其意思是“在东市、西市、南市、北市买了骏马、鞍鞯、辔头、长鞭”。理解性练习(1)下列句子中,不含互文修辞的一项是()A.辞楼下殿B.朝歌夜弦C.二川溶溶D.直栏横槛答案C解析A项辞楼下殿:走下楼阁、宫殿,辞别楼阁、宫殿。B项朝歌夜弦:日夜弹唱。D项直栏横槛:直的横的栏杆。(2)下列句子中,所用修辞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尽态极妍A.主人下马客在船B.大珠小珠落玉盘C.樯橹灰飞烟灭D.千里江陵一日还答案A解析A项互文,意即主人客人下了马,主人客人上了船。例句互文,意即极尽妩媚、妍丽。B项比喻。C项借代。D项夸张。理解性练习(3)下列句子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烟斜雾横B.秦时明月汉时关C.千里澄江如练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答案C解析A项互文,意即烟雾横斜,即烟雾缭绕。B项互文,意即秦汉时期的明月和关口。D项互文,意即不因“物”(所处环境)或“己”(个人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C项比喻。3.翻译下列句子,尤其注意“互文”的翻译(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燕、赵、韩、魏、齐、楚六个国家几百年里所收藏的金玉珍宝。(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无论是在朝廷里做高官,还是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都为百姓和国君忧虑。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