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1《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进谏./饯.别疏浚./俊.俏殷.忧/殷.红B.崇.高/鬼祟.竭.诚/应届.苟.免/污垢.C.朽.索/珍馐.谦.冲/悭.吝懈.怠/携.带D.谗.邪/禅.意黜.恶/雏.鸟谬.赏/绸缪.【答案】B【解析】A项,jiàn,jùn,yīn/yān。B项,chóng/suì,jié/jiè,gǒu/gòu。C项,xiǔ/xiū,qiān,xiè/xié。D项,chán,chù/chú,miù/móu。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自牧:自我约束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三驱: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C.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简能:选拔有才能的人D.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垂拱:拜谒【答案】D【解析】D项,“垂拱”,是指垂衣拱手,这里比喻天下很轻易地实现大治了。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B.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D.何必劳.神苦思【答案】C【解析】A项,“安”,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安宁”。B项,“正”,使动用法,解释为“使……端正”。C项,“乐”,意动用法,解释为“以……为乐”。D项,“劳”,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劳”。能力提升一、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谕.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此势而禁之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雎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诐①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节)注①险诐(bì):不正。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顾.用之之术何如耳顾:不过B.请备.论其效备:准备C.此理而谕.之也谕:使……明白D.悟则明,惧则恭.恭:谦逊有礼【答案】B【解析】“备”应解释为“完备,全面”。5.全都符合作者“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的进谏方法的一项是()①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②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③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④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⑤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⑥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④⑥D.②③⑤【答案】C【解析】③⑤不在作者提倡的五种方法之列。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进谏的大臣能否达到让国君纳谏的目的,不取决于进谏的形式,只看使用的进谏方法怎么样。B.文章倡导要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进谏,即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学会以理服人、以利诱人、以势压人、以话激人、以隐语启人。C.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表示自己要向龙逢、比干和苏秦、张仪学习,效法他们的忠心和游说方法,以便供进谏时取法。D.文章着重阐述进谏的方式和方法。铺排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不凡;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使得观点突出,层次鲜明。【答案】C【解析】作者表示自己要学习龙逢、比干他们的忠心,但是不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苏秦、张仪的方法,但是却不学习他们的心地。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2)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答案】(1)讽谏当然不能一概赞成,直谏也不能轻易贬低。(2)我只是对这种现象感到奇怪:进谏君主而被听从的仅有百分之一,游说君主而被听从的却占十分之九。参考译文不论古时还是现代,人们议论进谏,往往赞成讽谏,贬低直谏。这种说法大概是由孔子首先提出来的。我认为,讽谏、直谏,是一样的,只看使用的方法怎么样罢了。伍举使用隐语进谏,楚王荒淫放纵更加厉害;茅焦解开衣服,正言进谏,秦帝立即省悟过来。讽谏当然不能一概赞成,直谏也不能轻易贬低。所以我说:只看使用的方法怎么样罢了。那么用什么方法才可以呢?答道: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就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就可以了。那般游说诸侯的策士,靠着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助成他的诡诈;我要进谏君主,靠着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助成我的忠贞。让我全面论述一下它的实际效果。周朝衰落,游说之风在诸侯各国间兴盛起来,从此以后,世世代代都有这样的人物。我只是对这种现象感到奇怪:进谏君主而被听从的仅有百分之一,游说君主而被听从的却占十分之九,进谏君主因而丧命的比比皆是,游说君主因而丧命的却没有听说过。然而触犯君主的禁忌,戳到君主的痛处,有时游说比进谏还严重呢。由此可知,关键不一定在讽谏上,而一定在方法上。游说的方法可供进谏时使用的有五种:讲清道理开导他,从形势上禁止他,使用利益引诱他,刺激他以便警醒他,含蓄委婉地讽喻他。这些就是所说的五种方法。触龙认为赵太后爱女儿胜过爱儿子,眨眼之间长安君就出国做人质去了;甘罗拿武安君死在杜邮这件事诘问张唐,张唐答应去做燕相并且定了出发日期。这些就是讲清道理开导他的事例呀。子贡用忧虑国内就不应征伐强国来指教田常,于是齐国就只好不征伐鲁国了;武公用麋鹿披上虎皮,必将招来众人攻击威胁顷襄王,于是楚国就不敢谋划进攻西周了。这些就是从形势上禁止他的事例呀。田生用万户侯打动张卿,(让他按照吕后的意图暗示群臣,请求封吕后为王,并且建议吕后加封刘泽,巩固吕氏的地位)于是刘泽被封王了;朱建用富贵引诱闳孺,(让他劝说惠帝释放辟阳侯)于是辟阳侯就被赦免了。这些就是使用利益引诱他的事例呀。苏秦用韩国本是大国,却落了个“牛后”的名义羞辱韩惠王,于是韩惠王手按宝剑,仰天长吁一声;范雎用四大贵人独断专行,秦国简直等于没有国王耻笑秦昭王,于是秦昭王跪下请教。这些就是刺激他以便警醒他的事例呀。苏代用土偶人至死不离故土的故事讥笑田文,楚国射雁猎手用弋射诸侯鼓动顷襄王。这些就是含蓄委婉地讽喻他的事例呀。以上五种,都是见解偏颇、不够公平的说法。虽然如此,由忠臣来运用它,完全可以成功。什么缘故呢?讲清道理开导他,君主即使昏庸,也一定会醒悟;从形势上禁止他,君主即使骄傲,也一定会害怕;使用利益引诱他,君主即使怠惰,也一定会振奋起来;刺激他以便警醒他,君主即使懦弱,也一定会坚强起来;含蓄委婉地讽喻他,君主即使凶暴,也一定会接受意见。醒悟就会明白,害怕就会谨慎,振奋就会勤劳,坚强就会勇敢,接受就会宽厚。辅助君主的正确方法,全在这里了。照我看来,从前做臣子的,提出意见必定听从,治理政事必定成功,没有谁比得上唐代魏郑公。当初,他其实学的纵横家的学说,这就是所谓能掌握适当方法的人吧?唉!龙逢、比干进谏国君,招致杀身之祸,也不能称为好臣子,因为他们没有苏秦、张仪的得力方法;苏秦、张仪游说国君,取得功名利禄,可是不免被人讥为游说之徒,因为他们没有龙逢、比干的耿耿忠心。因此,对于龙逢、比干,我肯定并学习他们的心地,但是却不肯定并学习他们的方法;对于苏秦、张仪,我肯定并学习他们的方法,但是却不肯定并学习他们的心地,以便供进谏时取法。二、语言运用8.下面是几篇课文的“导学心语”,参照示例,给《归去来兮辞》《种树郭橐驼传》《谏太宗十思疏》《阿房宫赋》等课文写一则“导学心语”,不要求语言形式相同。打开发黄的书页,你能感受到邹忌的睿智与苦心;你能发现烛之武的雄辩与灵活;从勾践身上,你能学到成功的秘诀;而走近孔子,你会惊叹先哲的深邃与博大。(《邹忌讽齐王纳谏》《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答案】归去来兮!摆脱了官场名利,回归到自然的天地,人性也回归了它纯美的一面。种树之中你可得出治国之道,忠臣谏疏之中你能窥见为君之要,阿房宫前你能看出历史老人脸上的嘲笑。【解析】要紧扣各篇文章的主旨。